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西崇左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这两部作品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B.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其骈文语言典雅,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

    C.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与《左传》《史记》、《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D.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求救国之策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

    B.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 北邀国者相见 // 人君神器之重

    D. 夜则兵围所寓舍 //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4、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1)我们(  )把轮船停在港口,(  )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2)这样的住宅( )有些拥挤、杂乱,( )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诚实是美德,( )做什么,( )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4)( )困难再大,我们( )要坚持上学。

    A. 与其……不如……  虽然……但是…… 无论……都…… 即使……也……

    B. 虽然……但是……  即使……也…… 只要……就……  即使……都……

    C. 与其……不如……  因为……所以…… 只有……才…… 即使……也……

    D. 虽然……但是……  即使……也…… 只要……就……  尽管……都……

  • 5、下列对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匕首见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偷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电灯,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有贼!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常,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东西掏出来!”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着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呢?”他叹了口气:“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吗?”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回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我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回到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碴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的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儿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中“我”几次想要报警,但最终都没报警,只是因为“我”被这个孩子的爱父之心打动,只是想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B. 第三段写“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这在结构上为后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C. 当“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时,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以及他对他妈妈的愤恨之深。

    D. “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是因为少年辍学流浪却仍深念其父,竟为此而冒险入室“偷父”的行为使 “我”深深地感动。

    E.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又去寻他,就想让这个孩子给“我”道谢。

    2】【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而刻画出少年什么样的形象或者心理?

    3】【3对于这篇小说结尾,有人认为合情合理,有人认为画蛇添足,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作者慨叹自身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

    (2)《虞美人》中表现词人李煜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引出对故国往事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

    (3)《劝学》“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 8、名篇名句默写

    (1)《赤壁赋》中,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侧面描写客人的箫声极具感染力来表达自己此时内心的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用水和低洼的湿地比兴,描写任何事物都该有边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的《离骚》中以美女自比,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他们肆意对诗人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人生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抒发人生短暂、长江无穷的慨叹。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曹操站在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一世之雄。(苏轼《赤壁赋》)

    (7)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将刘裕和刘义隆北伐的功过、胜败做对比,其中“_______”赞叹了刘裕横扫敌军的气势如猛虎一般,“_______”则写出刘义隆战败后慌忙南逃的狼狈景象。

    (3)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天气变化无常,人很难调养身体。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秋情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3)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晚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注】①金谷:金谷园,本为晋代石崇的别墅,这里代指宅第。②博山:指香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金谷无烟”表明是寒食节气,“嫩寒”是微寒之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时节特征。

    B.“博山”句转入了楼内香闺,渲染出女主人公居处的环境特点,熏香缭绕,朦胧而静谧温馨。

    C.“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异曲同工,含蓄而情韵丰富。

    D.“去年逢”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追忆去年此时海棠花下相会情景,写出记忆之深刻与美好。

    【2】这首词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日:“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B.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C.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D.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主要记载人臣及名人事迹,令其传于后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结合文段与自己的理解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