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 美国金融市场的可怕现状,源于其自身完全自由无序的银行操作环境。而这群聒噪的美国立法议员正是这一环境的始作俑者。
C.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投入大,突破小,让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望其项背。
D. 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3、下列对相关名著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
A.《包身工》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B.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为新月派代表诗人,曾赴剑桥大学学习,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再别康桥》。
C.《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
D.《大卫.科波菲尔》是美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作品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美国的广阔画面,小说具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巨大的道德力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是创建“智慧城”的有力推手。
C.经过奋斗,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D.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多项措施,防止新冠肺炎病毒不再扩散。
5、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冒,因求出关。 译:郭解冒失,于是请求出关。
B. 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 译:恰好有上天帮助,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能够脱身,好像遇到大赦。
C. 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译:已经救了别人的性命,却不自夸功劳。
D.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译:大家因此觉得事态严重,争着为他效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 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保护村落,有助于我们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
C. 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 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 作者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分析了原因及做法。
C. 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D. 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见物更要见人,保护的基础才更坚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最主要的缘由是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B. 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C.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D. 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和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乡村不无关系。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 __。
(2)《诗经 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___,___。
(4)《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诗句是:____ ,___。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①《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想象从侧面烘托箫声悲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荆轲刺秦王》 中送行者被荆轲视死如归的气概感染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出师表》 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描绘出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描写农村生活特有声音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沈下贤谪尉南康
张祜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
(注) 沈下贤:吴兴人,张祜好友。南康:今属江西赣州市。
【1】下列对诗歌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借景抒情,借秋风、江草等意象,氛围衰飒,抒发了友人离别时的凄伤情感。
B. 次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作客他乡之人内心的痛楚,从而奠定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C. 颔联一“故”一“新”、一“去”一“来”对举,给人“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
D. 颈联仰观远眺,山高水远,云断日颓,苍凉的意境融合着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
【2】简要分析尾联中“裁”字的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贞观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自将诸军发洛阳,以萧瑀为洛阳宫留守。乙卯,诏:“朕发定州后,宜令皇太子监国。”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尉迟敬德上言:“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上不从。以敬德为左一马军总管,使从行。癸亥,上至邺,自为文祭魏太祖,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是月,李世绩军至幽州。三月丁丑,车驾至定州。丁亥,上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惟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扰故也。”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疗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上不许。上将发,太子悲泣数日,上曰:“今留汝镇守,辅以俊贤,欲使天下识汝风采。夫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汝当努力行此,悲泣何为?”壬辰,车驾发定州,亲佩弓矢,手结雨衣于鞍后。李世绩军发柳城,多张形势,若出怀远镇者,而潜师北趣甬道,出高丽不意。夏四月戊戌朔,世绩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丁未,车驾发幽州。上悉以军中资粮、器械、簿书委岑文本,文本夙夜勤力,躬自料配,筹笔不去手,精神耗竭,言辞举措,颇异平日。上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返。”是日,遇暴疾而薨。壬子,李世绩、江夏王道宗攻高丽盖牟城。癸亥,李世绩等拔盖牟城,获二万余口,粮十余万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疗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
B.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疗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
C.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疗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
D.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疗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守,职官名。唐太宗时初置京城留守之职,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得便宜行事。
B.监国,监管国事,专指国家非常时期,君王不能亲自管理国家,就让太子替代君王管理国家大事。
C.幽州,古代九州之一;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是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D.士大夫,文中指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也称在职居官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尉迟敬德认为唐太宗亲自征讨辽东,皇太子又在定州,长安、洛阳内部空虚,可能会发生叛乱,希望太宗不要亲征。
B.唐太宗说辽东本属于中原王朝,如今自己亲自东征,是想为中原子弟父兄报仇,为高丽百姓雪其国王被杀的耻辱。
C.对于太子在自己出发前一连几天哭泣的事情,唐太宗认为此时正是太子展现自己风度才能的时候,不应该悲泣。
D.李世绩大张声势地从柳城派出军队,通过怀远镇,一路北上直接去甬道,后来从通定渡过辽水到达了玄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2)上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返。”
14、请以“感谢你,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健康,有细节描写,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