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玉亭是双水村的点子大王,下列事件中不是玉亭建议的一项是
A.抓纸蛋抽猪应对生猪交售任务
B.孙少安砖窑的“点火仪式”
C.豁坝缓解本村旱情
D.喝醋化解“鱼刺事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B.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文件指出,到2020年底各学校要逐步建立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
C.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城市各大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无形中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D.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
B.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C.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
D.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
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狂放的举止是魏晋文人个性活动的表现之一。在魏晋之前,历史上也不乏“狂士”,但他们多半是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达到沟通道统与势统的目的。如传说中的其子向纣王进谏不从,而披发佯狂。那位以“谲谏”著称的东方朔,也有“狂人”之称。
到了魏晋,由于门阀士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这个阶层代表的士族文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而作为其主体意识表现的个性精神和行为也就不断膨胀。“狂放”作为其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的表现得到社会高度认同,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其中竹林名士又具有代表性。不过,与历史上狂放活动的文化内涵不同,竹林名士的狂则完全是脱离功利约束的自由之狂。他们在对现实失望和抛弃社会责任感以后,便以狂放的行为来表现他们对环境的否定和自我的解脱。“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宇屋宜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祥中?’”(《世说新语·任诞》)礼教要求人们循规蹈矩,温文而雅,刘伶却非按相反的标准来塑造自己。因为那些被汉儒奉为至圣的礼教,在魏晋文人眼里不过是一堆粪土和“尘垢囊”。因为魏晋的统治者往往借维护礼教之名来屠杀异己,孔融和嵇康均以违反礼教的罪名获罪致死。其余的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这成为魏晋文人精神上极度痛苦的根源,但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不超出痛苦的极限,他们便以饮酒来麻醉自己。他们愈是痛苦就愈是以酒浇愁,从而愈能显示出个性。政治上的绝望,把刘伶带入醉的境界;而酒精的刺激,又使他把自己視为世界的异己,使他“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他那篇传世名文《酒德颂》,更是集中表现了他的做岸绝俗的个性精神。
另一位付林名士阮籍,其狂放和醉态也近于刘伶,而其个性的杜会批判意义则更加突出。《礼记·曲礼》规定叔嫂不能通问,他却偏偏和嫂子聊天儿,并宣称:“礼岂为我辈设也!”按常礼,母丧不食荤,可他在母丧期间却啖酒肉,神色自若。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阮籍却总和邻妇饮酒,并醉卧其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当王恭问王忱:“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忱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就连司马昭也承认:“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如果留心,可以发现这些文人的个性表现在反礼教的同时很注意不因之致祸。可以设想这种“至慎”,需要多少酒精的麻醉,是以多少痛苦为代价所作出的忍耐,这对他们的个性,又是何等严酷的戕害!宗白华先生说:“魏晋人以狂狷来反抗这乡愿的社会,反抗这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发掘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他们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誉来冒犯统治阶级的奷雄假借礼教以維持权位的恶势力。……这是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的礼法社会不肯妥协的悲壮剧。这是一班在文化衰堕时期替人类冒险争取真实人生真实道德的殉道者。”
(摘编自宁稼雨《说说竹林名士的“狂放”风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魏晋文人的狂放不同魏晋之前的“狂士”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来达到与势统沟通的目的。
B.竹林名士的狂是个性精神的体现,是脱离功利约束的自由之狂,是对环境的否定和自我的解脱
C.阮籍的狂放行为更具有反礼教的社会批判意义,因此他的内心极度痛苦,“须酒浇之”
D.魏晋文人的狂放既有反礼教的一面,又有“至慎”的一面,根源都是精神上的极度痛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魏晋之前的“狂士”说起,引出竹林名士的“狂放”风气,也巧妙地将两者作了对比。
B.文章举孔融和嵇康之例,是为了与刘伶和阮籍形成对比,证明魏晋文人的真性情。
C.文章论证了竹林名士“狂放”的表现和原因,肯定了他们争取人生真道德的努力。
D.文章结尾引用宗白华先生的话赞扬了魏晋文人对人生真意义的追求,总结了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门阀士族经济实力的增强,导致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也进一步导致狂放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
B.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这也是他因政治上的绝望而纵酒放达的表现。
C.纵酒既是部分魏晋文人内心痛苦的表现,又进一步显现出他们的个性,可以说他们饮酒的程度与其痛苦以及个性显现的程度成正比。
D.“至慎”的表现是阮籍等人面对魏晋统治者屠杀异己而做出的自保与忍耐,其中隐含着个性的痛苦压抑。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
(2)_______,_______。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4)_______,_______。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①,云霞生薜帷②。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薜荔的墙帷。
【1】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了谷口书斋的清幽雅致,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来实现的。
B.首句中的“带”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描绘了山泉萦绕着小屋、云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的景象,起笔不凡,境界清新雅致。
C.颔联先突出了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色彩感。
D.颈联中“闲”和“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写鸟、花表现了书斋的清新宜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金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隆庆四年,河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明年,工竣,坐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旦暮必殁,乞降特思宵释。”御史李植动季党居正,落职为民。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明年,黄水暴涨,冲入夏镇坏田庐,居民多溺死。季驯复筑塞之。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三疏乞休,不允。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议不合。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去。归三年卒。
(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B.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C.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D.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忧,指父母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称为“丁忧”,也称“丁艰”
B. 给事中,官职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纠弹官吏。
C. 乞休,指自辞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乞身”“乞骸骨”等。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D. 殁,是死的委婉说法之一。古人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称,如天子死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季驯心系百姓,为政造福一方。他任广东巡按时,推行均平里甲法,给当地百姓带来便利: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也遵守此法,得到允许。
B. 潘季驯成功治河,却遭弹劾罢免。黄河邳州和睢宁决堤,他负责治理河道,堵塞决口;工程完成后,因驱使漕运船只进入新河沉没过多而被弹劾罢免。
C. 潘季驯知恩图报,敢于仗义相助。他能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他请求免去张居正年迈母亲的死罪。
D. 潘季驯独抒己见,最终被迫去职。泗发大水,城中积水达三尺高,威胁到祖陵的安全:他认为祖陵的王气不宜轻泄,因见不统一,最终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