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会给朱自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课文是怎么紧扣《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相互照应的?
B.会后,许多代表抓紧时间查阅资料、补充、修改学术报告,许多代表互相访问。交流研究心得和学习体会。
C.老师说了声:“下课!”就走了。
D.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摈弃(bìng) 遒劲(jìng) 蜡炬(jù) 百舸(gě)争流
B.忸怩(niǔ nī) 铆钉(mǎo) 慰藉(jí) 峥嵘(zhēng)岁月
C.寥廓(liáo) 脊髓(jǐ suí) 包扎(zā) 虫咬鼠啮(niè)
D.掂量(liang) 间歇(jiàn) 辟谣(pì) 磕磕绊绊(bàn)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一些人在西方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唯一的,唯西方马首是瞻,视中国一无是处。
③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置若罔闻。
④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四川省杂技团,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⑤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头换面,拍了一部长片。
⑥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高一年级的公众号面向全年级学生招贤纳士,最终产生了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
B. 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C. 班里出现了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等到蔚然成风后再治理就困难多了。
D. 得知丢了宝贵的项链后,路瓦栽夫妇俩惊惶地面面相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文化政策鼓励原创剧目,各项资助和评价体系向原创话剧倾斜,使得一些剧作家在观念上对原创剧更为重视,也更愿下力气。
B. 我市积极探索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出台制定了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并积极推动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
C.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三大运营商集体表态:立即行动。
D. 最近两年,“葛优躺”可谓现象级的一款表情包,但正是因为这款表情包,有公司被葛优起诉,最终获赔7.5 万元。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的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的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C.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D.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2】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3】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7、(1)古人喜欢在诗文中借物说理,以物起兴,托物言志。比如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以两个物象寄寓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道理。
(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要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五彩缤纷。
(3)荀子《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4)《礼记》中提出“教学相长”,而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的结论,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泰论》的最后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
(2)《马援诫兄子严放书》中用“________”的比喻,说明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发人深省。
(3)《短歌行》中曹操借《诗经》里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表达自己对人才渴望的两句是:“____,_____”。
(4)《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通过对水石激荡情景的描写凸显蜀道之险的句子是,“____,____”。
(6)《登高》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回忆年少时与男子在一起欢乐起算的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
(2)昔我往矣,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诗经·采薇》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4)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风、一路欢歌回家的美丽动人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可以达到使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不用扛着或顶着东西走在路上的和谐社会的句子。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两句悲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荆轲离燕赴秦时凄凉悲壮的场景。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3)《兰亭集序》中作者对人们将生死和寿命的长短等同看待的做法予以否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小松
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乙】韩山书院新栽小松
丘逢甲②
出林鳞鬣尚参差,已觉干霄势崛奇。
只恐庭阶留不得,万山风雨化龙时。
【注释】①杜荀鹤(846—904),唐朝诗人,他出身寒微,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后为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
②丘逢甲(1864—1912),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写此诗时任韩山书院主讲,致力于国民教育。
【1】对以上两首诗歌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第一句的“刺”字显示小松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出”字写出小松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B.甲诗三、四句的“凌云”含义不同,前者指未长成的小松,后者指长成后的松树。
C.乙诗第二句隐含着诗人热切期望能尽快培养出支撑大厦的栋梁之材的教育理想。
D.乙诗第三、四句转入议论,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自身人格的塑造,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2】以上两首诗体裁相同,均为__________。
【3】请从修辞角度,用简明语言鉴赏甲乙两首诗歌。
1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各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因为长句 因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歌以赠之 歌:名词用作动词,写歌
D.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为长句 委身为贾人妇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C.转徙于江湖间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今吾以十倍之地《唐睢不辱使命》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歌以赠之
B.本长安倡女
C.转徙于江湖间
D.使快弹数曲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它们守护家园,铭记人间的深情;它们的阅历、顽强的生命力、光辉的生命形态,启示着我们的人生;它们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和谐相处,彩显着时代的精神;一棵大树还可以让我们想见一代大师的风范、智慧、情怀……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