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墨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
B.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C.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作者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
2、《金银岛》中被称为“独腿水手”的是( )
A.皮尤
B.弗林特
C.比尔
D.西尔弗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藤箩 扫荡
B.呼啸 后诲
C.乾坤 胳膊
D.蜿蜒 膨湃
4、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真是( )啊!
A、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B、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C、芝麻开花——节节高
5、鹦鹉螺号最后的结局是( )
A.被海军战舰击沉了
B.突然消失了
C.被卷入漩涡不见了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蜻蜓 稀疏 描绘 慰藉 蝙蝠 笔墨纸砚
B.测试 健康 朦胧 遭殃 敏捷 供不应求
C.灿烂 镶嵌 杜鹃 胳膊 丝稠 锦绣河山
D.芙蓉 博学 乾坤 增添 窟窿 忠心耿耿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和谐 澎湃 蔬菜 滕罗
B.涣发 局促 晌午 预兆
C.忧虑 严峻 挖掘 装饰
D.供养 啤气 狂吠 黄甫江
8、默写《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闯关。
清平乐·村居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补全原文。
【2】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清平乐(lè yuè) 翁媪(ǎo yù) 亡赖(wú wáng)
【3】解释下列词语。
翁媪:_______ 亡赖:_______
【4】这首词清新秀丽、朴素典雅,刻画出翁媪的____,大儿、中儿的___,小儿的____,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平和宁静的生活的喜爱之情。
【5】词中“醉”字用的恰到好处,请结合你的理解,具体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海上的日出(节选)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本段文本的作者是________。这两段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找出文段中形容神情专注,聚精会神的词语写下来,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日出时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句子中的“冲”“跳”写出了太阳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改写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①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②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③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④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⑤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选文出自《________》。
【2】圈出第①自然段中体现母鸡负责任的动词。(四个即可)
【3】找出选文中概括母鸡特点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由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
【5】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写出了母鸡无私地喂养鸡雏们。
B.“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作者由母鸡的种种举动,想到其他动物乃至人类的母亲,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
C.人们很讨厌夜间叫得尖锐、凄惨的母鸡。
12、鹰的选择
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它可以奇迹般活到七十岁。但鹰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以至无法抓住猎物。它的喙(huì)变得又长又弯,几乎无法将食物送到嘴边,要靠喙吃到食物将变得非常困难。它的羽毛也变得又长又厚,翅膀也异常沉重,再不能像过去一样,轻快自由地飞翔。
此刻,留给鹰的只有两种痛苦的抉择,一是选择死亡,二是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重获新生。通常情况下鹰会选择后者,并从此走上痛苦的蜕(tuì)变之路。
首先,它会竭尽全力飞上山顶的窝里筑巢,因为它在接下来的一百五十天中将不能飞翔。在这个过程中,鹰会不停地将自己的喙在岩石上撞击,直到旧喙完全脱落,然后等新喙慢慢地长出来,喙长出后,再用它将指甲一个个拔去。当新的指甲长出后,再用它把羽毛一根一根拔去。在此期间,人们会在山崖下,清楚地听见,鹰惨烈的叫声回响在山谷中。
重生的痛苦换来可喜的回报。待五个月后,人们会发现,鹰又会轻快自如地翱翔长空,用它的利爪扑抓猎物。
【1】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蜕变”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脱掉外壳,换成新羽毛
B.经历痛苦后获得新生
C.蜕皮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喙长出后,再用它将指甲一个个拔去。”这里“它”指的是鹰的喙。( )
(2)“待五个月后”中的“待”的意思是“停留”。( )
【3】细读短文第三自然段,用短语简要概括鹰的蜕变过程,
________→撞击旧喙→_________→__________
【4】鹰到了四十岁时,面临两种痛苦的抉择:不是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
【5】读到文中画“_____”的句子时,你会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小源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认真看一看,帮小源做个简要的调查分析吧!
某市小学四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 家庭作业情况 | 睡眠状况 | 体育锻炼情况 | |||
调查情况 | 2小时 以上 | 2小时 以下 | 8小时 以上 | 8小时 以下 | 1小时 以上 | 1小时 以下 |
人数汇总 | 84 | 16 | 27 | 73 | 21 | 79 |
【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四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每空不超过8个字)
【2】根据以上调查,你想给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如下建议:____________
14、(本题16分)阅读短文,完成18—22小题。
(三)炊烟
①早晨,公鸡们早早地就穿上裤子,扑腾着翅膀,迎接太阳的到来了。喔喔的叫声,铜锣般在乡村滚动,其实最先迎接到的并不是太阳的光芒,而是飘飞在乡村上空的炊烟。乡村里,起得最早的,还是那些勤劳、朴素的村民。他们的手( )着生活的丝线,( )着亲情的双手,( )着好客的胳膊,( )着幸福的衣袖,( )出的才是最壮观、最复杂,又最温馨的风景。而那炊烟,则是他们放出的生活信号。
②炊烟是一群无骨的动物,善于表达幸福、温馨、热情、喜悦等情感。它们如同沁水一般,从瓦缝里、门缝里、窗户缝里、烟筒里,汨泊冒出来,无可阻挡,激情四射。一进入天空,就如同牛羊进入开阔的草原,任意驰骋。也仿佛流水奔入宽阔的海洋,随意奔涌。在天空中张扬着、奔跑着、舞蹈着。把幸福扯成一片片旗帜,把温馨拧成一股股绳索,把热情放飞成一只只风筝,把喜悦扭成一支支舞蹈,生动,优美,豪放。我的老家鄂西子娘园,经历过最为严酷的饥荒。那饥荒就是一把无情的剑,斩断乡村的炊烟。没有炊烟的乡村,死寂成一片沉默的山岩,荒凉堆满整个山谷,萧条一片。而只有效烟活着,乡村才是生动的图画。
③炊烟也是一群娃子。最初它们养在各家各户中。但一到半空,它们就纠缠到一起,分不清哪是你家的,哪是我家的。然后,它们就如同鄂西山里,被苞谷、洋芋、红苕养大的山里娃,有着羊羔般的热情青和牛犊般的野性,玩着捉迷藏、过家家的游戏,追逐着、叫嘁着、嬉闹着。鞋儿跑掉了,辫褡子跑散了,扣子拉脱了,但他们依旧笑着,喊着,追着,闹着,把乡村的未来,涂成蔚蓝的天空。
【1】(本题2分)短文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挽 拉 拽 牵 画 B.拽 牵 挽 拉 画
C.牵 挽 拽 拉 画 D.拽 拉 挽 牵 画
【2】(本题5分)第二自然段把炊烟比作无骨的动物,还把它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为了表达炊烟中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感。
【3】(本题4分)作者第三自然段把炊烟比作娃子,是因为山里娃有着羊羔般的_____和牛犊般的_____,写它们追逐着、______、嬉闹着,这主要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题3分)对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生动的图画”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炊烟活着”指的是乡村里摆脱饥荒,人们能过上安静富足的日子。
B.“炊烟活着”指的是炊烟是有生命的,它会生出来,也会死掉。
C.抓住“生动”这个关键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炊烟给乡村带来的活力。
D.抓住“图画”这个关键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赞美乡村的生活。
【5】(本题2分)短文要赞美乡村生活的美,但第二自然段画“”的部分却写了闹饥荒时的情景,你觉得有必要写吗?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充名言警句、诗句、谚语。(12分)
(1)大漠 ,长河 。
(2)日出江花红胜火, 。
(3)青箬笠,绿蓑衣, 。
(4)与朋友交, 。
(5) ,明日必有大雨到。
(6)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 ,
在于 而不是 ,也不是在于 。
16、修改下面这段话。
为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在“六一”儿童节举行文艺会演。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节目五彩缤纷:唱歌、舞蹈、大合唱、童话剧、诗朗诵、器乐演奏、武术 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强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小林读《芦花鞋》后写的一段话,存在三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芦花鞋》这篇课文,被青铜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青铜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努力去克服,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8、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1)从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创编神奇的故事。
(2)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加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