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台湾新北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画家、诗人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①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②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④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

    ⑤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⑥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A. ④⑥①③②⑤   B. ④⑥③①⑤②

    C. ②④⑤①⑥③   D. ④⑤②①⑥③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在学校举行的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C.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D.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公从之。   B. 烛之武退秦师。

    C. 夫晋,何厌有。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4、下列特殊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

    B、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C、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宾短语后置句)

    D、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动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B.某同学的作文得到一位作家的赞赏和指导,这位同学回信说:“承蒙您的错爱,我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C.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

    D.对学生话剧团要排练经典话剧《雷雨》这事,学校一定会鼎力支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篱  角

    查一路

    ①作小学教师的母亲,工作曾有三次调动,记得每次她都在新住地门前支上篱角。篱角,就是用竹枝在门前造出的围墙。尖利的竹竿,“人”字形斜插进地面松土里,连成一串,三面围拢,简单构成,却把家的温暖圈在墙内。

    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此后,我成人了,漂泊,说到家的生活,满脑子里都是这个样子。

    ③各种藤蔓缠绕,瓜叶层层叠叠,将三面篱角覆盖成绿色的矮墙。丝瓜,是母亲在篱笆墙边种得最多的瓜,蔓儿像蚯蚓顺着竹竿爬,蓬蓬勃勃,毫无规则,跟我刚上学时信笔在草稿纸上的涂鸦一个样子。其实在春天,篱角就已经作为植物园存在,绿色一点点爬出来,渐渐地,花儿站在墙头,期待蜜蜂来作媒,随后,必然结果。终有一天,它们一起熟了。丝瓜像瓜中的瘦长秀才,甜瓜算瓜中的侏儒……风过小院,各种瓜很卖力地搔首弄姿。

    ④蝴蝶、蜜蜂和不知名的昆虫,终日盘旋在篱角和小院里。午后,常有一只猫从浓荫里钻出来,或是从竹架上跳下来,落地轻盈,两眼像金子一样闪光。鸡从绿色长廊里走出来,后面跟着鸭。我尤其喜欢它们小时候的样子,那时,鸡穿着花背心,鸭则一身黄色运动服,伏在篱角下的草丛里,一伸一缩,它们颈部像装了弹簧。

    ⑤若是没有猫和狗的骚扰,鸡鸭们的生活也可以比猪还悠闲。篱笆下有各种虫子,浮土里的蚯蚓,味美,且富含蛋白质,都可为大餐。可是,猫蹑手蹑脚跟在它们后面,伺机发动袭击,狗的攻击力更强,我家有条黄狗能够噌一声跳过篱角,每当此刻,院内鸡飞狗跳。

    ⑥太阳照过来,阴影一点点延伸,空隙中滤出的朵朵阳光在地上跳跃。猫在回眸,狗在喘息,鸡在刨土,鸭在唱歌,蟋蟀和昆虫也都有各自的生活……当酷热来临的时候,藤蔓上巨大的叶片就是这一方小天地绿色的肺。有阴风从篱笆的空隙袭来,人坐在一只大冬瓜上纳凉,摇蒲扇,月夜下亦如此,只是多了月下影处的竹榻,可以卧看天河与牵牛织女星。

    ⑦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我看着朝阳从篱角升起,又看着夕阳从篱角落下去,篱角与阳光配合着,在小院留下斑驳的光影。我也喜欢探寻绿叶丛中的虫子们,尤其是绿色的蟋蟀,大而雄壮,漂亮的触角和头盔,身披坚硬的铠甲,绷紧双腿,从一片绿叶弹射到另一片,划过的弧线,令人心动。动物、植物,大地上一些细微的事物,被圈在绿色的篱笆内,被聚拢的生命,盎然有生机,一蔓一枝、一动一静皆有趣。

    ⑧画家丰子恺画画累了,抛下画笔,去篱角张望。想必是个冬天,腊梅花开放,他从树上“借”了几枝,欣然插在胆瓶中,然后记下来。“篱角梅初发,一枝轻摘来,可怜心未死,犹向胆瓶开。”

    ⑨许多文人骚客的诗意,由篱角而触发。翻一翻唐诗宋词,看看“篱角”这两个字的使用频率有多高!孩提时从此处获得乐趣,中年漂泊它成了怀乡的意象。杜甫见了篱角上的一只秋瓜,曾老泪纵横地写道:“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⑩即便童年,秋天,我的心也变得空旷。当萧瑟的秋风吹起,篱角上藤蔓已变得枯黄,枯叶沙沙作响,萧萧而去,几只秋瓜孤悬于篱架,随风摇晃,有“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的凄清。

    ⑪儿时的某一天,一不小心,我无意走进了某种诗意。黄昏,夕阳爬过篱角上的衰叶,落入院内,风,像猫一样蹑手蹑脚地蹭过去。独坐小马扎上的我,感到孤单,也感到美好,心里充满了倾诉的欲望。多年后的阅读,我一直留心“篱角”这个词,才知道彼时的心境可用姜夔《疏影》来描述:“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惆怅,且一往情深

    1篱角下动物的生活有何特点?

    2赏析文中画线句。

    (1)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

    (2)惆怅,且一往情深。

    3探究“篱角”对于“我”人生的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为“师”下定义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箫声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虽然自己衣服破旧但一点都不羡慕他人的华丽穿戴。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曹操的《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空想不如学习”的道理。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时悲壮和而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小人的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究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A.词人由眼前之江山联想到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映射南宋朝廷苟且偷安。

    B.下片回顾刘义隆草率出兵赢得仓皇北顾的历史,告诫当权者不要轻敌冒进。

    C.结尾处词人以名将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D.本词历史沧桑、现实感怀与未来优思相交织,寓意深远,词风凄婉,意境苍凉。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