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西藏那曲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A 疑问句 B 反问句 C 感叹句   D 陈述句

    (1)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   )

    (2)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

    (3)这里有14 个孩子, 都活着! 快来人! ( )

    (4)《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  ( )

     

  • 2、下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律严明

    B.改进错误

    C.响应号召

    D.任务艰巨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

    (1)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着范成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学种瓜的纯朴、可爱;读着杨万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取冰玩耍的快乐;读着雷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领略了牧童晚归的悠然。

    (2)当想到慈母之恩无以回报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读拼音写汉字。

    hǎn      jiè jiàn   xīn fēi

             

    lèi luò zhū àn rán shén shānɡ   qiān chánɡ ɡuà

         

     

  • 6、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这是普遍真理,( )任何时代都适用,(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吃了苦头,得了教训,( )懂得谦虚的好处。我们( )骄傲自满,跌得头破血流,( )谦虚谨慎,做一个虚心沉着的人。

  • 7、字按部首字法,先部首(   ),再(   )字在字典里的解是: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差;不巧;不的;笨重。在你真应选第(   );在笨手笨脚应选第(   )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密切( )     温暖( )     矫健( )

    漂亮( )     追逐( )     响亮(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石猴出世》(节选)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读名著遇到不太明白的词句时,可以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猜测。请你猜猜下列词句的意思。

    拱伏无违:_______再无一个宁时: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B.“胆小的,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写出了胆小的猴子害怕、犹豫的心理。

    C.“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通过对众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猴子爱玩闹的天性。

    【4】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____来表现人物性格。结合课文中石猴入水帘洞的表现和此处的描写,说说石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捅马蜂窝》节选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跑了。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马蜂复仇行动时的句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自己的调皮付出了什么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故乡的芦苇

    ①长江口外,黄海之滨,有一座绿色的美丽的海岛,那就是我的故乡。二十多年在北国的大城市里工作,我常常想念远在南方的故乡。

    ②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多年来尤其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几分恬静和飘逸。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 覆盖)着。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音乐。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③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④在那明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⑤啊,故乡的芦苇!给过我多少童年的欢乐,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浸没 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

    (节选自樊发稼《故乡的芦苇》,有改动)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语画“√”。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①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_____

    ②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_____

    ③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_____

    3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卷芦叶哨子吹曲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几分恬静和飘逸。”这句话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5本文的题目是《故乡的芦苇》,第④段却对抓纺织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这处描写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写道“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回忆课文《祖父的园子》,按要求做一做。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zhǒng       zhòng)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zhǒng       zhòng)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liū       liù)平。

    ②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jiē       jié)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请把上面两段语句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2】《祖父的园子》选自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萧红的作品语言很有特点,请你再品读一下上面两段语言,并结合原文,看看下面选项中哪几项更符合作者的语言风格。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A.重复

    B.自然

    C.直率

    D.反复

    E.啰嗦

  • 13、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   )落山(   ),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   )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   )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作者通过________描写表现了五位壮士的勇猛,主要的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把石头比作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长马宝玉为什么要夺过手榴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

    施耐庵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往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酯钵儿大小的拳头,往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指定蒋门神,说出那三件事来,有分教,改头换面来寻主,剪发齐眉去杀人。

    【1】给这篇短文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

    【2】“武松一踅”中的“踅”读音是_______,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思考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画出体现武松“玉环步,鸳鸯脚”的句子。

    【4】用“○”圈出文中画线句子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想一想,这些动词体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结合文章上下文推断,“虚影一影”中两个“影”的含义相同。

    B.蒋门神依从武松说出了自己做过的三百件事。

    C.蒋门神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小腹上,他蹲下去,便跪地求饶。

    D.文章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疾恶如仇的武松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 15、课外阅读。

    ①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界,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②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这样能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青年:可以多看看本份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壶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人的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丰富的知识,可受益终生。

    ③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有搜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④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进行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⑤“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根据选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扩大( )                 丰富( )                 储存( )

    陶冶( )                 开辟( )                 观看(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一辈子都能得到好处。( )

    (2)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出名。( )

    (3)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

    【3】“采过许多花”是指______,“叮在一处”是指________,“酿出蜜”是指________

    【4】选文告诉我们,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从几个方面人手。分别是哪几个方面呢?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有许多语句包含着精辟的道理,能给人很大的启示。请你在文中用直线画出,并针对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壁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压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中说“蔺相如看这情形”,“这情形”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的原因是____。这充分表现了蔺相如是一个_____的人。

    【3】读画横线的部分,回答问题。

    ①这是对蔺相如语言、动作的描写,对他的这一做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B.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特别喜欢和氏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C.蔺相如也不知道秦王会怎样做,所以作两手准备:答应,就举行典礼交出和氏璧;不答应,就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②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蔺相如是一个______的人。

    A.机智勇敢    B.诡计多端    C.顾全大局    D.知错就改

  • 17、   永不凋谢的玫瑰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赞不绝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意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请你补充完整。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最大的玫瑰花,一个小女孩_________,校长看到了,______________,又摘了两朵玫瑰花送给小女孩,并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惊讶”一词在短文中出现了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短文中的“校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选文的“( )”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应接不暇”在选文中的意思是: 。请用“﹏”画出选文中表示作者“应接不暇”的句子。

    【3】从选文第1自然段的描述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多,还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它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我”的眼睛看错了。

    B.昨天看的不是时候,傍晚,鸟儿都休息了,因此看不到鸟儿。

    【6】第3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填序号)

    A.这的确是鸟儿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的赞叹

    B.这是对大榕树的称呼

  • 19、课外阅读。

    千里马的奖牌

      千里马在赛马大会上获得了冠军,得到一块大奖牌。它把这块奖牌挂在胸前时时昂首高嘶,以显示其荣耀。

      后来,千里马又连续赢得不少奖牌。它的胸前、颈前、身上都挂满了奖牌,甚至连尾巴上也挂了一串。它得意无比,经常炫耀自己。

      在一次最大规模的赛马大会上,大家对千里马寄以最大希望,千里马也认为自己能稳操胜券。可惜的是千里马全身披挂奖牌,负荷太重,这次比赛不仅没有得到冠军,而且出人意料,竞跑得最慢,落在后面,上气不接下气,半途上便悄悄地退出跑道。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爱—(   )  希望—(   )  惭愧—(   )  可惜—(   )

    2这则寓言使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短文中划线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填空。

    (1)刘伯承在手术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往事涌上奶奶的心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子练习。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蜜蜂满身绒毛,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

    (3)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栋大楼很高。(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次次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焦急等待——他皱着眉,在站台上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会踮脚望望远处,一会儿看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体会词语表现的人物的内心,再照样子写一写)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请运用所学到的缩写的方法,缩写上面的《嫦娥奔月》,不超过26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