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广东阳江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在《三国演义》中,下列人物与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A.刘备——三顾茅庐

    B.关羽——单刀赴会

    C.诸葛亮——空城计

    D.曹操——借东风

  • 2、下面加点的两个字,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时jiān 隔jiǎn

    B.勉qiáng 壮qiáng

    C.花guàn 军guàn

    D.跑bēn 投bè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那些贪官目无国法、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

    B.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一群群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C.小偷自以为案子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两天之内就被抓了。

    D.我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一种自豪感情不自禁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我会默写:

    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_____________

    2.《将相和》一文中的“将”指的是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和”在这里是 _____的意思。

    3.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我知道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事物还有游隼、喷气式飞机、__ 等。

    4.我会写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规范书写词语。

     

     

  • 7、比一比,组成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______。”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_____。”

    (2)古诗中有盎然童趣,童年在雷震眼中是悠然自在的:“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江南农村风光无限:“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北方山川气势雄浑:“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3)父母教育我们,学会做事前要先学会做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要有同情之心,正如《孟子》中说的“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老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_________

    【2】“我的母亲”在句中反复出现,让人感受到母亲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

    【3】从母亲掏钱的细节描写中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语言的魔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头发斑白、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出枯瘦而颤抖的手,发出凄惨的声音,向行人乞求,而是身边挂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一行字。不用说,他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夫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他面前那块木牌上写的字后,都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产生怜悯之心。相反也只是轻轻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这一天,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你的收入怎么样?”“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说: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现出非常悲伤的神情。让·彼浩勒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那行字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等到晚上,他又经过这里,遇到了那个盲老人,问他下午收入情况,那盲老人高兴地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的语言啊!这句话的魔力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有谁不去追逐它的脚步呢?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鸟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在他面前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悲惨啊!当人们想到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盲老人,想到他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经诗人让·彼浩勒修改过的一句话竟有那么大的魔力,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也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浓厚的感情色彩吗?

    (1)短文中具体描写无动于衷的词句是  

    (2)“良辰美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短文中良辰美景

      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中的故事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11、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并填在括号里。

    宝贵( )       羡慕( )     辨别( )

    【2】文中“桃子”“石榴”“苹果”象征生活中( )的人,“花生”象征生活中( )的人。

    A. 虽然不起眼,但是用处大,默默奉献       B. 外表光鲜美丽

    【3】文章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用意是(     )。

    A.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B.突出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特点。

  •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②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藏—______  珍贵—______

    【2】用“  ”画出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遭受破坏之严重?请用“  ”画出来。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是甚么?”“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值得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出来,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之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是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可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际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1】请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熟悉——( )       慌张——( )       立即——( )

    【2】文章开篇通过描写“我”和华瞻的_______,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慈祥老人和一个_______的孩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的“捉”和“装”字有何妙处?

    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出来,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与华瞻的眼中,“逃难”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孩子的身上,“我”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chéng  shèng)大的节日de  dí  dì)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biàn  pián)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荚的启迪者吧!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我很馋,为什么不忍心叫爸爸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为什么要给我糊一个万花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万花筒是“我”最珍贵的玩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采用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梦境的形式会更吸引人。

    B.采用梦境的形式更能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以梦境形式更易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

    D.梦境给更能给人以梦幻的氛围。

  • 15、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扎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 散)、足够(结实 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2】本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

    【3】选段中有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

    【4】松鼠的窝是什么样子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

    【5】作者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表达了对松鼠的_______之情。

  • 16、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采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热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是什么?请用“”在文段中把父亲的原话画出来。

    【2】画“”的句子中,父亲把花生和相对比,说明花生没有美丽的外表,却具有的品质。

    【3】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人要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认为它们的果实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5】你身边有哪些像花生这样的人?你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

    包饺子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jié)据,吃饺子当然只能挨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③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shà)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她自己和爸爸却吃着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hūn),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吃得开心的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有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媽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是梳理记事类文章内容的好方法。本文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事件有两个:一件是____________,另一件是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根据要求回答。(4分

    (1)读第②段画横线的细节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⑦段画波浪线的这个“场景”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里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

    (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饺子表达了家人间浓浓的亲情,请借一个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卧看牵牛织女星(节选)

    ①牛郎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渡过这河流最宽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那颗距离恰好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牵牛星。在秋天的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稍带点儿黄,不及织女星亮,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

    ②若是我们一连几晚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正如故事里所说的一样,一个在天河的东岸,一个在天河的西岸。可是我们也不要太相信这个故事,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要看两星相会,白白地熬个通夜。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16光年。

    ③什么叫作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光年。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④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一件事,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14千米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千米。可是天空是如此广,因而我们观察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得9000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16个9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在移动,二则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代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运了。

    【1】③④两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关于牵牛星、太阳等的天文学知识。

    B.织女星比牛郎星更明亮。

    C.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4】“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探索,你还知道哪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现代文阅读。

     

    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诱惑人。春天,找来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迷离的梦。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那些日子,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侍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憧憬着瓜儿的硕大和甜蜜……万万没想到,等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

    我播种( ),收获了( );我渴望( ),得到了( )。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我仔细尝了尝自己种的苦瓜,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然而,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突然间,我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早到来。

    是的,人不要嫌弃苦味,因为它是甜的陪衬。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将“希望、苦涩、失望、香甜”四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第3自然段的括号里。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念一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2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这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出句子

    谁都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改为疑问句

     

    改为否定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

    1、父母养育了我,我怎么能忘记他们的恩情呢?(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年过后,当我再来拿起这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儿子把热水壶放到了爸爸的被窝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根据课文《成吉思汗与鹰》,写篇读后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