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图木舒克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秋佳节,甄士隐邀请贾雨村到家中喝酒,贾雨村借酒赋诗吐露心声,甄士隐送他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并写了两封推荐信。

    B.贾雨村考中进士后,因才干优长,做了知府,后因恃才侮上,被贬职,经朋友推荐到巡盐 御史林家做馆。

    C.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了宁荣二府的基本情况,尤其提到了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说他喜欢女 孩子伴读,挨父亲打时,宝玉一叫“姐姐”“妹妹”便不觉疼了。

    D.林如海写信给贾政帮贾雨村起复,于是,贾雨村到金陵应天府补缺,门子是当年葫芦庙的 小沙弥。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继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雪灾等以后,如今四川境内大部分地区又遭遇罕见的强烈地震,这真是多事之秋啊。

    B.《走我自己的路》这其实就是李泽厚著作的特点:决无陈词滥调,充满新鲜气息。唯其如此,他才在表现出人格魅力的同时,也表现出思想的魅力。

    C.“免费开放”的新政策,让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从人气冷清的休眠状态变得门庭若市,甚至要预约才能获得参观机会。

    D.英国金斯顿大学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很干净的人家,平均每张床上的被褥螨虫和尘埃螨虫至少有1.5万只,让人手足无措

  • 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之,兵刃既接 B. 假舟楫者,非能

    C. 会盟而谋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 4、下面是一首唐人七律,诗句次序已被打乱,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②三峡星河影动摇 ③卧龙跃马终黄土 ④天涯霜雪霁寒宵

    ⑤野哭千家闻战乱 ⑥人事音书漫寂寥 ⑦五更鼓角声悲壮 ⑧夷歌数处起渔樵

    A. ①④②⑦⑧⑤③⑥ B. ②⑦⑧⑤①④③⑥

    C. ②⑦⑤⑧④①⑥③ D. ①④⑦②⑤⑧③⑥

  • 5、下列文言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文化灵魂

    李劼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巨著不仅具有《圣经》意味,而且具有莎士比亚的丰富性,并且还具有卡夫卡那样的深度。就整个世界文化而言,此乃命运之作;而就其所属的民族文化而言,她则是该文化的一个精灵。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视线集中在作者身世或当时社会背景之类的领域中理解《红楼梦》,而将小说开宗明义所叙说的神话故事当作一段无关紧要的开场白忽略了。殊不知,恰恰是这几段有关石头故事的文字,蕴含了小说《圣经》般的深意。

    按照开篇有关石头的叙说以及小说所展现的恢宏气势,《红楼梦》文化和历史的气脉不是出自《二十四史》,也不是源自孔孟老庄,而是直承《山海经》所记载的远古传说,女娲补天,开辟鸿蒙。如果说《红楼梦》是一个文化精灵的话,那么其灵气则源自最为原始的混沌时代。这样一个灵魂所系于的不是什么文化传统,而是人类起源和天地之初。

    按说《西游记》也由石头起笔,并由石猴而至美猴王,不无神灵之气。然同为石头,却彼此相去甚远:不仅习性不一,而且顽气迥异。石猴之石,志在功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圭臬;而宝玉之石,却崇尚无用,睥睨浊世,痛恨经济仕途。同样的孩提时代,在贾宝玉是一片稚气,并且经久不改;而在石猴,却是一腔热血,该行者悟是悟了,但却没有空。因为《西游记》所承继的不是始源时代,而是孔孟老庄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或者修身养性,或者兼济治平。内圣外王,内外兼修,似乎什么都有了,唯独少了灵魂,诸如人的尊严、人格的崇高和人性的美丽等等。而《红楼梦》一反以往的记叙,不是从历史开始如《三国演义》,也不是从故事开始如《金瓶梅》,而直接从灵魂开始。

    因为从灵魂开始,所以功名不再成为生存原则。相反,孩提时代的童稚和纯真被奉为神明,就像通灵宝玉一样,一旦有失,便会使主人公丧魂落魄,眼也直了,人也呆了。这是《西游记》中的石猴想都想不到的人生境界。那个石猴为了获取功名,扮演英雄,结果迷失了本性,丧失了自我,交出了他的童稚和纯真。贾宝玉拒绝成人世界,拒绝为他们所置身的社会服务,从而守护着自身的灵魂。如果可以将《红楼梦》比作一部史诗的话,那么其诗意就是这样闪现出来的——不是成就功名,而是守护灵魂。

    这样的诗意和灵气,源自《山海经》所描绘的苍茫世界。在那里,暴力与权术无关,英雄与道德无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张弓、刑天舞戚,朴素得如同《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而老子的权术、庄子的养生术、孔孟的伦理道德和王道说教,相对于那些素朴的传说,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但是,此后的中国文化由于这些学术和说教的阴云笼罩,变得老谋深算,心智发达,却情致衰退,灵气全无。

    一部《二十四史》,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王朝更迭,盗贼蜂起。相反,文化气脉却愈渐衰微,从诸子百家的争相著书立说逐步败退,直至乾嘉学派的考据注经,最终落入穷途末路,显出末世景象。《红楼梦》由此横空出世,其灵光所至,一派初始性情。这不是一次征战,却穿越了几千年沉沉黑夜;这不是一个论断,却道出了历史人间的全部秘密

    (节选自《红楼十五章》绪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长期不重视《红楼梦》开篇的神话故事,而习惯于从其他角度解读作品。

    B.《红楼梦》的文化灵魂源自人类初始年代,直承《山海经》记载的远古传说。

    C.通灵宝玉意味着孩提时代的童稚和纯真,石猴的孩提时代迷失了本性和自我。

    D.中国文化因为老庄孔孟的长期影响而变得心智发达,诗意和灵气也因此衰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将《红楼梦》与西方经典相比较,推导出《红楼梦》在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领域的崇高地位。

    B.文章由《西游记》承继孔孟老庄所奠定的文化传统这一前提,论证《西游记》终究少了人的尊严、人格的崇高和人性的美丽的观点。

    C.文章多次将《红楼梦》与其他中国经典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彻底的反叛性。

    D.本文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文化批判意味;论述语言优美典雅且富有激情。

    3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阐述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现在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李白《蜀道难》中把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以水险衬托山势高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①,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②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③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代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东府:东晋简文帝永相、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③黍离:《诗经》篇名,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注),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门外楼头: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当他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后主仍在结绮阁上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霸主开创基业的艰辛和他的子孙携城受降的丑态进行对比,为颔联揭示亡国原因做铺垫。

    B.颈联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述自己游历金陵所见到的衰败景象、所听到的前朝余唱,景中有情。

    C.词的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来概说此地风物美不胜收,难以尽述。

    D.词的下片以“念”字领起,表明作者的思绪由现在转入过去,从上片的摹形绘景转到议论抒情。

    2王安石的这两首作品都以“金陵怀古”为题,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请简述其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万物殷富,政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一家 由:如同

    D.人众车 舆:众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李师傅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陈小姐、李师傅、其他乘客或警察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