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孩子“坚持一个人去买东西”的情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特别喜欢吃山楂片和喝橘子水。
B.他不愿意让大人在“炎热的下午”陪着他去买东西吃。
C.他长大了,心中开始留下了秘密。
D.他很勇敢,有了男子汉的个性。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刹那(chà) 松脂(zhǐ) B.胆怯(què) 炕沿(kàng)
C.侍候(cì) 脸颊(jiá) D.睫毛(jié) 臀部(tún)
3、下面不属于同一类的词语是( )
A.彬彬有礼
B.欣喜若狂
C.暴跳如雷
D.胆战心惊
4、联系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B.《海上日出》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C.《颐和园》是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的。
D.《七月的天山》的写作顺序是从进入天山到走出天山。
5、选择正确的读音
呈现(chéng céng) 撞击( zhuàng)
碎片(suì shuì) 几綹(lǚ liǔ)
6、学校要举行以“童话”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下列可以作为你的比赛材料的文章是( )
A.《琥珀》 B.《海的女儿》 C.《母鸡》 D.《芦花鞋》
7、在下面加点的字的正确的读音下划横“ ”。
不禁(jīn jìn) 险恶(wù è) 恭(gōng gòng)敬
盘踞(jù jū) 归宿(sù xiù) 擎(qíng jìng)起
8、情投意合。(写同义词)
安顿(_____) 阻挡(_____) 悲痛(_____)
9、阅读
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这首诗的首节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首尾两节在结构方面是______关系。
【2】“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一行中的“得”为什么不能改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间三节诗有贯穿始终的“旋律”,读起来一气呵成,主要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房子(节选)
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晩,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禿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的吃有的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a)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b)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c)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鶴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漫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注)①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1】短文讲了五层意思,给每层意思加个小标题(不超过六个字),并试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柳三下拒演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5)秃鹤哭了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柳三下不愿意参加演出是因为他不想演“秃鹤”
B.柳三下不愿意演,同学们都认为节目演不成了,都很遗憾
C.秃鹤听着同学们对话,他不说话,但他心中有了想法
【3】对结尾“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指的是陆鹤,他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美。
B.这里不是单指陆鹤,是指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C.这里是指陆鹤在纯净的月光下变得特别英俊
【4】读(abc)三段,从内容和写法上各提出一个问题,并选择其中一个解答。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这是对蒋老师的什么描写?结合陆鹤的特点,推测他“觉得好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1】敌人追雨来到树底下后,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敌人的凶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雨来这么做是因为( )
A.雨来害怕敌人,不顾一切朝后院跑。
B.后院有一棵桃树,雨来爬上树就可以躲起来
C.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这一系列动作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3】我觉得雨来是个_____________的孩子。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九曲溪漂流
九曲溪,顾名思义,因为九曲十八弯而闻名于世。
我们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溯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风骨刚健;有的则雄踞一方,威武凛然;有的像玉女插云,亭亭玉立;有的则直耸云臂,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仍然随清波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沿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身手可戏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①形容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______
②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它的含义。______
【2】按原文内容填空。
九曲溪因“______”而得名。
【3】用“——”线在第二段划出描写九曲溪两岸群山特点的句子。
【4】用“﹏﹏”线在第三段划出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又刺激的句子。
【5】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打√表示)
①写出了九曲溪漂流的快乐。( )
②写出了九曲溪玩耍的快乐。( )
③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13、课外阅读一。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芽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________ 生机________
颜色________ 美不________
热闹________ 丰硕________
【2】从短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漓江的景色。
14、阅读。
①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②清早,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来到乌龙山。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③我们离船登岸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门楣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④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险峻的凌云栈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⑤______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竟可以坐百余人。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实在令人惊叹。
⑥夕阳西沉,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尽收眼底:______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根据作者游乐山的顺序,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乐山城—( )—( )—( )—( )
【4】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章第⑤自然段横线处的句子应该是:______
【5】读句子,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竟可以坐百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采用引用的方式给予了四川嘉州的凌云山极高的美誉。( )
(2)“我们离船登岸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和“夕阳西沉,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这两句都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3)第⑤自然段,在介绍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时,依次写了佛像的朝向、佛像的高大以及佛像雕刻的精细。( )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猜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体现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把农家小屋装点得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能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让读者感觉到1纳米到底有多么小。
(2)我也能运用这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我有另外别的打算。
_________
2.老师给我们讲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_________
3.在作文竞赛中,两个四(2)班的同学获了奖。
_________
4.王刚同学的性格对王老师非常了解。
_________
5.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班长建议周末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不约而同地说:“赞成!”
19、习作。(25)
同学们:读了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小时候对平安的理解和渴望的故事你一定感触很深。你平时也读过很多大人们小时候的故事吧?比如:周恩来小时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因为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故事是那么多姿多彩的。同学们,拿起笔写写你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有困难吗?给点温馨提示吧!可以是你受过表扬的、尝试的、被批评的、失败的事情,自己的愿望也可以。只要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加上一些自己的心里感受就可以了。题目自己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