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间故事》中,白娘子被法海压在了( )
A.净慈寺
B.西湖
C.雷峰塔
D.眉山
2、对于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大虫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比喻)
B.那猫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拟人)
C.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排比)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3、五年级(3)班第四小组的同学正在交流抗日英雄和他们的事迹,下列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王二小:机智勇敢地把敌人引进我军的埋伏圈,不幸被敌人杀害。
B.杨靖宇:肠胃中无一粒粮食,只有野菜、树皮和棉絮,依然跟敌人拼死决战。
C.张嘎:日军扫荡晋察冀边区时,为了掩护八路军通讯员李大叔,被敌人抓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
D.狼牙山五壮士:英勇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安全转移,最后相继跳崖。
4、辨字组词。
枚_________ 臣_________ 喷_________
牧_________ 巨_________ 愤_________
5、请在下列括号中填入与“赞”字组成的词,在句子中表达准确的意思。
①大家都________这个建议。
②杂技演员的高超演技令人________。
③孩子们保护环境的做法受到人们的________。
④这笔奖学金全部用来________希望小学。
⑤李红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向他投去________的目光。
⑥诗人用优美的诗句尽情地________祖国的大好河山。
6、倾听与理解。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河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三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六个月,共183天的太空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其中王亚平是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迈出了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利用任务间隙,航天英雄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他们演示了太空“冰雪”、太空抛物等实验,利用“天宫课堂”开展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1.判断下面的信息是否与短文内容相符,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一共搭载了2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
(2)航天员们先后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 )
(3)王亚平是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
(4)航天英雄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于___________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于___________年4月16日返回,历时6个月共__________天的太空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___________阶段。
7、把句子补充完整。
出其不意,_______________。
翻手为云,_______________。
福元双至,_______________。
捡了芝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一波又起。
________________,败事有余。
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_______________,后无来者。
8、写出下面成语的反义词。
默默无闻——____________ 流离失所——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坐在最后一排
乔叶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女孩,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和同学们合不来……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只因为班上有好学生才有资格坐前排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到后来,虽然我个子很矮且是全班视力最差的一个,但我索性赌气似地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固定到最后一排去。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男生,我和他们无话可说,要想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所以每次上课,只是呆滞地盯住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
后来,班主任调走了,年轻漂亮的白老师接任。她说她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我不屑地瞧着她: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近视吗?她知道我是赌气坐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我摊开练习本做题,其实我只做造句和一些想象性的题。我正噙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本:“小脑瓜想什么呢?”从未享受过如此“待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性的雷霆暴怒,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花骨朵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了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轻轻拍拍我的头,走上讲台用我的练习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使我第一次感到快乐、幸福、晕眩和陶醉。直到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借练习本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本塞进书包里,要是让同学们看见那大片大片的空白,我该多丢人哪!于是我连夜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作业,关切地询问我其他学科的情况,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①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时,每当她弯下腰接近我低低地说话时,每当她带着微微的笑容慢慢离去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我只配坐最后一排。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很快进步起来。可是由于近视看不清板书,仍给我的学习造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障碍,但我没有告诉老师,②我有什么资格向老师提要求?
一天,白老师在我旁边听数学课,她因没课本而和我一起合看。她看到我把黑板上的“8”写成“3”才知道我的近视。
过了一段时间,白老师宣布进行语文测试并声明:“前五名有奖。”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地忙碌起来——就是不获奖也要有进步啊!
“第一名,乔小叶!”白老师大声念道。
天哪!我是第一名!我愣住了。
“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不错。特别是乔小叶,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好成绩。我不但要给她应获的获品,还要给她一份特别奖励——坐在第一排中间座位上!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1】第6段中“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里,“最漫长”和“最短暂”在这儿是否矛盾?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第9、10段加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我”为什么能从“最后一排”坐到“第一排”?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作者的思路来说说为什么用“坐在最后一排”为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段开头说“年轻漂亮的好老师”,可没有具体描写,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白老师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有意略去了原文的结尾,请根据你的理解,大胆推测原文结尾的主要内容的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选文所写的好学生坐前排的做法,你赞同吗?大胆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
①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都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②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 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③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 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 (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把这几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写在下面。如果你觉得十分困难, 可以仔细阅读文章,或许你会从某个语句中受到启发,答好这道题。
2.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3.选文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用“也许”一词?如果你感到回答困难,就从作者看问题的态度方面想一想,你会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
4.用—句话概括第①自然段中所举事例的内容。作者列举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问题?
5.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个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你怎样评价这个实验的价值?
11、课内阅读
松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漂亮,乖巧,训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 ① ),眼睛( ② ),身体(③ ),四肢( ④ ),( ⑤ )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 ⑥ )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在文中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词语填入相应序号内,把内容补充完整。
玲珑 清秀 矫健 轻快 常常 闪闪发光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3】《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__________文,课文从面容,( ),( ),( )和( )等方面介绍了松鼠的样子,其中具体介绍了它的( ),本单元还有一篇这样的体裁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因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因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对选文第1自然段的理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景物,其艺术风格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还中西结合。
B.写出了漫步园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C.这段为后文圆明园遭到毁坏作铺垫。
D.这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选文第2自然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的作用。
【3】雨果曾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雨 果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 他20岁开始发表作品 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 巴黎圣母院 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戏剧 诗歌 小说 可正当他才华横溢时,心脏病发作了。
看着40岁的雨果发青的脸色,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万分。∥
但是,雨果并不悲观,而是坚强起来,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他每天清晨外出散步、做操,接着跑步、游泳……雨果的健康状况慢慢好转,体质逐渐增强。他又获得了精力,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直到晚年仍创作不懈,60岁时创作了《悲惨世界》。80岁那年写成了《笃尔克玛》。雨果活了84岁。
看到雨果得了心脏病却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真是个奇迹!”∥
奇迹怎么来的呢?生命在于运动,进行体育锻炼!∥
【1】给第一自然段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逐渐( ) 惋惜( )
【3】短文已划分了段落,请概括第二段的“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通过记叙身患重病的雨果的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蚂蚁的特异功能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果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不必拆线,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两三个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作者在文章中把蚂蚁比作 、 和
◆摘录句子填表。
说明的方法 | 文章中的例子 |
作比较 |
|
举例子 |
|
1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凛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 ”画出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方式都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3】关于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归鸦”“大雁”“风声”“虫鸣”来写秋天美丽的黄昏,“点点归鸦朝窠里飞”“大雁比翼而飞”是动态描写。
B.两个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四季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C.冬季最美是早晨,美的景物有“雪”“霜”“火盆”,“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属于静态描写。
D.作者说“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是因为火盆驱走了寒冷大。
16、仔细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练习。
类别 | 内容 |
来源 |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罚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代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现状 | 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
对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书中做了如下的研究: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__________,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_________,排名第二的是 _______。
【2】做“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有哪些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拓展阅读实训
学会看病
记得以前有首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可是如今我的手上长满了痘痘,又痒又疼,什么花呀、草呀,什么有花粉的东西都碰不得,所以也不能叫“勤劳的手”了。
一到春、秋季,我的细嫩的小手上都长满了痘痘,每天晚上,我都会拼了命地挠,一早起来,水泡都出血了。今天,我的水痘又复发了,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带我上医院。医院里浑浊的空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我的心情也随之低落下来。
自从妈妈看了我的语文书上的《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这次就让我独自去看病,妈妈只在远远地看着。我拿着病历卡来到挂号窗口,说:“挂皮肤科”,然后,我拿到了一张号牌,到了三楼皮肤科,那里喧闹非凡,显然,皮肤不好的人很多。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已确定出我得的是湿疹,他说:“湿疹一般问题不大的,只要腥、辣的东西少吃,羊肉、牛肉也要少吃,还有如果痒了也不要挠,实在不行了,再在痒的地方涂一点药膏就行了。”我听了医生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我拿着医生给我开的处方,来到收费窗口付钱,拿了发票,我又来到药房,在“收方”窗口把处方给了里面的药师,然后又到“取药”窗口等待,当里面的药师叫到我的名字时,我胆怯地说了一声:“这儿!”然后,我才拿到了药。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这是一首我小时候经常唱的歌曲,今天,我又唱响了这首歌!
【1】写出和“喧闹非凡”意思相近的两个四字词语。
(___) (___)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手不能叫“勤劳的手”了?
(___)
【3】妈妈这次让我独自去看病,起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___)
【4】找出和开头的歌词相互照应的句子。
(___)
【5】通过这件事情,作者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
18、课外阅读。
母亲·我·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的确有些“说狗心寒”。
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走倒(dǎo dào)还不怎么怕;但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jiā jiá)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木棒,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sì shì)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地安稳下来。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chàn zhàn):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我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脆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2】短文从两个不同角度描写了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3】短文多次写到了母亲湿漉漉的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到底胆大还是胆小?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立春”作为开场节目惊艳亮相,尽展中国文化之美。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材料二: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快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材料三: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写出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请你从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节气写一条俗语、农诊或古诗名句(材料中有的除外)填在下面。
节气 | 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一写:他乡的月亮再圆,也比不上故乡的月亮皎洁、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一天,十天,一百天,转眼间冬去春来,满树的叶儿黄了又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情景,用一两句话写出动(静)之美。
A.大课间活动时的校园 B.清晨的涪江河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4处错误。
墙角的花儿差不多已经全开了。凌霄花、三角梅,蔷薇交相辉映,漂亮极了!你瞧,凌宵花的花藤拾壁而上的游龙,爬满了整个墙面。一顺朝下的花丛中,露出一个个嫩黄嫩黄的小花蕊,真是让人觉得惹人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句
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
22、天气突然变冷了。(尝试加入天气变化前后的样子,将画面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中由于人类的失误,破坏了自然之道,导致了数十只小海龟失去了生命。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请你搜集资料或者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给大家在讲述一个类似的事例,并将事例给我们的启示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