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学生小明在参加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自我陈述环节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各位老师:
大家好!感谢老师们给我这个面试的机会。我平时学习刻苦,喜欢钻研数理问题,【甲】一旦进入思考状态,常常会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知道学习贵在持久磨练,【乙】一旦松懈,坏习惯就会集腋成裘。同时,我喜欢写时事评论,文章屡次发表在校刊上,【丙】虽是一己之见,但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与讨论。我渴望到贵校深造,因为贵校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学术氛围,【丁】以及多如牛毛的学术名家都深深地吸引我。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A.甲
B.乙
C.丙
D.丁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城市以各种方式反映了 ① 塑造了其居民的价值观念。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及文化的价值。 ② 独特建筑塑造价值观念的作用并非总是有效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能被他们的城市环境所塑造。此外,城市负载的风尚 ③ 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一般来说,对一个城市的引人之处的评价 ④ 是一个美学判断, ⑤ 是对该城市居民道德生活方式的判断。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A | / | 其实 | 也 | 既 | 也 |
B | 并且 | 尽管 | / | 不但 | 抑或 |
C | 和 | 其实 | 也 | 与其 | 不如 |
D | 并且 | 尽管 | 也 | 不只 | 而且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诘难(jié) 游弋(yì) 锉刀(cuò) 暴殄天物(tiǎn)
B.挟持(xié) 麦穗(suì) 翩跹(qiān) 为虎作伥(wéi)
C.粗糙(cāo) 连亘(gèn) 瓜葛(gé) 沉疴难愈(kē)
D.誊写(téng) 秤杆(gǎn) 叶韵(xié) 徇情枉法(xùn)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
A. 浪遏飞舟(阻止) 指点江山(评论) 颓圮(坍塌,破败)
B. 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中流击水(划船) 彳亍(走来走去,犹豫不决)
C. 百舸争流(大船) 苍茫(指旷远迷茫) 太息(叹息)
D. 沉浮(诗中指盛衰)风华正茂(风采才华)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样子;迷离恍惚)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包弟一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就不住地点头哈腰,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细想起来,我不禁潸然泪下。
②这个走私团伙人数众多,犯罪头目广有羽翼,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警方才掌握了大量线索,各个击破,迅速破案。
③苏轼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一生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他面对厄运,始终能够安之若素,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④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女士获得777张有效选票,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五区行政长官。电视画面显示,竞选现场沸反盈天,林郑月娥女士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提手拥抱,庆祝她成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
⑤在百无聊赖中,我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⑥4月4日是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后的第一个哀悼日,在受爆炸波及的地铁站出入口处,前来献花的民众敛声屏气,将康乃馨、洋甘菊、玫瑰、百合等花摆满了整个台阶。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把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嚼着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影子的人。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 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 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 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描写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声声慢》以叠词,强调凸显了自己生活境遇的凄凉、孤独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工匠、技师等下层百姓“_________”,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赤壁之战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历史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词人自己人老心不老,志在恢复中原、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暂为我们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
(3)韩愈《师说》中紧紧围绕“传道”两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关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在正面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后,指出有疑惑却不从师,就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11、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小题)
①_____,_____。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②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③_____,彩彻区明。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④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⑤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 ,_____”乎。 (《岳阳楼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羊肠坂 [金]元好问
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老来行路先愁远,贫里辞家更觉难。
衣上风沙叹憔悴,梦中灯火忆团圆。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
【注】元好问48岁时自冠氏(山东冠县)返回故乡秀容(山西忻州),途经羊肠坂(bǎn)作此诗。羊肠坂是古坂道名,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形似羊肠,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极具气势,诗人用“浩荡”一词描写出了山的高远,同时也表现了羸马的弱小。
B.颔联承首联的“不胜鞍”,用“老”“贫”两字将愁写尽,落实了“不胜鞍”的原因。
C.颔联以“风沙”写羁旅之苦,以“灯火”喻希望之光,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游子之思。
D.尾联意为托谁向家人报信,我正在路途险恶的“羊肠坂”,“百八盘”极言路途艰辛难行。
【2】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诗的主要的艺术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 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C. 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D. 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登高以望,太息而叹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吾其还也
C.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 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 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 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 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人民网作“奋斗者,正青春”特别报道,聚焦青年群体和奋斗精神,讲述当代中国青年奋斗故事,引导广大青年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事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上述材料给正为实现理想而日夜准备的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身发展、生涯规划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