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镇静 安静 寂静 平静 冷静
(1)夜深了,周围一片( )。
(2)他遇事很( ),从不急躁。
(3)上课铃一响,沸腾的校园顿时( )下来。
(4)做作业遇到了难题,我们要( )思考,仔细分析。
严明 严密 严肃 严格
(1)干革命工作,要有( )的要求,( )的组织,( )的态度,( )的纪律。
激励 激动 期望 希望 顽强 坚强
(2)我听到中国女子足球队战胜澳大利亚队的消息后,心情十分( )。大姐姐们( )拼搏的精神也( )了我,我( )也能成为一名运动员,为祖国争光。
2、与“疾病”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疾走
B.疾恶如仇
C.疾驰
D.残疾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晕倒(yūn) 弥漫(mí) 屡次(lǚ) 焦躁不安(zào)
B.哭泣(qì) 冰雹(báo) 摧毁(cuī) 临危不惧(jù)
C.单于(shàn) 战役(yì) 慷慨(kǎi) 赤裸(nuǒ)
D.山脉(mài) 机械(xiè) 和蔼(ǎi) 心急如焚(fén)
4、下列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美貌 睫毛 丝绸 追逐
B.降临 船帆 航行 掀开
C.舞蹈 舞姿 喝彩 疑望
D.帐篷 耀眼 锋利 巫婆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照例 慰籍 河滩 热辣辣
B.和谐 踏步 扫荡 催眠曲
C.佛拭 供养 稿纸 屏息凝视
D.待候 预备 潇洒 一丝不苟
6、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这句话抓住了雨来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雨来也和普通人一样存在着担心的心理。
B.“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这句话中“像鹰的爪子”写出了“那双手”锐利、有力的特点,表现了鬼子的凶狠和温柔。
C.“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表现了“他”失败后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神态。
D.“青铜家只有天,只有地,只有清清的河水,只有一番从心到肉的干净。”这句话既表现了青铜家的贫穷,也表现了青铜一家人的纯真。
7、“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下面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B.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C.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
D.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
8、看图写四字词语,再完成练习。
①_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
◆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片,用恰当的语句来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我选择第____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鉴赏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文中的两个“ 风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3】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延伸阅读。
乡村的景色
乡村的景色美不胜收。
早晨,乡村格外宁静,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像丝带一样飘在空中,使人感觉像是到了仙境。村子东西两边,各有一条小溪,要是站在高处望去,小溪就像是两条白色绸带。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常常会看见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戏水,它们还时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中去觅食。小溪两边全都是竹子。走进竹林,迎面送来的是一阵凉气,使人一下子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偶尔还会听见几声鸟叫,使竹林显得更加幽静。在小溪的远处,有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简直像一块大地毯。
傍晚,村庄的上空飘起袅袅炊烟,好像一个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婀娜多姿。
夜晚,家家户户亮起朦胧的灯光就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啊,乡村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1】请用波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乡村________(什么时间)的景色,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3】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要是站在高处望去,小溪就像是两条白色绸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画“____”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12、课内阅读。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作者在这段中主要运用了___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从________和见人不让还咬你一口两个方面写了鹅_____的特点。
【4】这段话中将鹅的步态与_____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鹅的特点。
【5】作者用_____________来比喻鹅的步调,形象生动写出了鹅步调的____。
13、阅读回答问题
一位老人一边埋头走路,一边思考着什么。他留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深褐色的眼睛限在眼窝里。
【1】从面貌上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儿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平时很少有时间来照顾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通过外貌描写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另外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类文阅读
寻找四翼恐龙(节选)
徐星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现在,就有很多科学家在想办法探索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对此,他们提出了许多假说。有人认为恐龙生活在地面上,很可能就像今天的飞机一样,通过奔跑,慢慢演化出飞行结构进而翱翔蓝天。另外一种假说认为会飞的动物会借助重力学会飞行,恐龙也是如此。从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说法自然是容易的。此外还有假说认为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提出假说只是第一步,对古生物学家来说,关键是找到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化石。古生物学家们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湖泊,在许多适合保存化石标本的区域寻找化石。终于,一块化石标本让他们有机会回答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问题。这个化石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漂亮,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前肢有了可以用来飞翔的羽毛,已经可以像现在的鸟类一样进行拍打。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难以想象一只几十吨重的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此外,古生物学家们还在这只恐龙的后腿上发现了非常粗大的羽毛。那么这种粗大的羽毛意味着什么呢?在今天,除了鸟类以外的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有这样一个倾向,它们会把自己身体体表所有部分尽量扩展出来帮助自己飞行。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而鸟类用前肢飞行,后肢奔走。不过,鸟类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四翼状态,只是从来没有化石或其他证据能证明这个猜想。这只恐龙代表着演化过程的一个缺失环节,即四翼状态,古生物学家们把它命名为中国鸟龙。此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系列的带羽毛长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还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找到了一些更有意思的化石,这些化石显示早期鸟类不仅腿上有羽毛存在,脚上也有。早期鸟类跟恐龙一样也长四个翅膀。也许恐龙变成鸟类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它们早期生活在地面,慢慢地上树了,随着前肢越来越强,后肢的翅膀就渐渐退化了。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
【1】(词语理解)下面能够替换句子中加点词语“矢志不渝”的一项是( )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
A.舍生忘死 B.大公无私 C.奋发图强 D.坚持不懈
【2】(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的描写顺序,试着给科学家们的论证过程排排序吧!
①形成证据链 ②寻找证据 ③提出假说 ④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质疑)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阅读问题清单 |
(1)什么是“四翼恐龙”? |
(2)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寻找恐龙化石?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思考:(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方法)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完成练习。再照样子运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1)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
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
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告诉我们某种恐龙________的特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迁移运用)联系选文第1自然段,通过分析、概括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对于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假说。有的假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假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假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拓展表达)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中国鸟龙化石,突出这块化石在古生物学方面的重要地位?请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辨字组词。
详( ) 烂( )
祥( ) 栏( )
坏( ) 静( )
怀( ) 净( )
16、修改病段。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金奎叔的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千万万数不清的小学生参加了“关爱生命,预防溺水”征文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但要改造世界,而且要认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阿姨从超市买回了芹菜、菠菜、莴苣、菠萝、茄子……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我认真了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校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训练营。
2010年,中国多地遭受了洪涝灾害。在此期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抗洪英雄人物,请你搜集资料,写一写对他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