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江苏常州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拼音,写词语。

    yuán dàn____那天晚上,我想吃yuán xiāo____,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 zi____,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ɡ chí____舀了一点儿chén cù____倒在碟子里当作料。我用kuài zi____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

  • 2、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   )

    2.郝副营长自我牺牲的精神我们怎能忘怀?(   )

    3.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犹如千万颗星星在闪烁。(   )

    4.这些战士不就是最可爱的人吗?(   )

  • 4、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

    2.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________ 

    3.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_________

    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________

  •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qián kūn       mò hén   fén shāo

    (  )     (   )  (  )

    fěn gǔ suì shēn     qiāní chuí wàn jī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理解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中庭地白树____ A.安歇。 B.隐居。

    (2)寄书不达____ A.长度。 B.一直。

    【2】《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可以从“_______”一词看出。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普天之下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但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在说法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画“×”。

    (1)《十五夜望月》一诗的前两句是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的。____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委婉含蓄,别有韵味。____

    (3)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诗人的心境都是欢喜的。____

    (4)这两首诗都以明月为内容,表达了思乡之情。____

    【5】下面的诗句中,同样以明月为内容的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8、快乐阅读,我能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阵风吹过,我看到一朵朵云彩在慢慢飘散,月亮却挂在天空一动不动。

    【1】下列加点的字读轻声的一项是( )

    A.一朵

    B.吹

    C.云

    D.天

    【2】下列不是整体认读音节的一项是( )

    A.一

    B.云

    C.月

    D.飘

    【3】在句子中,需要变调的两个字是( )

    A.一、过

    B.不、空

    C.空、亮

    D.一、不

  • 10、课外阅读: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号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漂浮 漂荡)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黄的麦田,麦穗随着轻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想象着,那该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再壮丽也看不到了,他又嚎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 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寂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 装饰)夜幕。薄云徐徐(飘动 飘扬),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福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虽然很模糊,但确实看见了。他激动得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苍然古貌的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黯淡无神的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划去文中括号内你认为不适合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然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句子,它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请你用这个方法写写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最后一句话,并回答问题。

    这句话中的眼睛为什么加双引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选择一个答案,填写序号。(  

    A. 老人已经失明的眼睛此刻重见光明了。

    B. 他觉得老人的眼睛是明亮的。

    C. 老人的眼睛虽已失明,但老人的精神在心中是伟大的。

    7老人讲述的景色很美,他为什么要给年轻人讲述这样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老人的崇髙精神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①张思德生下才7个月,母亲就连病带累,离开了人间。临死前,她把张思德托给了他的叔叔张行忠和婶娘刘光友收养。

    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很小就下地干活了。婶娘上山坡种豆,他跟在后边点种;婶娘下田割谷,他跟在后边捡穗。七八岁,正是上学念书的年纪,可他却成了割草、挖菜的劳力。尽管养父母终日辛苦,家人仍然难得吃上一顿饱饭。

    ③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了红军。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张思德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1940年初夏,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采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烧炭要打炭窑,洞口很小,里边很大,每次要出500公斤木炭。木材在窑中要立起来放,还要会看火候。开窑出炭是非常辛苦的,里边活像一座焚化炉。那时没有任何防护用品,连起码的手套都没有。人要爬进去,将木炭一根一根地传出来,外边的接应晾上。进去一次,人就闷热得好像要脱一层皮。这种最脏最苦的活儿,张思德总是抢在最前面。苦战三个月,经过伐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炭运到了延安。

    ④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又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张思德调回延安。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上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时年29岁!

    【1】找出文中写开窑出炭非常辛苦的句子并画上“ ”。

    【2】品读文中画“          ”句子,说说划线的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张思德参加了红军是因为家里太穷,吃不上一顿饱饭。

    B.张思德是个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凡事以身作则、积极主动的好同志。

    C.张思德是个好同志,但为了烧炭采炭工作,29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死得太不值得了。

  • 12、课文在线。(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敦煌壁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藏有敦煌壁画的莫高窟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同(   )、(    )及(    )等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的象征。

    1把文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词。

    瑰宝______创造_____

    3文中画  的部分,前后是_______关系

    4用自己的话说一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身边的文化古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冲浪。(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要求填写词语。

     叽叽喳喳(AABB式):    

     津津乐道(AABC式):  

    2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山泉   )的溪流     )的瀑布

        )的悬崖   )的白云     )的云雀

    3文中的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 14、阅读。

    ①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②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以上两个自然段主要写出了老北京过元宵节的三个习俗,这三个习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3】在“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中,结合加点的词语,说一说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在元宵节吃元宵,寓意是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请写出一个自己还知道的节日习俗及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 1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

    (2)天上飘下雪花。(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4)魁梧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缩写句子)

    (5)你对别人付出了真诚。   别人会以真诚回报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

    (6)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 19、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彩色的梦

    要求:可以写童年的梦想,也可以写未来的梦想。文章想象要合理,描写要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