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斯”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感斯人言。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帅否?富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论语》,但网友们仍不赞一词

    ②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行业。

    ③能够认识并提升自我才能有不断进步的人生,然而网络“键盘侠”们却只把眼光盯着别人的过失,对自身却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④语文阅读教学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抓住精准的言语表达进行正本清源,并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纵深。

    ⑤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⑥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二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产阶级对教育的焦虑,从不断高涨的学区房价和愈()发火热的补习班便可一窥(kuī)全貌。其背后的的原凶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浮躁,由“坐立不安”走向“剧场效应”。

    B.徐克评价金庸的武侠作品:“……挟(xiá)无疆创意驰骋,揣(chuāi)壮志宏观导人于仁于侠,妙笔描绘奇人高手云集,巾帼出众令人刮目相看,骇世神功引喻讽刺空前……”

    C.房屋租赁(lìn)市场深度不够,机制不健全,租赁权作为财产权得不到有效尊重,房价就事实上失去定价之锚(máo),难走出暴涨暴跌的宽辐震动状态。

    D.亚运盛事,以体育之名进行交流与切磋(cuō),几十年光阴荏(rěn)苒,亚运会薪火相传,它促进了全亚洲的和谐共处、繁荣共处。

  • 5、以下加点字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景人,臣之②人皆得以使之③越国以鄙史民,封府库⑤且庸人尚

    ⑥左右欲相如⑦则修文德以之⑧常以身蔽沛公⑨仲尼之闻

    A.①⑥/②⑧/③/④⑦/⑤⑨

    B.①②/⑤⑧/④⑥⑦/③⑨

    C.①⑦/②⑥/④⑤/③/⑧⑨

    D.①⑦/②⑧/③/④⑥/⑤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群山之巅

    何君华

    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

    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的清晨,乌热松就被父亲拽上了山。

    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

    “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

    “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

    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吧,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地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

    “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便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

    “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

    “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

    “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多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

    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

    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

    “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

    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

    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

    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

    “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

    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何能世代立于兴安岭上。

    B.父亲阿什库让以前从未打过猎的儿子乌热松学习打猎,想让儿子知道他们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C.小说中阿什库哼唱的鄂伦春小曲,是鄂伦春人狩猎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他们的勇敢和对生活的热爱。

    D.小说结尾处“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反映出阿什库对狩猎文化的坚守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忧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乌热松莫名其妙地接到父亲让他回家学习打猎的信,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并与结尾处父亲的一席话相呼应。

    B.小说对阿什库发现狍子后“翻身下马”“在寒风中大声吆喝”等细节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C.小说中“乌热松”是次要人物,他搭起撮罗子有模有样,参与和见证了此次狩猎过程,与父亲一起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

    D.小说以“打猎”为线索,讲述了乌热松与父亲一起打猎的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3小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后来却交代“不能打猎了”,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_________”写杭州户口的繁庶;“_______”写钱塘江的广阔无边。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观景象。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阕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

    B.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2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贾者,楚人也。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魅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乃屈强于此,汉闻之,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皇帝贤?” 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亿计,地方万里。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他乃大说陆生。归报,高祖大悦,拜贾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烽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号书曰“新语”。

    吕太后时,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右丞相陈平患之,陆生曰:“将相和调,则士务附。为祜琴计,在两君掌握耳。君何不交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计,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陆生名声藉甚。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他平南越,因之   王:称王。

    B.及身矣 且:将要。

    C.闻之 诚:诚心。

    D.右丞相陈平之 患:担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 中国之人亿计

    B.天下兴利除害 拜贾太中大夫

    C.居马上得 长久术也

    D.左右号书曰“新语” 陈平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不卑不亢,大义凛然。面对傲慢的尉他,陆贾毫不畏惧,分析形式,晓以利害,侃侃而谈,从气势上镇住了尉他,尉他只好道歉。

    B.陆贾辞令机智,辩论犀利。尉他问陆贾自己和刘邦相比哪一个更贤能,陆贾从几个角度进行了对比,直言尉他和刘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C.陆贾直言进谏,说理透彻。陆贾不顾刘邦生气,直接反问刘邦可以在马上治天下吗,再列举商汤、周武、秦朝等历史上灭亡的实例来劝刘邦。

    D.陆贾忠于刘氏,保国建功。吕太后掌权时危及刘氏的社稷传承,陆贾向丞相陈平进言,力促将相和,从而诛杀了吕氏,助力孝文帝登基。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背景:2020年爆发的疫情严重冲击了国家经济和就业。

    政策: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现状:相关政策发布后,全国多地积极搭台,市民、供货商、电商闻风而动,地摊经济逐渐火起来了。

    地摊经济的恢复也引发了社会热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认为地摊经济解决了底层民生生计,活跃了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包容度;另一方认为地摊经济阻塞交通、影响市容市貌、引发假货回潮等弊端。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一位市民的身份给“武威市城管局”写一份信,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