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有的绿集中起来。(聚集)
B.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奇怪)
C.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穿插)
D.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飘舞)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A.健康 扬长而去 B.迟钝 神清气爽
C.折除 空空如也 D.忧虑 一声不吭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高地阔 成千上万 欣喜若狂 无能为力
B.无忧无虑 变化多端 生气勃勃 一丝不苟
C.引吭大叫 前俯后仰 五彩斑斓 点睛之笔
D.震耳欲聋 颤颤魏魏 从容不迫 局促不安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 )
A.秦始皇
B.炎帝
C.周幽王
5、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批(pī pǐ) 水杉(shān sān)
欢迎(yín yíng) 祖国(zhǔ zǔ)
6、下列句中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 一只小苍蝇展开 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2)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 地扫荡了这世界。
A.柔嫩 猛厉
B.柔软 猛烈
C.柔嫩 严厉
D.柔和 严肃
7、下列词组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飘亮 省心 可怜 脑袋
B.溜走 烫手 向日葵 介绍
C.剌骨 来临 毛毯 漫长
D.允许 漂香 喧闹 脾气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大海 ( )的翡翠 ( )的泰山
( )的西湖 ( )的竹笋 ( )的画卷
9、课内阅读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表达了她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明了诗人对于星星的爱同大海一样。
B.大海对于诗人的创作以及思想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C.诗人运用排比和连续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3】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美丽的白桦林
在新疆诸多的树木中,最美的要数白桦了。高挑的躯干,秀美挺拔,丰富的叶片,妩媚动人。( )在哪个季节,它( )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①白桦树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②白桦总是身着素装,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纯洁秀美的村姑。
夏季,③河滩上大片大片的白桦树,浓阴蔽日,将河水围着、拥着、吻着,奉献着母亲般的爱。走进白桦林,仿佛面对一排排西域丽人,个个玉树临风,清俊挺拔,却又款款深情,透出母性的坚强。
深秋,是白桦最神奇的日子。它的叶片由绿变黄、变红,赤金一样挂在岁月的枝头。④微风轻轻一吹,哗哗作响,似乎在对你窃窃私语。它的树干更加洁白光亮,挺中显秀,白中盈洁,光彩照人。
寒冬,大片桦树林静静地伫立在雪原上,通体洁白,棵棵独立,与天空、雪地融为一体,雪野无言,桦林无语。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种至极之美。它们立足冰雪,身处严寒,却生长得如此从容,如此平静。它们叶片全无,却挺立雪原,历经风刀霜剑却爱心依旧,⑤还有什么树木能像白桦这样与冰雪融为一体又不失去自己的本色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将句③中的“拥着、吻着”换成‘遮着、挡着”________(好/不好),因为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句子的赏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句①将白桦树与苍松、垂柳对比,写出了它谦虚、朴素、文静的特点。
B.句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白桦高洁、挺拔的特点。
C.句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白桦树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
D.句⑤是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白桦树的喜爱之情。
【4】这个神奇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说说你对“至极之美”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收藏
①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过许多非常珍贵的藏品。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诸如此类的珍品太多了,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②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铁事的。读完后我啼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我突然问坐在沙发上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③父亲仿佛有点意外,愣了一下,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④“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我急了,说:“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锅什么的吧?”父亲依然若无其事地看他的报纸,脸上呈现着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我的好奇心越发大了起来。
⑤“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我对父亲说。
⑥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吗?”我一个劲儿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⑦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⑧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单,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后就是几本剪贴簿,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⑨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若无其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疑难点文中父亲和“我”都有一“愣”,说出“愣”的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茨威格的收藏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精品赏析。(16分)
让我们一起寻找美
回家的路上,一片小树叶正落到我的脸上,我先是有点厌烦,可仔细想想顿时内心明亮起来:黄叶不就是一种朴实的美吗?于是回家写下一首小诗:
悄悄然,片片叶子离开了树,在空中舞动着依恋。
到底是秋风的无情,或是树干的不挽留?
问树:树摇头无言答。
询风:风微笑飘然走。
黄叶无风自在飘零,期盼来年春意盎然。
班队课上,苏老师将小诗抄到黑板上。老师笑着说:“大家用心欣赏士景同学的小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寻找诗中的美。”教室里洋溢着探讨的浓浓氛围。
到了交流的环节,第三小组的富勇比划着手说:“中华文字是美的浓缩,加上老师的楷体书写,让人感受到方块字的美。”
第八小组的世彬说:“黄叶在空中舞动着依恋,黄叶无风自在飘零,这是一种飘动的美!”
我作为第四小组的代表说:“黄叶化腐朽为树输养,它的飘落隐含着一种无私奉献之美。”
第七小组的玉丽争辩着说:“黄叶飘落,弄脏了环境,这怎能说是一种美呢?”第二小组的亮晶解释说:“物无完物,要善于发现它好的一面,别抓住人家的缺点不放。”教室掌声响起。
第五组的良福说:“同学间的互动交流,朋友间的温馨提醒,同学们的满脸笑容,教室里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等等这一切都是美,是一种最真的美!”
老师语重心长地总结道:“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捕捉,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我们也要用手去创造美,让生活时时春意盎然!”
出发吧,让我们一起寻找美!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厌烦——
春意盎然——
(2)同学们在诗中找到了哪些美?(4分)
(3)你觉得短文中哪句话对你深有启发?为什么?(3分)
(4)结合短文,说说你理解的“美”是什么?(5分)
14、课外阅读。
恐龙的灭绝之谜
恐龙是生活在几亿年以前的巨大动物。它们的体形之巨大远非今天的大象,犀牛和河马所能比拟。
如今这个世界似乎已成了哺乳类动物占统治地位的天下,可是中生代则是爬行动物的极盛时代。梁龙是恐龙家族中身体最长的种类,它的骨架从头至尾长达26.5米,骨胳重量将近30吨。身长24米的雷龙骨胳重达50吨。腕龙、梁龙和雷龙这3种身躯巨大的动物都是素食者——以植物为主食。它们的形体都具有头小脖子长,四肢粗壮发达的特点。
猛龙(霸王龙)是食肉恐龙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14米,高约5.5米。猛龙是那时候地球上食肉动物的世界之最。
翼手龙是会飞的恐龙,身手轻捷的翼手龙只有麻雀那么小,而巨大的羽齿龙(羽翼龙),它那带皮膜的双翼展开时,竟有7.5米的展幅。
恐龙在生物进化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但是,这种巨大的动物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其在地球上灭绝的命运。这是因为气候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恐龙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所提供的食物毕竟有限,而恐龙的胃口实在惊人。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机体没有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而在与机体更为完善的哺乳类和鸟类动物的生存竞争中败下阵来,惨遭淘汰出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比拟——(_______) 辉煌——(_______) 灭绝——(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本文介绍的恐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
15、课外阅读活动。
这个学期,由于疫情影响,大家在家的时间挺长的,相信你阅读了不少书,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_》
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喜欢看《三毛流浪记》《笨狼的故事》《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1)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气。在教室里,同学们高声地朗读课文。走进阅览室,宽阔的空间,淡雅的色采,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架上放着一排排整齐的书,有《上下五千年》《小兵张嘎》《西游记》等杂志,小读者们经常坐在这里津津有味地搏览群书。
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盛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读了爱不释手。
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里的两处错误。
同学们好!明天我们去参观搏物馆。那里有唐代文物精品、潮州木雕等展览。请大家带上水壶和雨伞,在学校门口集合早上九点。
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诗歌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试着自己当个“小诗人”写一首诗,或者写一写你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还可以写一写与诗歌有关的人或故事。要求:题目自拟,句子要通顺,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