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2、填空。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代表作有《______》《______》《安娜.卡列尼娜》等。高尔基曾这样评价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词。
崖( ) 淘( ) 度( ) 增( ) 抡( )
涯( ) 陶( ) 渡( ) 赠( ) 抢( )
4、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做到行款整齐,正确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积月累。
1.诚者,天之道也; 。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3.卧看满天云不动, 。
4.孤村落日残霞,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
5.提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我们眼前就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 的少年,项带 ,手捏 ,向一匹猹 ……鲁迅先生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和革命家,“ 千夫指, 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曾说过:“惟有 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 ,中国才有 。”
6、古诗赏析。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浪淘沙”是_____。
【2】解释词语。
九曲:______。 簸:_____。
【3】请写出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作者借______的景象,抒发自己______。
7、古诗品悟。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前两句描画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主要写农家的繁忙,句中的“蚕桑”、“插田”分别照应了首句的“_______”“_______”。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二。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主,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麟般整齐排列。
【1】了解诗人通过写哪些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补全下列思维导图。
| 《江上渔者》 | 《陶者》 | 《农家望晴》 |
人物: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首古诗。
(1)《江上渔者》一诗将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反映了渔民______________。
(2)《陶者》一诗将“______”与“______”两句进行对比(用原诗句回答),写出了_________,体现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_。
(3)《农家望晴》一诗中“白发老农如鹤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鹤立”一词比喻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__的心情。
【3】下列对三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看一叶舟”中的“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很小。
B.“鳞鳞居大厦”一句中的“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C.《农家望晴》一诗中的“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喜悦的。
D.这三首诗都是悯农诗,写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生存的不易。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三首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些路必须走过才明了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需要历经一个过程,雄鹰历经艰苦练习,才能展翅翱翔;树木历经四季轮回,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海蚌历经砂石的磨砺,才能生出美丽的珍珠……总得走一些路,让我们恰好在走路的过程中,积淀丰厚的哲思,走向成功的终点。
记得小时候,看到火苗闪耀,总是蹒跚着走向前,想要伸手去抓,而这时总会被大人看见,旋即一声高喊:“别碰,小心烧了你!”恐怖的口气足以把我们吓得缩回手去。接着大人一边描述火的凶残程度,一边把我们拖走,而我们的脑子里却时时惦记着火苗那摇曳多姿的可爱模样。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背着大人亲手触碰了火苗,一种火烧火燎的痛感袭来,这回总算相信火苗确实如大人们所说的那样骇人。
还有一个故事:一只年轻的小鸟,想飞过大山去看风景,大鸟知道后,劝它道:“这山太高,你飞不过去!”小鸟听了,并没有停止飞翔,而是继续向上飞。它又累又饿,却不肯停歇,直到气力耗尽,再向上看,仍旧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巅,最后无奈飞回巢穴。第二天,它痴心不改,再次向上飞,依然没能看到山顶。第三天,第四天……直到它老得再也飞不动,只能停留枝头,望着高耸入云的山顶,想象着山外的景色。这天,一只小鸟经过,它问小鸟去干什么?小鸟说:“我要飞过大山去看风景!”它笑着说:“这山太高,你飞不过去!”小鸟听了,头也不回,继续向上飞去。
有些时候,我们用毕生行动获得了一些感悟,想要用这些肺腑之言来警示别人,以避免他们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我们的初衷无可非议,然而大部分人却并不买账,因为这些对你而言是经验,但对他们来说,有些路,必须亲自走过才明了。“梨子究竟什么味道,只有亲自品尝后才能知道。”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摇曳多姿——___________
无可非议——___________
【2】文中和“梨子究竟什么味道,只有亲自品尝后才能知道。”这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这句话实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用了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请简要概括两个事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结构属于(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5】说说你读了短文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阅读。
《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是谁
《西游记》中的妖怪多到难以计数,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黑熊精。他没有大鹏金翅雕般的高贵出身,只是个土生土长的凡间精怪,但是他并非穷凶极恶、俗不可耐。如果仔细品读原著,你会发现,他的生活精致,有着超出一般精怪的文化品位。
《西游记》中,共对黑风洞进行了四次精彩描写。从作者的描写可以大致看出,黑风洞松青柏翠、竹修木丽,可谓洞天福地之所在。连观音菩萨看了,都忍不住暗喜:“这孽(niè)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更不可思议的是,作者竟然还用“虽然旷野不堪夸,却赛蓬莱山下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无边垂恻隐”这样两个句子来赞美黑风洞。黑风洞不像是凡间精怪的妖洞,活脱脱一个出尘绝俗的文人隐居之所。黑熊怪只是一个占山为王的精怪,却花费大量精力把居室装扮得如此淡雅超俗,着实出人意料。
黑熊精十分注重生活品质,绝不会为了其他的事情而影响自身生活作息安排。他曾两次与孙悟空交手。他神通广大,与孙悟空实力相当,难分胜负,却两次提出休战,并不是说他怕了孙悟空,而是因为一次是红日当午,到了用膳时间;一次是天色已晚,到了睡眠时间。
黑熊精面相丑陋,可是他的着装却是搭配合理,不入俗流。他的面容黝黑如炭,可谓先天不足,想要耍帅扮嫩已无可能。他索性全身着黑色服饰,手执黑缨枪,脚踏乌皮靴。浑身上下,无处不黑的服装,再配上他魁梧高大的身材,却也显得酷酷的。极具视觉冲击力。
黑熊精也十分重视文化修养。他注重交流,平时经常与观音寺住持及其他妖仙谈经论道;得了唐僧的锦斓袈裟之后,他举办了佛衣会,邀请妖友一同欣赏。他的请帖写得言辞恳切、滴水不漏且颇富文采,如此深厚的写作功底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练就。另外,他的洞府中还有一副对联:“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对仗工整、文采飞扬,不由得令人叹服。
黑熊精虽是凡间精怪,但是他不断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高品质,虽身处凡间,却也自有其超凡之处。所以,他最终能被菩萨收服修成正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1】文章采用_______结构,围绕“最有品位”这一关键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文化修养这四个方面来说明黑熊精是《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作者引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评价“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说明了黑熊精十分重视文化修养。(____)
(2)作者对黑熊精这一人物形象有独到的理解,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____)
(3)本文用大量事实说明在《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心目中黑熊精最有品位。(____)
(4)黑熊精两次与孙悟空交手都提出休战,是为了保存实力。(____)
【3】文章以“《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是谁”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本文语言风格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朴实自然 B.幽默风趣 C.委婉含蓄 D.雄浑豪放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寒假期间,父母要带小华和弟弟外出旅游,妈妈让小华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出游计划。小华查到了下面的资料。
【1】只是了解景区的登山路线,应该重点阅读(______)部分。当确定了景区以及路线图,还应重点阅读(______)部分。(可多选)
A.门票价格 B.登山路线 C.景区介绍
【2】假如小华一家四口寒假登泰山,小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身高1.45米,小华的弟弟两岁,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他们一家四口人的门票费共 元。(只填序号)
A.257元 B.157元 C.272元
【3】请你写出泰山的景区牌。(用拼音)____________
【4】妈妈寒假期间想在带上小华和弟弟去泰山的同时,也叫上邻居王阿姨一家一同去。请根据资料内容,帮小华的妈妈说服邻居王阿姨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非常光滑,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蹂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晩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蹂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的功夫。
【2】读第一自然段,吴先生是怎样教梅兰芳练功的?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梅兰芳又是怎样刻苦练功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是( )
A.一日不练功,三日就空闲。
B.一日不练功,好几天不长进
【5】“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________________
13、读句子,结合课文,完成有关问题。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1】这句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的精神。
【2】“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央视《小崔说事》节目组曾对身为梁启超的小儿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的梁思礼院士进行过一次访谈。
节目中小崔提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梁思礼先生赴美访问,在西雅图遇见了当年的同窗好友,也是位华人,也是位研究导弹的专家,他的年薪是300万美元,可是当时梁思礼先生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访谈中,小崔问梁思礼先生:“别的不公正待遇您都不计较,但这件事对您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
别的不公正的待遇是什么呢?梁思礼先生1941年(17岁)赴美求学,1949年,当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凭着一颗纯洁而又单纯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地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梁思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在某些事情中遭不公正待遇,受了很多委屈。面对小崔的提问,他会如何回答呢?
85岁高龄的梁思礼面对提问,掷地有声地回答:“那位同学研究出来的导弹,当时也许就瞄准着中国;我研究出的导弹,却是保卫祖国,我为此非常自豪!”全场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1】文中加点词“刺激”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声、光、热等引起生物体活动或变化;②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③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和打击。“刺激”在文中应该选择第______种解释,它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掷地有声”这个词语表现了梁思礼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梁思礼是____________的儿子,他是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梁思礼为什么会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叙述方式是_______。(A.顺叙 B.倒叙 C.插叙)这一自然段对表达梁思礼的爱国之心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渔夫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我们热爱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2)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18、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上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把”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20、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创新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目光,有的充满激励,有的饱含深情,有的意味深长……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的目光,即使只是在身后默默注视,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以“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要有真情实感;②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