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诚恳地( ) 反复地( ) ( )的态度 ( )的目光
2、填空。(10分)
(1) ,寄与陇头人。
(2)海内存知己, 。
(3) 利于病, 利于行。
(4)粉面 ,丹唇 。
(5)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 写的 。
(6)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 写的 。
3、诗园采风。
(1)《示儿》这首诗是宋代诗人(_____)写的。表达了诗人(_____)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中描写梅花不畏艰险,凌寒独放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读过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你课内外积累的古诗中,选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格言警句)
4、读诗句完成练习(寒食节夜晚的景色)。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汉宫”本义是指________的皇宫,这里指________的皇宫。
【2】“五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B.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寒食节夜晚的走马传烛图。
C.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成年(______) 不由(______) (______)萌芽 (______)人静
寥寥(______) 一拥(______) (______)繁茂 (______)结队
神秘(______) 经久(______) (______)水尽 (______)之国
战无(______) 绿色(______) (______)兰心 (______)人烟
春去(______) 厉声(______) (______)月貌 (______)不断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晞:______。 阳春:______。 德泽:______。 徒:______。
【3】解释下列诗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____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后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8、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草盛( ) 荒秽( )
荷锄( ) 沾我衣( )
【2】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 ),( )(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 )(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 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 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 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 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 “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 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9、阅读理解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3】“娇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专项训练。
春(节选)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第①段属于_______(直接 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选文第③~⑥段描写了春天的四幅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③______________图;④______________图;⑤______________图;⑥______________图。四幅图描绘的都是春天的典型景物,都饱含着作者__________之情。
【3】下面是同学们对第③段所作的批注,请判断对错,并完成练习。
(1)“钻”字让人感受到勃发向上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小草来直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
(3)作者通过“坐着,躺着……”这样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各种姿态。( )
★请你仿照正确的批注,从其他段中任选一句进行分析,批注在文中的方框里。
【4】有人说,第④段写花,所以“蜜蜂、蝴蝶”与本段内容无关,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快车。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段中的第一句话是一个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文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准确地表达的含义是( )
A.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
C.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拦挡不住,挽留不住。
【4】请你用一句名言或诗句将自己读完本段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彩句段我来品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去世,作者感受如何?从哪个句子中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指_______
A. 作者想以死伴随母亲于地下的愿望。
B. 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C. 作者希望母亲存活于世的愿望。
13、课内阅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是把( )比作( )和( )。
你也可以试着写一句:过去的日子( ), 。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是指生命的痕迹,“__________”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像“游丝样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自责。
【3】本段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
A.感叹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
B.内心很多疑问,不知道时间去了哪里
14、阅读《那个星期天》第六、七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永不罢休,永不停止。________________
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2】“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心情。
【3】母亲发现“我”无声哭泣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评价作者的母亲的?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以“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成“被”字句: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3.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
4.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么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改成肯定句:
5.同学们选举他。 他当选少先队员。(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儿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历史文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
请你任选一个方面,将《 ,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再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