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四川遂宁2025届高二历史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现象形成的背景是(     

    A.美苏冷战局势逐渐加剧

    B.多极化趋势成为世界主要发展潮流

    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

  • 2、如表为陕西省龙山文化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这些发现反映了(     

    类别

    考古发现

    玉器

    具有东部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特征的牙璧

    石雕

    源自欧亚草原的人物面部雕塑

    家畜

    大量引入非本土驯化的牛、羊、马

    A.贫富分化的出现

    B.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显现

    C.劳动分工的明显

    D.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交流

  • 3、2017年,在奉节县白帝城遗址发现的一座宋代兵器埋藏坑出土了16枚铁火雷(如图)。这些铁质火雷外圆内空,最大直径10~14厘米,内部填充物重约2~3千克。经检测分析,铁雷内部填充物为火药,属爆炸性火器,其形态特征与文献所载“震天雷”“铁火砲”极其相似。这一考古发现(     

    A.是宋金南北对峙的历史见证

    B.说明火药在宋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C.是冷、热兵器并用时代的重要物证

    D.实证宋代出现了近代管型火炮的雏形

  • 4、下表所示为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这反映了(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

    比较项

    旗人 (包括满洲、蒙古、汉军)

    汉人

    合计

    人数 (人)

    28

    90

    118

    比例 (%)

    23.7

    76.3

    100

    A.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

    B.中央权力不断下移

    C.地方上重视洋务的推行

    D.新政改革成效显著

  • 5、1924年,孙中山吸收民国以来的经验,提出三阶段的“革命方略”,将第二阶段由“约法时期”改为“训政时期”。当向革命党人解释“训政”的原因时,孙中山直言中国四万万人民尚不具备“宪政”条件。据此可知,这一改动的重要目的是(     

    A.完善政党政治

    B.巩固国民党的统治

    C.唤起民众觉醒

    D.宣传三民主义思想

  • 6、1926年,苏加诺在《青年的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发表文章,阐释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主旨:为了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和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自由,用民族主义涵盖一切体系,把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团结起来。由此可知,苏加诺的民族主义(     

    A.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的立场

    B.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

    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

    D.利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 7、下表是清代山东耕地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年代

    耕地(千亩)

    人口数(千人)

    人均耕地(亩)

    顺治18年(1661)

    74,133

    8,798

    8.43

    康熙24年(1685)

    92,526

    10,554

    8.77

    雍正2年(1724)

    99,258

    11,391

    8.71

    乾隆18年(1753)

    99,347

    12,796

    7.76

    乾隆31年(1766)

    99,914

    25,634

    3.86

    嘉庆17年(1812)

    98,634

    38,958

    3.40

    咸丰元年(1851)

    98,472

    33,266

    2.96

    同治12年(1873)

    98,472

    35,129

    2.79

    光绪13年(1887)

    125,941

    36,694

    3.43

    A.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B.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D.人地矛盾问题突出

  • 8、下表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戏剧的部分情节。据此可知当时(     

    作品名称

    情节

    《复仇女神》

    雅典娜不是通过抽签,而是挑选出最杰出的人组成战神山法庭

    《请愿的妇女》

    民众不顾战士的安危,自由地投票决议战争

    《马蜂》

    菲洛克里昂为了获得津贴,痴迷做陪审员达到瘋癲的地步

    A.雅典妇女追求政治权利

    B.抽签选举导致权力滥用

    C.直接民主需要理性反思

    D.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

  • 9、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

    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

    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

  • 10、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 11、1915年,袁世凯政府仿照英国《济贫法》制定《游民习艺所章程》,收容贫苦无依者。1943年,国民党政府借鉴德国《社会救济法》,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群体与灾民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但是,这些做法都收效甚微,出现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传统文化缺乏慈善救助观念

    B.西方经验脱离中国发展需要

    C.二战造成中国政治局势动荡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

  • 12、下表为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据此可以推断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03年

    1600年

    1741年

    1762年

    1790年

    人口

    0.66亿

    1.0亿以上

    1.4亿

    2.0亿以上

    3亿

    A.得益于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

    B.国家财政收入有明显提高

    C.明清赋税制度变革促进增长

    D.明清时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 13、1939 年12 月,中共中央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该决定意在(     

    A.强调知识分子的中流砥柱作用

    B.凝聚共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C.践行“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原则

    D.传播文化提升党员干部素质

  • 14、沈阳胶鞋总厂在1997年时,在册人员2700多名,离退休人员1100名。但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实际只需要1504人。1998年该厂实施下岗分流,减人增效的政策,同时还利用主辅分离﹑精干主业后的闲置厂房设备对外出租,每年为企业创收100多万元。这折射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B.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得到激发

    C.承包式经营责任制已经普遍实施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 15、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在《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指出,为使抗日游击运动及反日群众斗争取得胜利,满洲的党组织要“尽可能地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巩固和发展是满洲群众斗争胜利的保障”。这一指示有利于(     

    A.东北地区抗日力量的联合

    B.促成“联蒋抗日”方针实现

    C.牵制华北地区的日本军队

    D.延缓日本军队占领东北全境

  • 16、《新安原版士商类要》以徽州为核心记述当时南、北水陆程途,除详述诸地程途地点与里数外,还收录了不少总结性的程途诗诀,以便商旅记忆。它们也被视作“路引”的一部分,甚至被预设为商旅精神上的指引。此类“程途指南”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精神成为民众价值取向

    B.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走向松弛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17、冶铁技术的发明和传播要得益于一个已经完全消失的文明——赫梯文明。赫梯文明兴起于现在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小亚细亚),公元前1800年左右,赫梯人在冶铜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块炼铁技术,但该技术极为保密。因为掌握了更为先进的冶铁技术,赫梯人曾一举灭亡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朝。由材料可知赫梯人(     

    A.在世界上最早掌握了冶铁技术

    B.冶铁技术最早由赫梯人发明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C.因掌握了更先进的冶铁技术而灭掉古巴比伦王朝

    D.块炼铁技术的发明得益于冶铜技术的发展

  • 18、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这阶段(     

    阿根廷1980、1991、2002年全国经济及阶级阶层结构统计

    类别

    按经济活动种类计算的生产总值占比的统计

    全国城市社会结构:按社会阶级和阶层划分的分布情况

    年份

    农业、狩猎、林业、渔业

    工业

    服务业

    上层阶级

    中产阶级

    工人阶级

    边缘阶层

    1980

    5.96

    38.14

    55.96

    0.9

    47.4

    40.2

    11.5

    1991

    6.35

    30.13

    63.52

    1.3

    38.4

    43.4

    16.9

    2001

    4.45

    24.93

    70.61

    0.4

    38.2

    41.4

    20.2

    注:数据来源于【阿根廷】古斯塔沃·恩里克·朵茶屎,

    张的展译《阿根廷的经济政策与社会转型(1975 ~ 2002)》

    A.阿根廷面临着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阿根廷融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C.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 19、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指出:“余观西洋用机器之各厂,皆能养贫民数千人或数万人……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不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西人。利归富商,则利犹在中国,必可分其余润以养吾贫民。”这一思想(       

    A.对器物变革失败作出深刻反思

    B.阐明应对民生问题的近代化道路

    C.意在维护近代国家的经济主权

    D.直接推动了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

  • 20、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杨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命名的有阴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     

    A.战争频发改变社会价值取向

    B.社会思想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C.尚武和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

    D.军功爵制得到百姓普遍接受

  • 21、一战爆发后,外交总长向袁世凯建议:唯有参战,取得参加战后和会资格,才有挽回《民四条约》中丧失权利的机会……北京政府也亟思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乃借参加欧战之机会,加入协约国阵营。努力收回国权,提升国际地位。以上事例表明(     

    A.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近代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

    C.国际环境决定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D.政治家决定了外交的手段

  • 22、某一时期,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从革命老区抽调新闻、财经、公安等各方面的干部力量,组织动员青年学生等组建了诸如“平津南下工作团”“冀鲁豫南下干部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等随军干部队伍。这一重大举措应是施行于(     

    A.抗战大反攻时期

    B.全面内战爆发前夕

    C.三军挺进中原时

    D.三大战役胜利后

  • 23、18世纪中期,不再受行会规定的限制,商人可以买大批原料。然后分派或供应农村工人去梳理和纺线,然后再分给织布工织成布匹:另出现了在佛兰德生产亚麻织品,在韦尔维耶(今比利时境内)生产毛纺织品,在西里西亚生产亚麻织品的现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B.欧洲出现生产的专业化和地域性

    C.原始积累推动欧洲经济快速发展

    D.西欧纺织业生产技术升级的迅速

  • 24、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一一工商证字第10101号,这是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这反映了当时(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 26、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制度设计和后果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A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B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 27、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 28、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 29、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 30、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 31、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3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 33、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核心思想:“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 34、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出身草根的詹姆斯·库克在1768年~1779年间三次奉命出海探索太平洋的经历中,在数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为西方所知的地带,由他命名的地方更是遍布太平洋各地。透过运用测经仪,他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大量地图,地图的精确度和规模皆为前人所不能及的。大部分经他绘制的岛屿和海岸线地图,都是首次出现于西方的地图集和航海图集内的。在历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现出集合航海技术、测量和绘图技术、逆境自强能力和危机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才华,为当时航海史上的一大突破。在2002年由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英国百大伟人”选举中詹姆斯·库克名列第12位。

    ——摘编自百度百科《詹姆斯·库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詹姆斯·库克实现航海史大突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詹姆斯·库克在太平洋的航海探险活动。

  • 36、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 37、中国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请诛之。帝(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

    材料二

    嫔妃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宋仁宗)答以无典故(制度),朝延不肯行。或对曰“圣人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上笑曰:“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政府奏无法。上收以示嫔曰:“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方为诏敕。”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材料三

    上(南宋孝宗)因言:“朕近览《神宗纪》见是时灾异甚多,何故?”魏杞(宰相)等奏:“天出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母训饬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上曰:“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太宗对治罪“侯莫陈利用”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相的传统职能。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对“诏敕”制度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定在唐朝的制度渊源及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魏杞等奏”体现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完整提出这一思想的儒学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

     

  • 38、改革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伯里克利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话的认识。

    (2)日本人善于学习和模仿,7 世纪中叶,日本为挽救危机,进行了大化改新。请写出这场改革的特点,并写出这场改革对日本社会演进的影响是什么?

    (3)14—16 世纪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39、材料 自汉武帝至昭帝、宣帝时,匈奴势力被逐出西域。汉宣帝时,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统一管理西域。此后,“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为何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之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