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穹顶(góng) 偌大(ruò) 坠落(zhuì) 萍水相逢(píng)
B.薄暮(báo) 愤懑(mèn) 彻骨(chè) 小心翼翼(yì)
C.清晰(xī) 晦气(huì) 烦恼(fán) 震耳欲聋(lóng)
D.殷切(yin) 寒颤(chàn) 忧郁(yù) 谨言慎行(shèn)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驻军)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节)尝为晋军赐矣(恩惠)
B. 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轻视他人)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C. 宁许以负秦曲(理亏)相如奉壁奏秦王(上奏)
召有司案图(同“按”,查明)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信约)
D. 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掀开)沛公则置车骑(留下、弃置)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下列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爽心悦目。
A. ①②⑤/③④/⑥⑦ B. ①③④/②⑤/⑥⑦
C. ②⑥⑦/③④⑤/① D. ③⑥/⑤⑦/①②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 年 7 月 7 日《人民日报》第 12 版,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B.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虚实结合。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老师的职责。
(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咏怀古迹》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嵬》
(5)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曾一面弹 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天质”“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特质。
B.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
C.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胜一筹。
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B.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C.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D.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名字不传于后世,因为受过膑刑(刖刑),所以被称为“孙膑”,著有《孙子兵法》。
B.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又称“墨刑”。后来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
C.“梁”即后文所说的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D.“师”指军师,与前文“遂以为师”不同义,此处指军中统帅的助手,承担为统帅出谋划策之责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根据法律用刑,断其双足。
B.孙膑深有计谋。认为打仗时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定下围魏救赵之计。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在桂陵大败魏军。
C.在马陵之战中,庞涓过于自信,判断齐军死亡过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D.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瞧不起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一部分,做好职业规划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为了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为升学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少走人生的弯路,同时更好地服务未来社会,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相关教育活动。
对此,有一些学生不理解、不响应。有的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没必要进行职业规划。”有的说:“职业规划占用了太多学习时间,得不偿失。”有的说:“职业规划的事交给家长和老师就可以了,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
这引起了本校学生李华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以李华的身份,面向本校(统称“嘉州中学”)同学写一封公开信,呼吁大家积极进行人生的职业规划,从中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