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它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约300年的分裂局面。它也是中国古代苦难而又辉煌、伟大而又罪恶的王朝。以下关于隋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
B.曾有“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的官员
C.建立了“传道授业”“为修书之地”的书院制度
D.修建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穷琛莫算,盈纪方就”的赵州桥
2、下表所示是宋代政府的税收情况。造成庆历五年税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税目 | 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 | 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 |
酒税 | 428万贯 | 1710万贯 |
商税 | 450万贯 | 1975万贯 |
盐税 | 355万贯 | 715万贯 |
A.经济重心南移
B.赋税标准不断提升
C.商品经济发展
D.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3、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 )
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
B.推动了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
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助推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4、在12世纪的意大利,大教堂及其钟楼仍是城市的象征,而从13世纪后期开始,市政厅从建设伊始就占据了更中心的地位。大教堂的重建虽然也在进行中,但更多是一种辅助工程,是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这反映当时的意大利( )
A.宗教改革动摇基督教会地位
B.商贸中心转移改变贸易格局
C.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D.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思想
5、“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材料所体现的税制( )
A.促成商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模式
C.体现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6、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规定“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这些现象表明( )
A.白银取得了法律上的地位
B.明朝货币的使用开始多元化
C.中国已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政府推行并支持白银货币化
7、对如表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 1913年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生产总值 | 5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4 | 2 | 1 | 2 | 1 |
电力 | 15 | 10 | 7 | 4 | 3 | 2 |
煤炭 | 6 | 6 | 4 | 3 | 4 | 3 |
钢 | 5 | 5 | 5 | 4 | 3 | 2 |
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推进 ②合理工业结构的良性循环
③经济危机的历史机遇 ④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据考古发现,距今(2019年)5300—4000年、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A.证明了长江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
B.代表了高度发达的早期中原文化
C.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
D.反映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
9、在战国兼并战争中,秦执政者在并天下的整体战略下,根据对新占领地不同战略定位,制定了“移秦民实新地、出其人和免臣迁居”等与之相适应的移民政策。此政策不仅延续至秦中央帝国的统治时期,还为后来不同朝代的统治者所继承。这一政策( )
A.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手段
B.激化了不同民族间的矛盾
C.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D.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开发
10、宋仁宗时,许多官员敢于大胆直言。谏官韩琦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和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疏凡十上”,“四人同日罢”。仁宗要提拔外戚张尧佐,御史中丞王举正、谏官包拯等人以“授受非当,则天下窃议”谏阻仁宗。这反映了( )
A.宋代官员考核制度严密
B.科举取士促进吏治清明
C.御史与谏官的职能趋同
D.宰相难以有效制约君主
11、鲁迅曾指出:“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几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家。”对这一转变起到明确推动作用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文学革命论的提倡
C.民主与科学的普及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12、唐代官僚体系中有“散官”与“职事官”之分:职事官“随才录用”而迁徙不定,散官则有官阶而无实际职任,二者各有品阶高下之别。唐太宗“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授予关陇贵族功臣以高级散品,武则天时期也大幅提高科举入仕人员的散官品阶。唐朝前期统治者的做法,意在( )
A.完善人才考选制度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打击门阀士族势力
D.改变官吏冗滥现象
13、《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这一记载可用来考证( )
A.早期国家的不断演进
B.精耕细作的生产萌芽
C.远古人类的农业起源
D.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
14、下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于台儿庄战役后不久创作的漫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该漫画旨在说明( )
A.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B.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
C.国共合作必将促成抗战的胜利
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15、1865年上海口岸贸易出现了新的增长,英国领事在某报告中称:“制成品一同前几年比较,……乎每项商品的进口数量都大大超过了1864年的进口数量。……金属一1865年对进口商来讲是个好年头,因为需求普遍超过了供给。”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洋务运动深入开展
C.国内局势有所缓和
D.五口通商后的影响
16、如表鸦片战争前后民夷冲突统计表(部分),表中所述现象( )
| 夷人肇事 | 国人肇事 | 中英冲突 | 群体性冲突 |
战争前 | 9 | 2 | 6 | 0 |
占比 | 81.8% | 18.2% | 54% |
|
战争后 | 2 | 14 | 16 | 8 |
占比 | 12.5% | 87.5% | 100% | 50% |
A.充分说明民众固守传统的华夷观念
B.凸显了民众的国家认知与民族情感
C.反映了晚清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
D.揭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17、甲午战争期间,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行国债,向国内的通商口岸的商号、企业、商人进行借款,因为有利息,被称为“息借商款”,这和过去的战争期间向商人摊派有很大的不同。清政府这一举措
A.保证了战争期间军费开支的充足
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可以减少外国银行对财政的控制
D.是对民族商办企业及商人的大力扶持
18、21世纪以来,欧盟强调联合国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当得到遵循;国际争端应尽量避免诉诸武力,而应当通过对话与合作加以解决。这反映出(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B.西方大国关系的恶化
C.欧盟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D.联合国维护了世界和平
19、明初盐场制盐,设立“团煎之法”,实行集中管理,使灶户产盐尽归官收,“其不在团煎并贮于私室者即作私盐”,视为违法。明孝宗年间,灶丁逃移、盐课缺额问题日益严重。政府进行盐业改革,盐场丁盐折银输纳,每户不再交盐,自煎自卖。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 )
①盐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革 ②户籍管理制度日趋严格
③利于提高盐户的生产积极性 ④自由雇佣劳动日趋成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1290年波罗的海周边不来梅、汉堡、科隆等城市组建了汉萨同盟,全力维护海上通道、反对海盗,保障贸易自由。14世纪同盟达到鼎盛,加盟城市多达70—80个。汉萨同盟的建立主要是基于( )
A.各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B.联合反对教会的压迫剥削
C.王权无力为城市提供有力保护
D.加强对城市公共事务管理
21、《清仁宗实录》(1816年)记载:“尔(英)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材料反映了( )
A.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B.清仁宗缺乏长远的谋划
C.清王朝经济形态的封闭性
D.清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22、如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说明( )
A.军用企业使晚清政局稳定
B.洋务企业走出了发展的困境
C.民用企业的生产面向市场
D.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的深化
23、(元)文宗(1304年—1332年)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为此搜罗才俊,其中既有汉族学者虞集、宋本等,也有蒙古族燕铁木儿、朵儿直班等,还有色目学者忽都鲁儿迷失、赵世延等。这表明奎章阁的修建( )
A.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
B.推动了元朝教育的发展
C.强化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D.化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24、有阿拉伯文献描绘说: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上,大马士革必与它齐名。蒙古西征后,有欧洲学者在游记中写道:(大马士革)有花园和果园围绕,来来往往是一汪汪池水、河水、溪水和泉水,安排巧妙,使人心旷神怡。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中古时期的大马士革( )
A.宗教中心地位突出
B.传承古巴比伦文明
C.曾被蒙古战火摧毁
D.经济社会较为繁荣
25、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26、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27、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28、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29、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 儒学地位 | 时代背景 |
孔子 |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
秦始皇 | 2 | 4 |
1 | 独尊儒术 | |
朱熹 | 3 |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30、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31、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32、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 制度设计和后果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 A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 B |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3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34、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35、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上交岁币。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纵坐标单位是1990 Int. GK$(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横坐标单位是年(year)
从上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38、小玉回顾近阶段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绘制了一份表格,请为这张表格制定一个主题,并完成表格相关内容。
(1)主题_________________ | |||
名称 | 重大事件 | 背景 | 影响 |
(2)鸦片战争 |
|
| 开创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中国的恶例,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相应变化。 |
(3) |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列强坚船利炮的刺激; |
|
(4) |
| 经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打击后社会危机严重,清政府希望以改革方式实现自我拯救。 |
|
39、读图旨要隋结束了魏晋以来分裂割掘的局面。唐继往开来,开放进取,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同时,造就了博大恢弘的盛世王朝。
问题导引观察《唐前期疆域图(669年)》,说说唐朝在669年时的疆域与汉、隋两朝相比,有哪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