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 覆盖周密无际 B.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 皆为陛下所成就 D. 遂乃研核阴阳
2、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乱易整,不武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⑤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⑥燕王拜送书于庭 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⑧沛公安在
A. 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B. ①/②⑧/③⑥/④/⑤⑦
C. ①④/②⑧/③⑥/⑤⑦ D. ②⑧/①④/③⑤/⑥⑦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名花顷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B.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C.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彻魂
D.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暗暗生天际
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道谢!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 吴之民方痛心焉。——苏州的百姓正在为他们伤心。
D.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古人说:“将要有所作为啊。”
5、下列各句,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大王来何操 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⑥燕王拜送于庭 ⑦群臣侍殿上者..⑧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军中无以为乐 ⑩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⑪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 ①④⑨/②⑦/③⑧/⑤⑪/⑥⑩ B. ①④/②⑦/③⑧/⑤⑪/⑥⑩/⑨
C. ①⑩/②④⑦/③⑧/⑤⑪/⑥/⑨ D. ①④⑩/②⑦/③⑧/⑤⑪/⑥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众多歌颂和提倡劳动的声音中,教育家陶行知对于劳动意义、价值和路径的阐发,对于当今“劳动教育怎么搞”这一难题,仍然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劳动教育发表过许多论述。他给晓庄师范题写过一副对联:“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他提出“我们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使能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这种人能以人力胜天工。”
陶行知的思想,对于劳动教育乃至于“五育”并举如何开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五育”并举不是劳育就动动手、美育就动动眼、体育就动动腿、智育就动动脑、德育就动动心,而是手脑并用、心手相生。即便体育也是如此,南开校长张伯苓被称为“中国重体育第一人”,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最早提倡体育不仅仅为了强身健体,而是强调与涵养崇高的道德精神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劳动教育更是如此,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劳动,达到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这应该是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从这一点来看,加强劳动教育,甚至于落实“五育”并举,不能忘了陶行知等人百年前的思考。
(摘编自罗容海《劳动教育怎么搞,别忘了陶行知》)
材料二:毋容置疑,新的时代,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沧海桑田,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认为,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要用专业、创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实求得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
在他看来,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数理化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都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只有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劳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学校将已有技术课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本选修、社团活动整合起来,不但强调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应用,同时,还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种双向融合既丰富了相关学科课程,又为劳动教育课程争得了更多话语权,使其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课程设置更加理直气壮。”校方表示。
檀传宝同时指出,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剧烈竞争中才能取得好成果。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
“既然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最后说。
(摘编自孙竞《立足新时代,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
材料三:日本在开展“技术科”教育时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技术科”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学校、地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体现家庭、社会、企业等相互协同的课题,将学生的资质与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障“技术科”教育的真实情境,学校更加注重与家庭、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如北海道道南地区盛产道南衫,相关学校便用其作为材料与加工内容部分的原材料,请当地林业工厂的相关人员提供工具和技术帮助。山形高畠町部分学校就结合当地的种植技术,栽培无农药南瓜。收获时将南瓜做成南瓜蛋糕进行售卖,所获收益赠予灾区。在这种面向社会的课程背景中,学生不仅能在开放、未知、不确定中形成应对“知识导向社会”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等,也能理解自身与社会的关联,进而将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日本2017年颁布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指出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学会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能够运用技术的观点看待社会及生活的诸多现象,并能从安全性、环境影响、经济性、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实现技术最优化。学生不能把自己仅仅当作技术的“使用者”,而是要站在“制作者”的立场上,去设想“制作的场景”“使用的场景”“废弃的场景”“可能出现的纠纷场景”等,从而思考出关于技术问题的最优方案。如今,在能源越发紧缺,加之技术对社会、环境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之下,能否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对个体生活,还是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显得至关重要。
(摘编自杨秋月、陆叶丰《日本中学劳动教育“技术含量”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是通过劳动,实现道德、智慧、体质、美感方面的进步,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五育并举”意义重大。
B.学校需要在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
C.在全新的时代环境中,要把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双向融合,并推动劳动教育采取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和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D.“技术科”教学中选择能够体现家庭、社会、企业相互协作的课题,将学生的资质与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促进学生将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强调用心以制力,注重手脑并用、心手相生。
B.要与时俱进地探索并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我们首先要尊重各个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和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
C.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个学科要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做到因势利导开展劳动教育。
D.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和解决社会及生活的问题,并站在技术“制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关于技术问题的最优方案,是技术教育的核心。
【3】下列案例最符合日本学校“保障‘技术科’教育的真实情景”理念的一项是( )
A.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将劳动教育目标纳入学校育人总体目标,开发形成自理小能手、七彩苗菜、朱泾花灯等课程群。
B.江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邀请本地的蘑菇培育农场提供技术援助,组织小学生学习蘑菇栽培技术,并将种好的蘑菇赠送给市养老院。
C.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在校园开辟开心农场,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水稻种植、蚕豆种植、土豆种植、种桑养蚕、小兔养殖等。
D.南京农大实验小学的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都要开展一年的种植体验活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3)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君子超过一般人的才德,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学习。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夜间猛兽震撼人心的吼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曾皙问孔子为什么“哂由”的时候,孔子给出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用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以赴、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年轻的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其一)》的点睛之笔。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历史人物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语句中充满了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善用形象写声音,“____________”借鸟声写乐声的婉转流畅。
(5)《静女》中,男主人公认为普通的荑草“洵美且异”的原因是: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
【注】①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友人张祐遭逢失意前来拜访,二人重阳登高,诗人有感而作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点明了登高的时令是重阳节,诗中多处体现重阳佳节的习俗。
B.颔联写诗人希望尽兴地过重阳,表现他看透过事、放浪沉醉的旷达。
C.全诗情感迂回曲折、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
D.同为登高抒怀之作,但本诗中没有杜甫《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
【2】本诗与杜甫《登高》同写登高,两者所写秋景有何不同?借此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 决负约不偿城
C. 不如因而厚遇之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诚能总此十思,则可垂拱而治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之交”指平民间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
B. “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作斋戒。
C. “衣褐”,衣指穿衣,褐为秦国官服颜色,衣褐指化装成秦国小吏。
D. “九宾”指一种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有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鲛绡上的泪痕,纪念着往日的相恋;墙壁上的斑驳,记录着渐行渐远的时光;墓碑后歪扭的字迹,寻觅、呼唤着母爱……
痕迹是事物存在过的证明。有的还很清晰,甚至永久地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有的却日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观察与感悟?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