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请问他是南宋王朝著名的
A.抗辽英雄
B.抗金英雄
C.抗元英雄
D.抗清英雄
3、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B. 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 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 唐朝成就最大,最为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4、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大规模的动乱爆发了,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指(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朝灭亡
5、“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 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6、明朝为使地方权力分散,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A. 都护府
B. 都元帅府
C. 三司
D. 五军都督府
7、电视剧《清平乐》高度还原北宋绝代风华,剧中宋仁宗带韩琦在东京街头微服私访,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杂技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小说《水浒传》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8、“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9、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行
D. 遣唐使到来
10、湖南省作为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来源于元朝的什么制度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1、小王同学为制作手抄报收集如下图素材,与此内容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2、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其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金 B. 契丹 C. 西夏 D. 北宋
13、文物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作为“朱元璋强化皇权”研究资料的是
A.“司隶校尉”印文
B.锦衣卫印
C.达赖金印
D.班禅金印
14、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的是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匡胤
1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做
A.交子 B.交钞 C.宝钞 D.会子
16、“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反映了苏州和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该语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7、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他
A.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18、安史之乱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下列不是引起安史之乱的原因的是
A.皇帝荒废朝政
B.军队战斗力薄弱
C.节度使权力膨胀
D.农民负担过重
19、近期热播的古装大剧《清平乐》,以北宋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宋仁宗在位的大宋“黄金时代”盛世风采。该剧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
A.蜀地商人用交子支付商品的费用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C.回族商人在开封的西市开设店铺
D.文天祥写下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20、科举制度是一种:(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监督官吏的制度
C.通过门户高低划分官吏级别的制度
D.发展教育事业
21、唐朝的陶瓷器享誉海外,尤以________最具有代表性;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得以推广。
22、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3、册封“达赖喇嘛”的的皇帝是________。
24、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喇嘛的皇帝是________;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是________。设置驻藏大臣的皇帝是________。颁布金瓶掣签制度的皇帝是________。
25、唐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6、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________。
27、唐太宗时期重用敢于直言纳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28、唐朝时,闻名中外的陶器(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时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29、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0、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3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请回答:
(1)列举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典型史实。
(2)写出元朝对广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
(3)列举元清时期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4)列举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各举两列)
33、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科技都比较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都市)
材料一 餐馆、剧院、酒肆、林立,娱乐场所纷纷涌现,算命、杂耍、设棋局、演杂技、演木偶戏的各类人等充斥其间。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材料一中描述的地方在宋元时期叫做什么?在这些场所里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之为什么?
(2)试举出三座宋元时期拥有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场所的世界性大都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娱乐场所主要是为哪一阶层服务的?
(文学)
材料二 元代对中国艺术最主要的贡献是戏曲,元代戏曲家将诗词与歌舞戏剧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类似于歌剧的新剧种。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3)材料二所说的“新剧种”指的是?
材料三 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了一套读书理论,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4)读一读材料三中的王国维描绘读书三个境界的诗歌,感受一下这三句诗歌,你认为它们的文学体裁是?
(科技)
材料四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
——朱彧《萍州可谈》
(5)材料中“○○○”指的是? 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这种指示方向的工具最早始于什么时期?将这个工具传播到欧洲的是什么人? 他们这些人还将中国的什么发明传播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