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青海果洛州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语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人的过度“保护”,____导致孩子的过度依赖。孩子最初的依赖是源自于自身的柔弱,____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主体意识的泯灭。这种结果的出现,____归结于孩子成长的需要,____多多反思我们成人是否过分关心。成人的包办代替____不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____会扼杀儿童的天性,所以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

     

    A

    也许

    所以

    如果

    还是

    一定

    进而

    B

    必然

    与其

    不如

    不仅

    C

    可能

    那么

    既然

    还是

    即使

    D

    甚至

    当然

    虽然

    但是

     

     

    A. A   B. B   C. C   D. D

  • 3、下列对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音 dòu。

    B.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C.童子,文中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D.百工,泛指各种工匠。

  •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外连衡而诸侯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是故益圣,愚益愚

    C.幽壑之潜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乡土本色》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有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B.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C.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里的母亲树

    用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去形容我的母亲,是最适合不过的。母亲是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这样想着,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

    幼时,与小小的我相比,母亲自然是我眼中一棵高大的树,我需要仰着头看,也需要躲在她的枝叶下避风避雨,躲避炙热的日光与被风扬起的灰尘。母亲并非饱读诗书之人,也并非大富大贵之家的小姐,但是聪慧、美丽、坚强,这些美德与品质,格外恩赐地聚拢在母亲的身上。她是一位好母亲,在每一个刮风下雨的日子,她都会带着雨伞接我放学回家,一手打伞,一手搂着我的肩膀;她会在乡村夕阳的暮色中,满村子地唤我回家吃饭;会在我买不起漂亮裙子的时候,用压箱底的花布给我做漂亮的裙子;会在日子艰难的时候,变戏法似的,做出可口的饭菜。

    我还记得,那时的母亲,是一棵开满了花的树,圆润而丰满,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春天的时候,买不起风筝,母亲就找来彩纸和竹丝给我做,母亲做的风筝,特别顺合风的意,在故乡的田野上高高飘飞;没有娱乐设施,母亲就找远方的亲戚给我借来各种的图画书,夜晚的灯光下,一页一页讲给我听,声音动听清澈。那时,有这样一位母亲,枝叶繁茂,花朵满树,我是幸福的。我就像一只鸟儿,幸福无忧地在母亲这棵大树的空间里盘绕飞翔,一日日羽翼渐丰。

    就像所有的树苗都要长大一样,我在时光的行走中,逐渐长大,大到可以用我的枝叶去呵护另一棵幼小的树苗。

    当我结婚,生下儿子,我的角色转变了。幼小的儿子把我当成一棵树。走在街上,他的小手紧紧拉着我,说,妈妈,我怕丢;当天黑的时候,他钻进我的怀里,说,妈妈,我怕黑夜。当要出门的时候,他抱着我的腿说,妈妈,别丢下我。他稚嫩的声音,如一根琴弦,在我心的琴架上轻轻拨动。这种依赖性的拨动,早已引起了我的那颗作为母亲的心的颤动。此时,我忘记了我娇小的身躯,还很年轻的年纪,也早已忘记了我是父母枝叶下的鸟儿,而瞬间就变成了儿子的一棵大树,大到我有足够的能力与勇气来为儿子遮风挡雨,驱赶黑暗与胆怯。

    而这时,我也猛然发现,母亲这棵树老了。不再有饱满新鲜的汁液,不再有繁茂的叶与花,甚至她的高度,也因为水分的丧失,有些许的降低。

    那是春日的时候,母亲生日,我牵着儿子回家为母亲祝寿。当稚嫩的儿子和母亲站在一起,一个是面色红润,一个是华发苍苍,甚至儿子拔高的身子也与母亲的高度相差不多。儿子和母亲嬉闹着玩,他疯也似的跑,母亲蹒跚着四处追赶他的脚步,虽是很慢的速度,也累得气喘吁吁。我看着看着,突然一阵酸楚从心底涌上来,眼泪盈眶。此时的情景,如同我幼时与母亲的一幕幕的重演,只是那时,我总能被母亲捉到,还能被母亲抱起,举得高高的。

    而现在,这样的快乐依旧在,只是,角色换成了我和儿子,母亲变成了一个旁观者。

    母亲、我、儿子,我们都是一棵树。当我的这棵树从幼苗慢慢成长时,母亲的那棵树就慢慢枯萎老去;当儿子的这棵幼苗慢慢成长时,我也一点点地在岁月里老去。这种逆向的相对生长结出的是浓浓亲情,暖暖地,缓缓地,将生命一代一代传递。

    在摩洛哥西部平原上,有一种树叫“蓬迪卡萨里尼特”,树名的意思是“善良的母亲”。这种树每到春天便从根上萌生许多幼苗,这些幼苗在大树的周围丛生,就像小孩依偎在母亲的身旁。这种树的花球凋落时,在花球的蒂托处会结出一个椭圆形的奶苞,奶苞里会淌出黄褐色的汁液,在苞头的顶端生长了一个奶管。黄色的汁液由奶管向下滴落,在下面等待的幼苗纷纷用自己狭长的叶片吸吮奶汁,促使自己生长发育。等到小树长大后,大树会从根部与幼苗断裂,开始凋零自己的树叶,以便让小树充分接受阳光雨露。

    我为这样的“母亲树”感动得流泪,更为母亲流泪。原来,每一棵叫做母亲的树,都有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为了抚育自己的孩子,她们不惜牺牲自己,忍受岁月带来的伤痛,用心去爱,直到这棵树不再抽芽,不再开花,化为春泥。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通过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向我们展示出伟大母亲的形象,以此表达对母爱的赞颂。

    B. “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此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我的感动。

    C. “那时的母亲,是一棵开满了花的树”,作者以此来描写自己的母亲,说明此时的母亲长得非常漂亮。

    D. 当“我”长大时,母亲渐渐老去;当“我”的儿子长大时,“我”也在老去。生命就是一个渐老的过程,所以人应豁达一些。

    E. 在本文中,除了表达对母亲及母爱的赞美和讴歌之外,还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母爱和亲情也是可以传递的。

    2如何理解“时光里的母亲树”这一标题的含义?

    3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上最神圣的爱。读完此文,你对母爱有什么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进行探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

    (1)一鼓作气,再而衰,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饮酒》

    (3)____________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5)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孔孟论学》

    (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7)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 。《蒹葭》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释然而旷达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要慎重出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管子》之语,表示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树木在山水田园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均与树木有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的落木常常会引发古人的各种思绪,这在唐宋诗歌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垂柳,清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对这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客思”比作“清风”吹开的“千条万条”杨柳枝,使抽象的“客思”变得生动可感。

    B.颔联用一个“倾”字,夸张描述诗人泪流满面,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表达诗人之哀。

    C.颈联以“雪”暗喻白发,与“镜颜”之“朱”相对,造成了强烈视觉反差,感叹韶华易逝。

    D.尾联用“渔樵”典故,暗指诗人未居官位,不解“轩冕之乐”,壮志难酬,只能归隐山林。

    【2】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很繁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愍帝建兴元年。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司马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元帝建武元年。初,流民张平、樊雅各聚众数千人在谯,为坞主。王之为丞相也,遣行参军桓宣往说平、雅,平、雅皆请降。及豫州刺史祖逖出屯芦州,遣参军殷乂诣平、雅,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乂曰:卿未能保其头,而爱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乂,勒兵固守。逖攻之,岁余不下,乃诱其部将谢浮使杀之。逖进据太丘,樊雅犹据谯城,与逖相拒。逖攻之不克,请兵于南中郎将王含。桓宣时为含参军,含遣宣将兵五百助逖。逖谓宣曰:卿信义已著于彼,今复为我说雅。宣乃单马从两人诣雅曰:祖豫州方欲平荡刘、石,倚卿为援,前殷乂轻薄,非豫州意也。雅即诣逖降。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王含复遣桓宣救之,虎解去。逖表宣为谯国内史。

    先是,赵固等互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已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河上诸坞先有任子在后赵者,皆听两属,时谴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坞主感其恩,后赵有异谋,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获,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永昌元年冬十月,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B.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C.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D.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戎狄,古时称南方少数民族为狄,西方少数民族为戎,后用来统称少数民族。

    D.流民,指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逖认为晋朝之所以发生动乱,是因为皇上昏庸无道引起臣下怨恨背叛以及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祖逖希望任命将帅出兵北伐,拯救正处在苦难之中的北方百姓。

    B.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雄心壮志,对祖逖北伐不全力支持,只拨发给他一千人的粮草,三千匹布,还不给铠甲和武器,让祖逖自行招募兵员。

    C.祖逖派遣参军殷乂去见张平,殷乂轻视张平,张平一怒之下杀死了殷乂,于是祖逖率军。进攻张平,一年多都未能攻克,就引诱张平的部将谢浮杀掉张平。

    D.祖逖在军中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严格约束自己,待人宽厚,奖励发展农业,对新来归附的人进行安抚,不论亲疏贵贱一律以恩情礼遇相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赵固等互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

    (2)后赵有异谋,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获,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有真情实感②文体特征鲜明,有适当的细节描写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