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哈密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予羁縻不得还

    C.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形骸  钝响 蹙缩 不加思索   再接再励

    B. 踌蹰  瞋视 桌帷 察言观色   荒诞不经

    C. 寒暄  惫懒 竹杆 计日成功   义愤填膺

    D. 撕打  杜撰 谬论 锥心泣血   笑靥如花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北虽敬   ②去今之而葬之

    B.①吾社之行为士者   ②亦以明死生之

    C.①抶而之   ②庐陵文天祥自其诗

    D.海安、如皋   ②越国以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它的内容有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

    C.“朕”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谦称。

    D.“总角”指少年时代,源于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的装扮;“垂髫”指幼年,源于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的装扮。

  •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凉(chèng   然(qiū   蓊郁郁(wěng

    B. 角(léng zhù  吸(shǔn   然而止(

    C. xuè  nuó 皮赖脸(xián

    D. táo   迹(xiù 午(shǎng 夙兴夜mèi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表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迭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曲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益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精神,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摘编自李长空《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却忽略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C.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地位越来越低,有了自闭倾向。

    D.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A.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B.中国新诗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C.中国新诗在商品经济时代内容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D.质量上乘的中国新诗越来越少,大多数中国新诗的内容较为平庸。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诗人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与时代结合,继承发扬传统诗歌艺术,就一定能改变“尴尬”处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语双关,既写自然的风浪,又暗指社会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不安。

    (3)《琵琶行·并序》中“ ___________”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颔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颈联的两个动词“拂”和“侵”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 /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台狱,“台”也叫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C.刺史,官名,源自秦汉,刺史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在唐朝,刺史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供舍。生祠,始自西汉,是古代信仰的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其对象一般都是官员。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危害减少了一半。

    C.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数次在杭州任职,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漕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专门积蓄湖水的枢纽。

    D.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记号,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为的;有些象征功勋,有些意味罪孽;有时为铭记,有时为区别;生活在人的心中留下记号,人也给世界留下了记号……记号的意义各不相同。

    根据以上材料,以《记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