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西北海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   ,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持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依附他物不能起却早有所闻。

    A. 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 他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 他不仅政声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 他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 2、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秦(quē)        视(wǔ)        士卒(xiǎng)          以药之(cuì)

    B.酒(zhī)        失其所(yù)        尽裂(cì)          济而夕设版焉(zhāo)

    C.玉(jué)          (shèng)            其乏困(gòng)        而出(zhuì)

    D.刀(zǔ)            力攻秦(lù)          目(chēn)            人之力不及此(fū)

  •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章甫,愿为小相焉。

    ②欲辟土地,秦楚。

    ③秦伯说,与郑人

    ④烛之武退秦师。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范增数项王。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⑧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⑨此亡秦之耳。

    ⑩此其志不在

    A.①③⑥

    B.②④⑧

    C.⑤⑨⑩

    D.①⑦⑩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那荒唐的十年中,有人将良心押给了魔鬼,铤而走险;有人干脆踩上了贼船,推波助澜。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_____ 的程度:谎言变成真理,实话即是谬误。

    东坡“领赤壁”,李白“踞龙门”,二人各据江、河,各领风骚。我认为诗赞黄河, 太白___________;词美长江,东坡凌驾前人。

    孔子弟子三千,___________者七十多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师徒共同点燃了人心中的道德明灯,日月般光照和指引着人类的道路。

    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世界的博物馆仍然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唐代陶器与明代青铜器属于人类文明经久不衰的成就行列。

    ②农村基层干部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胸有成竹,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

    ③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婉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④面对前来观影的观众,导演表示很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可以口耳相传,让越来越多的人去感受电影的魅力。

    ⑤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抵近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背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野心昭然若揭。

    ⑥网络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名士的背影——汪曾祺其人其文

    ①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末拔贡,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还兼具一点儿诗人气质。而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一位多才多艺、带有名士色彩的人。这位兴趣广泛、才华横溢的父亲还很随和,从不像古板的八股先生那样教育孩子,而是将他当朋友看待,喝酒时给儿子也倒上一杯,抽烟时给儿子也分上一支,而且先给儿子点上火。汪曾祺初恋时写情书,他竟然在一边出谋划策。这种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成长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汪曾祺的个性。可以说,汪曾祺身上那种富有才情、天真散漫的气质,早在童年时期便已打下深深的烙印了。

    ②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最为景仰的三位老师中,闻一多是最可称名士的。他走进教室,便点燃烟斗,有时抽卷烟,就问学生:“你们谁抽?”于是讲台上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喷云吐雾,汪曾祺自然也在其中。另外一位老师沈从文,汪曾祺曾评价他说:“沈先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他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爱着。”闻一多对汪曾祺名士气质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外在;沈从文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内在,他后来的为人、为文,都能看到乃师沈从文淡泊、从容、温情的影子。

    ③有的名士是锋芒毕露的,刚硬而决绝,像一支剑、一团火,比如嵇康。而有的名士则是刚柔并济的,温润而坚毅,像一杯酒、一块玉,比如陶渊明。汪曾祺的名士范儿,离后者更近点儿。说“近点儿”,是因为他和陶渊明还略有不同。陶渊明是徘徊在出世入世之间的,而汪曾祺则完完全全是入世的。入世和名士放在一块,好像有点儿不和谐,但汪曾祺恰恰就是一个入世的名士。他入世,但不佞世。汪曾祺自己说:“我追求的是和谐”。此和谐不是政治术语,而是一种生活情调,一种人生境界。

    ④汪曾祺追求和谐的这种“另类名士”气质,同他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构成有很大关系。他坦言:“我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何为儒家的人情?当然就是浓厚的现世关怀情结。但儒家的现世关怀,和与自然的和谐是分不开的,二者融合在一起,便是一种“诗性人格”。汪曾祺又极为讲原则,儒家思想中士的坚守、自重,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他从不肯利用朋友为自己谋取方便。作为一名作家,他的这种坚守更体现在对文学标准始终不渝的独立见解上。

    ⑤仅仅是儒家,还不足以成就他的人生境界,也不足以玉成他小说、散文创作的田园风格。再诗性的人格,只要“爱人”、“入世”,便不得不有所追求——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而有所追求,便容易为得失挂怀,陷入烦恼困顿中。汪曾祺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从容,尤其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始终以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煎熬和折磨,这与道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不论何种境地,汪曾祺都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并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与人生。

    ⑥可叹的是,汪曾祺这位名士,大半生都活在一个“去名士化”的土壤里。他的可贵在此,他的落寞也在此。读汪曾祺的文章,经常会感到时代背景的淡化,或者向已经消逝的过往的偏向。汪曾祺自己也承认:“我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的或正在消逝的时代。”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怀旧情结来解释。汪曾祺的散文里,有好大一部分是写饮食的,时代背景的淡化也好,消逝的过往也好,就散文来说,没有比写饮食更适合的题材了。

    ⑦更难得的是,汪曾祺的饮食散文里往往又蕴含着丰富的风俗人文、历史考据,名士的情趣与文人的素养二美得兼,一时并见。若问,名士和美食家有必然联系吗?如果一概而论,并非如此;可是要说汪曾祺,那二者的联系确确实实是必然的。如果没有美食家的这层角色,汪曾祺的名士气质就失色不少;如果没有这种名士范儿呢,那汪曾祺也就只不过是个过得去的美食家而已。

    ⑧屈指一算,汪曾祺离我们而去已经16个年头了。读者并没有忘记这个“老头儿”,他的书一印再印,尤其以饮食散文最受欢迎。相信很多人像笔者一样,把汪曾祺视为自己最喜爱的当代作家。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我们还会如此喜爱他的文吗?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当今并不缺乏作家,甚至也不缺乏美食家,可是汪曾祺走后,我们放眼四望,却难得再觅一位如此率真、潇洒、从容而又有才情的名士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汪曾祺一生经历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其作品具有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特点,使读者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中国作家网)

    ②汪曾祺的的文字才真是有韵味,比他的老师沈从文更白、更现代、更畅达。他的白话之白,是有着真正文字的贵气。汪先生文字的贵气渊源有自,因他是传统文化的薪火传人,在文脉上是没有断过气的。

    (何立伟评汪曾祺)

    ③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贾平凹评汪曾祺)

    1下列对材料和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嵇康是锋芒毕露、刚毅而决绝的名士,如一支剑、一团火;陶渊明则是温润如一块玉、一杯酒,刚柔并济。而汪曾祺则是出于二者的中间状态,是一种另类的名士。

    B. 闻一多对汪曾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外在的;而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这份蔼然仁者之心则在内在上使汪曾祺的文风表现出淡泊、从容、温情。

    C.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诸多大事,但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这得益于他深受道家影响,能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使作品仍能保持一种文雅气。

    D. 汪曾祺写饮食的散文中,都没有时代背景的出现,都是在偏向已经消逝的过往。这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怀旧情绪。如《端午的鸡蛋》就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E. 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所以,今天我们在怀念汪曾祺,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这样率真从容的名士了。

    2汪曾祺身上“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3请结合全文,分点简要概括汪曾祺作品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面空缺处的名句。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毛泽东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

    (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0、名篇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表示希望能在暮春时节,与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名少年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杜甫《登岳阳楼》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阔大意境、宏伟景色。

    (3)《念奴娇·过洞庭》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纵目洞庭,所见湖面广阔、湖水明净光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所作。旧游:老朋友。 暝:昏暗。 维扬:扬州的古称。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①朱夏:夏季。②“廷尉董崇相”:董祟相,即董应举,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称谓廷尉。廷尉,汉代为九卿之一,掌刑狱。南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南都。⑧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第一段中的“极热”、“冷极”分别指什么?

    “极热”是指:________________

    “冷极”悬指: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段的划线句“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世间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

    D.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4本文和《病梅馆记》都写“梅”,分析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想要借“梅”来表达怎样的想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孔子对曾皙理想的肯定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君子不器的意义。君子不器并非鼓励人们忽视专业上的精熟,而是强调在各自的专业、职业之外还要多一点,成为一个不被专业、身份束缚住思维的人。

    材料二:

    钱伟长被称为万能型科学家。他曾说过:我没有什么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老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科学救国,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并且在各个领域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树人中学将举办以“全面发展,超越自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演讲稿参赛,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