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粹的红色旗帜寓意是 ( )
A. 纯洁、天真的代表 B. 人的善良本性 C. 生机勃勃 D. 邪恶的象征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的加点字注音有误?( )
A.龟裂(jūn) 悄无声息(qiǎo)
B.颓废(tuí) 栩栩如生(xǔ)
C.誊写(yù) 寒风凛冽(lǐn)
D.聒噪(guō) 晶莹剔透(tī)
3、《新语文》:《给我未来的孩子》一文中,作者并没有希望他的孩子成为一个( )
A.理想主义者
B.踏实的人
C.有勇气正视自己缺点的人
D.美丽的人
4、词语总动员。(8分)
(1)“已所不欲” 常和“ ”组合成一组八字成语,由这个八字词语演变来的成语是 ;像这样的八字成语我还能写出一组: 。
(2)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一刹那间”表示时间很短,可以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 、 等;“亮光”还可以与
等词语搭配。
(3)如果让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你会想到: 、
等。
(4)“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中“慈祥温柔”可以换成词语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著名作家_________在《落花生》一文中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白鹭》为我们描写了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3.小明喜欢玩游戏,认为现在年纪小,多玩玩,长大后再学课本知识。你会用岳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他,用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他抓住现在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
6、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猎人海力布因(________)变成了石头,《将相和》一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
(2)(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3)(_________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
(4)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
(6)读书有三道,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巧填关联词语。(不可重复)
(1)( )刘伯承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他拒绝使用麻醉剂。
(2)(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
(3)梅花( )经历多少磨难,( )不肯低头折节。
(4)另一个兵士( )说,( )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8、同音字填空。
héng__________心 平__________ chóu__________谢 __________容满面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 hǎo hào )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 (è wù)。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g)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 ,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用“ ”标出正确读音。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
(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第一个是( )句,第二个是( )句。
(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 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 ),“那样的人”指( )的人。
(5)用“﹋”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
(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教我怎样做人
我七岁的时候,才回到父母身边。在这以前,我一直住在慈爱的姥爷家里。因为我是他唯一的孙女,他将他全部的爱和关怀都给了我。最让我由衷感激的是他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姥爷虽然是退休工人,但是他的身上无不渗透着标准式农民那种辛勤劳动、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虽已年过七旬,但仍然在自家后院开辟的园地里种菜。我经常跟着他去拔草啦,浇水啦,治虫子啦。等我再大一点的时候,姥爷就教我扎棵了。记得有一次,我干活累了,就停下了手,抬头看着姥爷,见他也在淌汗、喘气,就小声问:“姥爷,你不是累了吗?歇会儿吧。”“姥爷不歇,干活都得流汗哪!”“姥爷,咱们家的菜不够吃吗?”“够吃,你妈和舅舅都寄钱。我是不想闲着呀。”“我长大了也要种菜,流好多汗吗?”“当然,人都要用劲干活,要不怎么会有舒坦日子过?”
这一段话,还有姥爷说话时那滴下的颗颗汗珠,那坚定而和蔼的面容,现在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在工作和劳动中拈(niān zhān)轻怕重的时候,姥爷的话就会给我以启发。 “人都要用劲干活,要不怎么会有舒坦日子过?”这可是做人的起码道理呀。
姥爷( )爱劳动,他( )注意节约,凡是他的家什,都有八成破旧,照小舅的话说,是“古董店里的新货”。他的拖鞋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庐山真面目”,上面全是胶皮;他的小马扎用旧布缠了一层又一层;他的茶缸也被逝去的年月卷去了白瓷漆。
我不用再问他老人家这是为什么,看他那多年不改的倔劲,我就知道了,这也是做人的道理呀。
现在,我长大了,姥爷却永远去了。但是,姥爷的古铜色的面容和谆谆(zhūn hēng)教诲(huì huǐ),连同他劳动时佝偻的背,破旧的茶缸,都一并会重现在我心头。
因为,姥爷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1)在文中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上画“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分别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
(4)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当然,人都要用劲干活,要不怎么会有舒坦日子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姥爷教给我哪些做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第一次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还没有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猛烈 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男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意 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__(1)__“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小男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 鼓舞)他说__(2)__“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__(3)__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咧开 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给文中的(1)(2)(3)处加上标点。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想想老爷爷为什么称小孩子是登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四种人对小男孩儿的态度。
老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量——(______) 惩戒——(______) 款待——(______) 拒绝——(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_)
②“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_____)
【4】填空。
①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中的“借”换成“取”“骗”“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平静 静谧)。
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______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 偷偷)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隔千里的男朋友举办婚礼,婚后,她就在那儿定居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 留下)。只将(一串串 一滴滴)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凄悲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悲哀,却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心愿)。
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孩子们追着列车,唱着“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像被________虑过似的。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发现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1)用“√”画出短文的括号中与上、下文连接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在短文的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3)填一填。
时间: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练习。
父爱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尖利得到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到了爸爸。弟弟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可是爸爸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地回过头,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 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半信半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为了得到父亲的关爱,如何夸大自己的伤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文说说文中划线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回头为何会“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缝纫鸟
我在坦桑尼亚阿非利加那饭店看到了一种特殊的鸟,这就是缝纫鸟。
在饭店门口,有一棵大树,几百只缝纫鸟就栖居在上面。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切技能的。它们的窝,不是泥糊的,而是用一根根韧性很强的嫩草,巧妙地编织成的。我曾经细心地观察过它们的劳作。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两三尺长的嫩草,先用尖嘴把草圈成几道圆圈,而后像织布那样,有经有纬地把长长的草编织成窝。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儿也不比人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的爪子,要紧紧抓住树枝,唯一能劳动的就是那张尖嘴。一只鸟不停歇地劳动,要两三天才能编织成一个窝。那窝活像个圆葫芦,奇怪的是口朝下,底朝上。
有一天拂晓,海潮猛涨,溅起的浪花打在窗户上,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爬起来往外看,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雨来,央着阵阵狂风。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忽然想起那群缝纫鸟来,它们那像葫芦一样挂在树枝上的窝,经受得住风吹雨淋吗?我披上雨衣,向饭店门口走去。走到那棵大树底下一看,果然,缝纫鸟辛勤编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风雨打落在附近的草丛中不一会儿,雨停了。我拾起缝纫鸟的窝,看了又看。那简直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它编织得那么结实,即使从树上掉下来,也一点儿没变形。可惜的是:缝纫鸟虽然聪明,但是还不能把这样精致的杰作,牢固地编结在树技上。只一场狂风暴雨,窝便被打了下来,落得个前功尽弃!
第二天,阳光灿烂,晴空如洗。我外出工作,又路过那棵大树,听见缝纫鸟叽叽喳喳,一片喧闹。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飞来飞去,又开始忙碌了……
【1】在文中用“ ”画出缝纫鸟的窝的样子。
【2】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前功尽弃”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了“我”几次观察缝纫鸟?分别都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作者对缝纫鸟的态度是怎样的?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花菜
花菜的容貌粉白娇嫩,它的性格却无比坚强。
花菜祖籍在地中海东岸,漂洋过海,先来到中国江浙一带,然后迅速在各地种植,( )花菜对气候、土壤从不挑剔,( )特别容易成活。
花菜能克敌制胜,曾被当作药品使用。肺结核在欧洲流行的时候,欧洲人用花菜汁制成治疗咳喘的药物;花菜中含有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花菜连癌细胞都不怕,难道还怕恶劣的环境吗?
花菜能随遇而安。从田头到菜场,长途跋涉、旅途颠簸,花菜依然叶子碧绿,花朵雪白,虽(坚 艰)辛而容貌不改。它不像娇气的芹菜、韭菜、小白菜,环境稍微恶劣一点,就变得灰头土脸。尤其是小白菜,风不能吹,雨不能淋,日不能晒,水不能浸。花菜的花骨朵儿团结得紧紧的,菜叶仿佛钢筋铁骨般守卫着花骨朵。它也无需菜农费心照料,在角落堆放一星期绝对没有问题。夜深人静的时候,盖着厚毯子却失眠的肯定是小白菜;和衣而睡,发出香甜鼾声的一定是花菜。
到了厨房里的花菜,坚强的秉性更发挥得淋漓尽致。凉拌花菜先在开水里滚过,再用热辣的汤汁浇下来;花菜炒肉片将它与肉片在油锅里一同翻滚;花菜与黄瓜凉(绊 拌),洁白碧绿一片。最新款的“农家炒花菜”,( )经(历 厉)了热油烹、辣椒炸、酸醋熏,( )花瓣依然完整。坚强的花菜已经功成名就——看一看“农家炒花菜”的点菜率,就知道它的显赫名声。
【1】划去括号中搭配不恰当的字。
【2】“坚强的花菜已经功成名就”句中“就”的正确义项是_____________。
就:①凑近,靠近。②到,开始从事。③完成,确定。④趁着。⑤表示很短时间内。⑥仅仅,只。⑦表示事实正是如此。
【3】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用直线画出本文中心句,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结构。
【5】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小白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4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7】读全文,简要回答文章从哪几方面写出了花菜的性格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chú)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dān),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集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匱(guì)”。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唐代的魏征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明代,秘书监一职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还在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握,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经在自己的诗歌里,这样描写过老朋友邺(yè)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唐代末年,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明朝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享誉古今、天下闻名的“图书馆”。
无论是私人藏书还是皇家藏书,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是第一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的圈书馆。所以说,“江南图书馆”是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的图书馆,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1】文章按照________顺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图书馆,最早出现于______,先后沿用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称,直到________(时间)江南图书馆的出现,我国才有了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2】我国民间私人图书馆最早出现于( )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清代
【3】短文中引用韩愈诗句“插轴三万卷”,目的是说明( )
A.韩愈读书多 B.邺侯藏书多
C.唐代私人藏书多 D.唐代盛行私人藏书,而且藏书量极大
【4】短文介绍我国古代私人藏书情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5】“江南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1自然段引用《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果然 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 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 开创)出美好的境界。
【1】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请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划去。
【3】形近字组词。
淘(_______) 陪(_______) 脯(_______)
陶(_______) 培(_______) 铺(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珍珠鸟对“我”信赖的语句。
【5】谈谈你对“信赖,往往( )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香港这棵老榕树,它的荣誉应是“国门第一树”。我愿它常青长寿,我愿它的故事流传开来。我愿看见它的枝叶在阳光下神气十足地起舞,我愿听见它在微风中深情地絮语……
只有懂得爱植物和尊敬植物的地方,才是真正领悟人的价值的地方,才是能在地球上创造奇迹的地方。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流传(chuán zhuàn) 领悟(lǐng nǐng)
【2】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补写两句第1自然段中省略号的内容。
我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改成反问句)
(2)沙地里种着西瓜。(扩句)
(3)冬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修改病句)
(4)写一句你知道的鲁迅的名言。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调换词语顺序,使句子意思发生变化)
21、按要求写句子。
1.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会了飞。我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要求用“新鲜”写句子。
23、习作。
题目: ,我想对您说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好朋友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2.可以写对他(她)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表达对他(她)的感恩、敬佩之情。
3.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