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史实与隋炀帝没有关联的是( )
A. “安史之乱” B. 营建东都洛阳 C. 开凿大运河 D. 巡游江都
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首诗反映了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唐朝由盛转衰
D.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3、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蘇”,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一 B. 方便隋炀帝南巡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北部的边防
5、“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有
①最高统治者比较开明 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③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④统治阶级放弃了剥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如图是清期前期疆域,当时中国东北到
A.南海诸岛
B.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C.西伯利亚
D.巴勒喀什池
7、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这样的剧情,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①主人端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②市民在瓦子中观看艺人表演
③日本商人在长安市购买丝绸④印度游客回国时带走唐三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 铁农具 B. 水排
C. 耧车 D. 曲辕犁
9、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10、“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是哪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1、下列属于如下图人物历史功绩的是( )
A.创立殿试 B.开通运河 C.统一全国 D.创立科举
12、明朝中后期军备废弛,但当遭受侵扰时,百姓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军队作战;有 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流传。据材料可见,明朝
A.闭关锁国导致国力下降
B.具有较强的国家凝聚力
C.皇权强化影响军队实力
D.阶级矛盾得到彻底缓解
13、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主要是因为他的诗
A.飘逸洒脱、富有浪漫情怀 B.诗风淳朴厚重
C.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 D.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14、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下面对“重文轻武”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A.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B.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C.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D.武将的地位明显高于文臣
15、有人说隋朝和历史上的秦朝是“惺惺相惜”,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两朝“惺惺相惜”的是( )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修建大型工程
C.历二世而亡 D.定都长安
16、隋代设置明经、进士两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可见,科举取士的标准是
A.家世
B.外貌
C.人品
D.才学
17、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应是( )
A.吴道子
B.鉴真
C.房玄龄
D.魏征
18、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获得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
20、从明朝的“八股取士”到清代的“文字狱与文化专制”,体现了统治者对哪一领域的控制
A.教育考试领域 B.出版发行领域
C.思想文化领域 D.意识形态领域
21、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_____》,这幅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有吴带当风,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的代表作是《_____》。
22、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3、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是因为签订了________。
24、《红楼梦》这部________强、________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至今,被译成多种文字。
25、郑和下西洋从________出航,最远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6、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7、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的开封、南宋时的____、元朝时的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____的场所,叫做“____”。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____”。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3)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____,最为重视。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杂剧形成于____。
28、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________》,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明代宋应星编写了《________》一书,这是一部科技著作。
29、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 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_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0、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______抗倭。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32、举出元朝的建立者、都城和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
33、经济篇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宋代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宋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