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西崇左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

    B.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C.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待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D.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________生成,________对祖先的崇拜,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________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此严酷的形式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________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________《尚书》《诗经》《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__________“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A

    慢慢

    甚或

    /

    并且

    而且

    所以

    B

    最终

    包括

    能否

    /

    然而

    故而

    C

    渐次

    与否

    因此

    /

    D

    已经

    /

    竟然

    即便

    因此

     

     

    A. A   B. B   C. C   D. D

     

  • 3、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比如每月的初一称“朔”,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B.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早年做官,后弃官归隐,写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作品,开创了田园诗一派。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C.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法名帖,又是一篇“序”的佳作,流传久远。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与“跋”同属一类,列于卷首叫“序”,列于卷末叫“跋”。主要内容是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等。

    D.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 4、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 距关,毋内诸侯。

    C. 图穷而匕首见。

    D. 失其所与,不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600多座醒目的水塔、100多个无塔压力罐、5000多眼深层手动泵井奇迹般地出现了,它们星罗棋布广袤的和田大地上。

    B. 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C. 身处高中阶段的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父母的期待定将踌躇满志,全力以赴。

    D. 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解决策略既体现了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力,也展示了瞻前顾后谨慎应对国际复杂事务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教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靠父子相传。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 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康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 苏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義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导;谢,谢安。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王立群 《中国古代的家学传统》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重要的原因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

    B. 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C. 《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D.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表现为一家都是大文豪的很多,如“三苏”“三曹”、王羲之父子、蔡邕父女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B.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C. 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D. 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中国古代家学的内容,中国古代孩子的教育最先是家长的启蒙教育,然后是家长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的私塾教育。

    B. 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有实力的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在中国古代更加兴盛。

    C.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才出现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也才开始办学;此前,家族观念并不很强,也无家族办学的先例。

    D. 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玻明显的是家学传统中的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金陵秋景图。

    (3)“酒”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提示,按原文默写。

    (1)在一次飞花令游戏中,要求写出含叠词的诗句,请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_。(乐府民歌《木兰诗》)

    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同学们从古文里汲取与人相处的智慧:有人认为应该像莲一样“___________”,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有人认为应该像刘禹锡一样“____________”,只与有学识的人交往;有人认为应该像王安石一样“__________”,以大无畏的精神与保守派斗争到底。(请根据《爱莲说》《陋室铭》《登飞来峰》中的原文填空,使语意连贯)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虽有至道,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2)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魏征《速太宗十思疏》)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6)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博《五人墓碑记》)

     

  • 10、按要求填空。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君子超过一般人的才德,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学习。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夜间猛兽震撼人心的吼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曾皙问孔子为什么“哂由”的时候,孔子给出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或阐释事理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曲词,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②赏心乐事:出自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③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④朝飞暮卷: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1】下列对这首曲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处幽闺的少女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B.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突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背后的矛盾,凸显丽娘黯然的心情与春光的不谐。

    C.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中的“锦屏人”,指的是能随心所欲欣赏大好春光的人,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

    D.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2】这首曲子展现了杜丽娘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简要概括其中的情感意蕴。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会张说谪岭南,一见厚遇之。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为左拾遗。时玄宗即位,九龄建言:“臣谓选部之法,敝于不变。今若刺史、县令精核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后送台,又加择焉,以所用众寡为州县殿最,则州县慎所举,可官之才多,吏部因其成,无庸人之繁矣。故于用人不可不第其高下,高下有次,则不可以妄干,天下之士必刻意修饰,而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俄迁左补阙。九龄自才鉴,吏部试拔萃与举者,常与右拾遗赵冬曦考次,号称详平。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九龄为之,被诏辄成。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九龄文雅,为帝知。会范阳节度使张守佳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遂止。九龄体弱,有想藉。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龄始。后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与严挺之、袁仁敬、梁升卿、卢怡善,世称其交能终始者。及为相,谔谔有大臣节,议论必极言得失。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理执如京师。

    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理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曰文献。

    (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B.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C.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D.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拾遗,唐代谏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古代官职多以左官为上。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唐朝设吏、农、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C.孙武,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有关史料记载有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

    D.谥,古代帝后、贵族、大臣或其它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富有才华,聪敏致远。他七岁能写文章,十三岁凭文章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称赞,时贬岭南的张说也欣赏看重他。

    B.张九龄指陈时弊,恪尽职守。他指出当时选部的法则弊病在于不变,建言应考核当选者的才能品德,评定等级并选择使用。

    C.张九龄素有风姿,文雅友善。他用笏袋装笏板,皇帝任用新人也以他的风采为标准;别人写不了的诏书他起草即成;交友能始终如一。

    D.张九龄善于识人,先知先觉。他参与吏部选拔,能够鉴别人才,考核公平;看到安禄山态度骄慢,便知其会反叛,建议诛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土必刻意修饰,而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

    (2)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下图是某校主题活动的宣传画,它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1、文体为记叙文,题目自拟。2、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