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内江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以下表格“①”处应填写

    各时期主流文学体裁

    唐诗

    宋词

    元曲

    代表作

    李白《将进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A.司马迁《资治通鉴》

    B.关汉卿《窦娥冤》

    C.汤显祖《牡丹亭》

    D.孔尚任《桃花扇》

  • 2、十九大上我党提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国历史上的玄奘高僧也曾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最终“西行”成功。玄奘高僧“西行”的作用是

    A.开辟了丝绸之路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扩大了唐朝疆域 D.促进了文化传播

  • 3、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骨打

    D.忽必烈

  • 4、历史剧《建元风云》浓墨重彩地歌颂忽必烈。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A.设立澎湖巡检司 B.灭南宋,统一全国

    C.实行行省制度 D.建立蒙古政权

  • 5、明皇“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元盛世  D. 贞观遗风

  • 6、日本文字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文的创制与下面哪一类人的社会实践有直接关系

    A.通过科举考试的士

    B.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C.遣唐使

    D.吐蕃族求亲使者

  • 7、北京的文物古迹之所以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归功于北平的和平解放,率领北平守军接受和平改编的将军是( )

    A.张治中 B.李宗仁 C.林彪 D.傅作义

  • 8、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元帅府

    B.澎潮巡检司

    C.西域都护府

    D.台湾府

  • 9、建立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的民族是(   )

    A. 党项族 B. 契丹族 C. 蒙古族 D. 藏族

  • 10、在宋代,民族关系得到了发展,其中具体涉及的主要民族中,不包括

    A. 契丹

    B. 匈奴

    C. 女真

    D. 党项

  • 1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②,创国基。……太组兴③,号洪武,都金陵

    A.①蠃秦氏  ②除隋乱  ③国大明 B.①除隋乱  ②国大明  ③嬴秦氏

    C.①除隋乱  ②蠃秦氏  ③国大明 D.①赢秦氏  ②国大明  ③除隋乱

  • 12、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 13、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这里所涉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北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14、阿骨打统治时期,女真势力迅速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大力发展边界贸易 B.建立八旗制度

    C.吸收中原先进文化 D.统一女真各部

  • 15、下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B.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6、两宋时期,辽、北宋、西夏、金(建立时)、南宋的都城分别是(   )

    A. 上京、东京、兴庆、会宁、临安

    B. 上京、东京、中都、临安、会宁

    C. 东京、上京、兴庆、会宁、临安

    D. 上京、东京、兴庆、中都、临安

  • 17、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这一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是(   

    A.陆上丝绸之路

    B.秦朝的驰道

    C.海上丝绸之路

    D.京杭大运河

  • 18、我国现在实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始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 1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这种统治最早可能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 20、《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止,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下列人物不能在这本史书中找到的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黄巢

    D.岳飞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安史之乱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的__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___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___的局面。

  • 22、代表清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________

  • 23、开通:_____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_____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____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____为中心,北抵____,南至____,连接了海河、____、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 24、指南针发明与改进: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_______

  • 25、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 26、元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 27、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它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 28、我国古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作者或代表作)。

    作者

    著作

    李时珍

    《①》

    宋应星

    《②》

    《农政全书》

    《红楼梦》

    沈括

    《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9、填空题:唐朝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发达,都城   ,繁荣程度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 30、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__ ,西北至__________ ,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_________ ,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_ 、赤尾屿等。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搭配: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毕昇 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 被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有《农政全书》

    徐光启 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瓷窑。

    (1)如冰如玉的青瓷

    (2)类雪似银的白瓷

    (3)有别致美感的瓷器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五:他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局面被誉为什么?

    (2)“以人为镜”中的“人”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的这位女皇帝是谁?

    (4)材料四描绘了什么时期的历史景象?

    (5)材料五中的他是谁?唐朝另一位对外交往的历史人物是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