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名著《家》《巴黎圣母院》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B.小说《家》中,作为高公馆长孙的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C.《巴黎圣母院》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古代的历史题材反映现实生活。它以中世纪封建制度鼎盛时代的巴黎为背景,描绘了五光十色的奇异图画,从热热闹闹的场面中揭示出爱斯梅拉达被迫害致死的现实的悲惨故事。
D.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外形奇丑却有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灵魂,有着最真挚的人类情感。他的形象逐渐由丑变美,由矮小变高大。
2、第六十二回,小螺和香菱等人斗草,“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这里的《琵琶记》说的是什么故事?
A.蔡伯喈弃妻娶牛丞相之女事 B.苏轼的《琵琶行》
C.傣族的琵琶女传说 D.秋胡戏妻之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目前,电脑的售后服务水平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电脑厂商售后服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欺诈行为,阻碍了整个电脑行业的健康发展。
B.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决赛中,正值豆蔻年华的中国队以188.900分的成绩获得中国体操史上首枚奥运女子团赛金牌。
C.改革,他们荜路蓝缕;实践,他们戮力同心。“资源节约、清洁环保、生态优良”已成为他们科学发展冶炼工业的不刊之论。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A.蝉栖身高树,餐风饮露,难以饱腹,虽费力鸣叫却也是徒劳无果。
B.蝉叫至五更,声疏欲断,但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职卑的诗人如随水漂荡的树枝长期宦游,以致家乡田园杂草丛生。
D.诗人希望蝉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相似,都是举家清贫。
5、宝玉给哪个丫环起名为“耶律雄奴”?
A.紫娟 B.芳官 C.小红 D.袭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间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芳香,闪烁着朴素的哲理光辉,它的巨大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千百年来,从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到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间艺术,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民间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亮丽多彩。
民间文化又是传统文化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恰是中华文化最丰厚的土壤。尽管厚植文化的土壤肥沃,但从一部电影《百鸟朝凤》中,仍能看到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受到的巨大冲击。这并不是个例,由于近些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也在改变,许多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遭遇“边缘化”危机,甚至一些珍责的民间文化遗产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相继离去而失传。“文化土壤”被蚕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将面临严峻挑战,守护民间文化刻不容缓。
民间文化活动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是群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传承和振兴民间文化,意味着整理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历史。实施民间典籍搜集、抢救濒危民间文艺、民间历史文化纪录创作等工程须深入民间生活;振兴传统民间技艺,做好现有的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需行走在民间。在此过程中,还应坚持辩证取舍、扬弃继承,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鉴别和梳理,汲取优秀民间文化的精髓精华。总而言之,生活是民间文化的沃土,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发展。只有深入民间,扎根生活,去粗取精,才能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
民间文化薪火相传,人才是决定因素。而推动民间文化的现代化转化,首先要做好青少年一代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创新传统师徒承袭模式,让民间文化事业后继有人。还需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科技手段,推动民间文艺资源与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把民间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打造一批印刻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风范的优秀传统文化符号。
传承民间文化就是延续我们的血脉,坚守民间文文化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振兴民间文化,关系中华文化根脉,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摘编自孙金行《传承创新,守护民族民间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文化各个门类在我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对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民间文化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十分鲜明,因此闪烁着朴素的哲理光辉。
C.整理民族文化生活的历史,扎根生活,是传承和振兴民间文化的一条有效路
D.要让民间文化事业后继有人,就需要废弃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探索建立新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文化遭受到了现代化浪潮的巨大冲击,面临各种危机,是本文论述的前提之一。
B.文章从扎根民间、人才培养、运用市场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守护民间文化进行了论述。
C.文章提出用辩证取舍、扬弃继承的态度和方法对待民间文化,并举例进行了论证。
D.文章从民族血脉和精神家园等角度指出了传承和守护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需用市场机制和科技手段,说明其途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B.保护民间文化,需要根据各种民间文化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手段。
C.社会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民间文化也需要跟随时代变迁实现现代化转化。
D.如果能守住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不会再出现问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渲染分别的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了一种凄凉的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抗金杀敌的决心和怀才不遇的忧虑,也表明了自己仍有杀敌能力。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B. 次句描写弹筝女子的动作神态,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她只顾低头弹筝、自娱自乐的情态。
C. “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了“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两句,引导读者品味奇妙的无声之美。
D. “别有深情一万重”一句写筝声传达出了弹筝女的丰富情感,效果感人,含蓄慰藉给人以遐想。
【2】本诗和《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角度有何异同?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旧堂集序
姚鼐
①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长入京师,则称于京师。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诗也!”为之益多且奇。
②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过扬州。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蜀,皆不得见。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③先生在临安三年,以吏议降职,遂返丹徒,来往于吴、越,多徜徉之辞。久之,鼐被疾还江南,而子颍为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余主之。于是与先生别十四年矣,而复于扬州相见,其聚散若此,岂非天邪?
④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进,尝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旧堂内,共语穷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其言绝善,鼐生平不常闻诸人也。然先生豪纵之气,亦渐衰减,不如其少壮。然则昔者周历山水,伟丽奇变之篇,先生自是将不复作乎?鼐既尽读先生之诗,叹为古今所不易有。子颍乃俾人抄为十几卷,曰《食旧堂集》,将雕板传诸人,鼐因为之序。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B.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C.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D.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2】下列各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鼐”,系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归有光并称为“桐城三祖”。
B.“翰林侍读”,指翰林院侍读,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C.“出”,指京官外调,由侍读到出任地方官,可见王禹卿是出问题而被贬。
D.“浮屠”,指佛塔,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同,说明禹卿还爱好建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时就凭借诗歌在丹徒被人称许。成年后到京师,亦被人称许。
B.王禹卿跟随全魁出使琉球,在海上翻船,有幸得救,因而感叹上天这是要成就他的诗作。
C.姚鼐在京师遇到了王禹卿,得到称赞,便与王先生交往密切起来,每天都去求教。
D.王禹卿信奉佛教,后来豪放不羁的气概已渐渐地衰退,追求本性,从此决定不再写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春天,新型肺炎疫情严峻。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作“最美逆行者”:他们是请愿出战的白衣天使,是八方入列的解放军战士,是日夜鏖战的建筑工人,是不眠不休的专家学者……他们也是铁路职工、公交司机,是警察,是环卫工,是社区志愿者……疫情来临,全民奋战,“最美逆行者”既指那些奋战在疫区一线的人,也指在严峻背景下依然默默坚守岗位维护基础服务的人,“最美逆行者”是让美好生活继续的每一个人。纵观古今,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总会有这样一些“逆行者”,用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人们的岁月静好。
要求:请以“逆行者”为话题,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