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治通鉴》记述了从何时到何时的历史 ( )
A.秦朝到明朝 B.战国到五代 C.春秋到秦朝 D.春秋到宋朝
2、宰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巨大的权力。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化事权
B.频繁调换
C.武将监督
D.起而不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不属于这一改变的是( )
A.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强调单一公有制经济
D.收入分配形式多样
4、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决定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元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A.御史台
B.御史大夫
C.枢密院
D.刺史
5、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6、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柳公权《金刚经碑》 怀素 《自叙贴》
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
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
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
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
7、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目的是
A.镇压人民起义
B.压制知识分子
C.强化专制统治
D.促进儒学发展
8、“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①唐玄宗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9、党项族首领元昊对中国历史文化做出的贡献是
A. 创建西夏政权
B. 订立宋夏和约
C. 鼓励开垦荒地
D. 创制西夏文字
10、下列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励精图志,创“开元盛世”
B.鉴真——西行求法,著《大唐西域记》
C.唐玄宗——虚心纳谏,用魏征等贤臣
D.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1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得益于
A.提出“均田赋”的口号 B.严明的军纪
C.李自成的英明领导 D.严禁抢掠农民
12、七年级(1)班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了一场诗词比赛,其中有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书法等; 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位词人是( )
A. 苏轼 B. 李清照 C. 辛弃疾 D. 关汉卿
13、《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南宋
14、关于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人们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B.北宋初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C.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指南针由意大利商人传到欧洲
15、唐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成果丰硕。以下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浪漫浓郁,人称“诗仙”
B.杜甫用诗反映历史真实,诗风淳朴厚重,人称“诗圣”
C.吴道子写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为后世书法之楷模
D.阎立本擅长人物画,所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16、“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7、女真族是中国古代史上古老的民族,他们建立的政权有
A. 辽元朝
B. 金后金
C. 西夏元朝
D. 西夏金
18、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 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19、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有些是从国外引进的,有些是土生土长的,下列农作物不是从国外引进的是( )
A.水稻 B.花生 C.玉米 D.向日葵
20、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选官看重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科举制的盛行
21、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2、李时珍经过27年不断努力,编写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
23、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24、他们都是少数民族杰出的首领,都对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开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他统一契丹各部,916年称帝,国号“契丹”________
(2)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________
(3)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5年称帝,国号金________
25、填空题。
(1)1271年,____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2)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清朝颁布禁海令,由朝廷特许的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____》。
(4)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代表朝廷管理西藏事务,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5)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乾隆时期,设置 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234年灭金的政权——
(2)制成于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
(3)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了——
27、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设置________机构所产生的后果。
28、金朝灭亡后,________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答案。
(1)唐朝时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力的是____________。
(2)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____。
(3)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旅行家是____________。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__。
30、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32、列举宋词杰出代表人物三位。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一天的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三件大事。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与西方世界许多国家建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别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5)分析材料五,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举办的一个重要国际会议。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