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中的“贵主和亲”指的是
A. 金城公主入藏
B. 文成公主入藏
C. 王昭君出
D. 唐蕃会盟碑
2、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张泽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3、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是在( )
A.秦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两晋时期 D.隋唐时期
4、1992年两岸民间团体“海基会”和“海协会”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在元朝,直属于中央被称为“腹里”的地区有
①山东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河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的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忽必烈 B. 成吉思汗 C. 耶律阿保机 D. 完颜阿骨打
7、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下列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A.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B.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三种发明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8、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小说共同点的介绍中,错误的是
A. 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B. 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C. 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
D. 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9、“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有关
A. 行省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
D. 分封制
10、以下两个表格反映出,清朝
1695~1778年清朝朝人口数量
1685~1775年清朝耕地面积
A. 人口数量保持稳定
B.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 耕地面积逐渐下降
D.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11、明代的制瓷中心在
A. 德化 B. 景德镇 C. 龙泉 D. 泉州
12、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是( )
A. 《步辇图》 B. 《送子天王图》 C. 《清明上河图》 D. 《颜氏家庙碑》
1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某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与之相关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东汉
14、下列内容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图强的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15、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本书是
A.《桂苑笔耕》
B.《本草纲目》
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6、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下列哪一少数民族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
A.靺鞨族 B.回纥族 C.吐蕃族 D.契丹族
17、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618年隋朝灭亡。由此看出隋朝历史特点是( )
A.厉行节俭
B.经济繁荣
C.统治短暂
D.疆域辽阔
1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
A. 开皇之治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文景之治
19、据下表可知( )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出现了第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
20、“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下列哪历史事件有关?( )
A.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21、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________》是一部与农业有关的著作,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所著。
2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唐朝时期统治者分别设置了 _____________ 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这一地区。元朝时期设置 ____________ ,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
23、明成祖朱棣通过________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24、公元960年,______ (人名)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25、元朝时,忽必烈设立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________。
26、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________;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27、11世纪前期(1038年),党项族首领________建立西夏。
28、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29、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30、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1、连线题:
1.金 A.忽必烈 a.党项
2.辽 B.元昊 b.蒙古
3.西夏 C.阿保机 c.女真
4.元 D.阿骨打 d.契丹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会议名称。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______________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__________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
33、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与前朝相比,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三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宋代科举名额成倍增加,科举考试录取者大幅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
(3)依据所学回答,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与当时的哪一政策有关?材料三反映宋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材料四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从隋朝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