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的意思是一样的。
B.《田忌赛马》和《围魏救赵》都是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C.《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都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现了独具魅力的异域风情。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ɡuī)
B.缴费(jiāo)
C.腼腆(diǎn)
D.冤枉(wānɡ)
3、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腼腆(diǎn) 敬仰(jìng) 誉(téng)写 纸屑(xuè)
B.糟糕(zhāo) 出版(bǎn) 平衡(héng) 领略(lüè)
C.谨慎(shèn) 歧途(qí) 极端(duān) 磨灭(mó)
D.湿润(rén) 搂住(lǒu) 原泉(yuán) 酷署(shǔ)
4、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
(2)春草明年绿,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完整读一读。
1.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 一样。[法]巴尔扎克
2.信用既是无形的 ,也是无形的 。[日]松下幸之助
3.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 ;失信,你也许永难 。[美]富兰克林
4.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 ;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 。[英]莎士比亚
6、看拼音,写词语。
zhēn zhū wēn nuǎn mào shèng chuí m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hēn yōu yǐn yuē shú xī jiāo nè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ú ér péng sōng guì dǐng huà ku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ǎo zhǐ bèng lái bèng qù kā chā bú dòng shēng s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辨一辨,再组词。
嫌(_____) 哨(_____) 箩(_____) 浸(_____)
谦(_____) 梢(_____) 萝(_____) 侵(_____)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瞬( )逝 ( )( )兴隆
善良( )( ) ( )( ) 无光
9、阅读
家乡的红枣
①“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②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③一路看不够的山光野景,几十里路不觉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这莫不是农家渴望好日子的写照?
④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树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
⑤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竿,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农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
⑥再看那枣树,在长竿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看你们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
⑦我的心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面对挫折坚强的本性,包容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⑧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一篮红枣回家,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水的灵气带回家。
【1】短文围绕“枣树”写了哪几件事,枣树又带给“我”怎样的感受?请补充完整。
【2】为什么“我”要阻止老姨敲打枣树?( )
A.因为“我”觉得孙子一阵猛打是在搞破坏。
B.因为敲击使枣树枝枝叶叶纷纷折落,“我”很心疼。
C.因为打下的枣子已经很多了,足够吃了。
D.因为“我”也想试一下敲击枣树的感觉。
【3】读画线句,回答问题。
老姨认为这树贱是因为______,“我”认为这树“贱”是因为________。
【4】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这句话是对老姨和父母的______、______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写写我听了他们的话后的想法。
__________
【5】联系内容,本文结尾的特点是( )
A.点明主题
B.首尾呼应
C.引发思考
D.借景抒情
【6】作者借家乡的红枣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写写你的读后感受。
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天地
谁打碎了花瓶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 拖)着他一道玩儿。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 推)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
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封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1.划掉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中“互相追赶”说明孩子们玩得 ,也可以换成词语 。
3.列宁回到家里不说话是因为他为打碎了花瓶而 ,文中列宁打碎花瓶后与别的表兄弟表姐妹表现不同的句子是:“列宁也 说”,“只有列宁 笑”。
4.列宁是用什么方式向姑妈承认错误,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的? 。
5.姑妈表扬列宁是因为: 。
11、阅读
别人家的课外书
1我们家郭荟萃不给买课外书,理由简单粗暴:语文、数学都还没看明白呢,看什么课外书?所以没有书的孩子就拼命地跑去看别人家的书。
2上小学,班里一个有哥哥的小孩,他的书总是比别人多,简直是无冕之王。我给他抄生字,他把书借给我,有时候不小心把他惹了,他就拿出撒手锏,“把我的书还给我”。为了抵制这一制裁,我直接培养出了快速阅读模式。后来看外国小说,名字都是自动替换成阿拉伯数字。比如,1同2家的孪生兄弟3和4坐在她父亲的5农场阴凉的走廊里。
3若说囫囵吞枣,绝对是按斤吞的。
4那时候班里同学的哥哥姐姐看的书,只要能偷拿到,就在班级里流传。
5看那些名人访谈,显得高端大气得不得了。我因为最初是同学的哥哥罩着的,所以看的是《罗通扫北》《说岳全传》《七侠五义》。现在一看到大军集结到哪里要同时攻域,就热血沸腾,这都是程咬金当年给奠定的基础!
6有一本小开本的书,同学偷拿的,要赶在被她姐姐发现之前还回去。最后期限的前两节课我才无意得见,于是如入无人之境地奋笔疾书往下抄——那天下午的老师真好,竟然没有收缴。
7管图书馆的老师常常被任课老师告状,说她借了太多课外书给学生,影响学习。所以,开始每两周每个人能借两本书的节奏,被调整成一个月借两本书,要是厚书,只允许借一本。
8班里爱看书的人组成了个小分队,借出书来交换着看,后来管制得太严,队伍扩大到年级。再后来,我们就奔向了盗版市场买书。盗版市场上主要是武侠小说,好几部小说在一起的合集,一人撕一部分,彼此交换着看。可是经常还没轮上交换,书就被老师收缴了。
9年级越高,学业越重,班里流传的书越大部头,再快的阅读速度,书也总是在看到大半的时候要被召回。正巧有个朋友长得很帅气,人缘又好,靠着他的关系,我得以延长时间看完《穆斯林的葬礼》《红处方》这类书。
10不过很多时候,我是没有课外书的,就只剩下看字典,专挑生僻字和繁体字记。
11彼时最骄傲的,是郭荟草让我去爨(cuàn,烧火做饭的意思)火的时候,我说:“妈,我会写爨。”
【1】“疾”这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病②痛恨③快,迅速④痛苦,疼痛。文中“奋笔疾书”中的“疾”应选(____)。
【2】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1)“杀手锏”的意思是关键时刻拿出最拿手的本领。文中同学对付“我”的“杀手锏”是______________,“我”对付这一“杀手锏”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无冕之王”的意思是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文中的“无冕之王”指的是_________ (谁),称他是“无冕之王”是因为___________
(3)文中的郭荟萃是“我”的____________,“我”直呼其名,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一位爱读书之人,文中也列举了许多爱读书的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⑨自然段有关“我”爱读书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若说囫囵吞枣,绝对是按斤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期限的前两节课我才无意得见,于是如入无人之境地奋笔疾书往下抄——那天下午的老师真好,竟然没有收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数学都还没看明白呢,看什么课外书?”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会以这样的理由反对读课外书,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作者,你会怎样跟父母沟通?请用一段通顺的话,列举读书的好处,跟父母做好沟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_______文章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借花生的特点来写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 ”画出来。
【3】这段话写出了( )。
A.花生果实的特点 B.花生的好处 C.花生的可贵之处
【4】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通过“ ”“挂”和“ ”“高高地”这两组反义词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 、 这些水果相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花生具有 、 的可贵品质。
【5】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金奖章》选段,回答问题
乌鸦大吃一惊,抬起头来。使者已经走到他面前,把金奖章挂在了他的脖颈儿上。乌鸦连忙说:“您大概弄错了!我既不像黄莺和百灵那样会唱歌,又不像喜鹊那样会说好听的话,也不像老鹰那样有力气,我怎么可能得到奖章呢?”
【1】这几段话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给加横线字注音
脖颈儿________
14、阅读感悟。
把钱退回去
彭总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曾多次出国访问。每次出国,他都很节俭,从不多花一分钱。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去,我们节约每一个铜板,是为了革命战争;今天,我们节约每一分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有一次,彭总要带一个代表团出国访问。根据规定,发给他几百元的服装制作费。他除了做一套便服外,把剩下的钱全部退给公家。参谋(móu mú)建议多做两套衣服,可以随时换洗。彭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不花自己的钱,就是不知道心疼。不做,把钱退回去。”
彭总不仅在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而且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
1957年11月,他随同毛主席率领的代表团出国访问。回国前,大家都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补助费购买一些东西带回去。而彭总呢,却什么也没买。参谋请示他买些什么东西回去,没想到刚一开口彭总说:“你又是来动员我花钱的吧?不买什么也不买!”
他看参谋笑而不答,就平心静气地说:“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底子又薄(báo bò),经济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们能省一点儿就省一点儿,积少成多,也好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参谋不好再说什么,问:“多余的生活费怎么办?”彭总斩钉截铁地说:“全部退给国家!”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平心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短文写了彭总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宏伟(______) 任意(______) 销毁(______) 笼罩(______)
【2】结合全文,用波浪线画出片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画线句子中的“侵入”“闯进”改成“进入”“走进”,与原文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三千多名”“大火连烧三天”等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书要有选择
当我们在新华书店或图书馆里,看到那一排又一排图书的时候,你难道不会有一种如入“书城”的感觉吗?是呀,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书在等着我们去读哇!可是,要读完所有的书是根本做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对读物进行认真的选择。
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第一,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已有定评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读了这些书,我们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美好……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我们还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第二,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会向我们展现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和光辉的业绩;展现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执着的追求。这类书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巨大贡献,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这些人物的传记,我们也仿佛是在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思想,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可以选读一些科普类的书。这类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既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可以启迪智慧,帮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还可选择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无声老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就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当然,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的。一般说来,一个人兴趣越广泛,读的书越多,他的视野就越开阔,也就越能增强自己的才干。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飞速发展,我们应该通过有选择地读书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选择读物,还可以多向老师或父母请教,或征询读过这些书的同学的意见。
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1】把文中画“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哪些书被称为“无声老师”?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要有选择,作者认为我们可以选择哪些读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选择地读书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二氧化碳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情况也是如此。
但是,你可知道: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动物所需要氧气的含量却微乎其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绿色的生命。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提高,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不变了。可以设想一下,大气中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绿色的生命,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人类这样发达的社会。
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把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瓶口向上,不加盖子,里面的二氧化碳也不会跑掉。因此,用二氧化碳和一些灭火剂制成的泡沫灭火机,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机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
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的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消除旱情。
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喝汽水时,二氧化碳能带着大量热量从人体跑出。
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1】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的密切关系。
【4】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然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请简要答出两个例子。(可结合短文,也可结合生活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折翅后的翱翔
在美洲辽阔的亚马孙平原上,生活着一种雕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美誉。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以逃脱它的利爪。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一只幼鹰出生后,享受不到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鹰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快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鹰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颠,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鹰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够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最终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鹰推下悬崖而能成功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还会再次从高处被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练习飞翔的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种“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未来的生命。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可后来猎人发现,被人喂养长大的雕鹰最多能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的展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翅膀痊愈后的幼鹰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复生,将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次机会,它也将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为飞上蓝天而做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会常被折断,也同样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是那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而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1】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雕鹰训练幼鹰的三个步骤是怎样的?用简洁的句子归纳出来。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划出母鹰折断幼鹰翅膀的原因。
【4】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翅膀,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一句中“壮丽的飞翔”指的是___,“滴血的悲壮”指的是_________。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飞船一般为多舱体结构,舱体之间要能分离,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神舟号”载人飞船为三舱段复合结构。最前端的一个舱体称为轨道舱,它具备可独立运行卫星的一切功能,与飞船分离后可在太空独立进行各种飞行试验:位于最后端的推进舱也称为设备舱(或资源舱),完成既定任务后,再入大气层自毁。居中的返回舱完成任务后,承载着航天员安全返回预定的着陆场,“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
②与俄罗斯正在使用的“联盟TM”飞船相比,“神舟号”比“联盟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强。“神舟号”还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其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优于困外的第二代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船载人发射成功后,其技术水平将达到或优于前第二代载人飞船的水平。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
【2】“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舱体自前往后依次是_______舱、_______舱和_______舱。
【3】画横线的句子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
【4】第①段首句中加点的词“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例句,体会其特点并仿写句子。
(1)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课间教室里真吵啊。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路边的花儿对我展开了笑脸,好像在向我祝贺。(仿写:借景物表达自己的难过之情)
我走在放学的路上,_____。
21、下面这组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几句话。
兴高采烈 | 得意忘形 |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①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②多可爱的小姑娘啊!
23、作文
题目: 真有趣
提示与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上“这堂课”、“这件事”、“这次活动”或某个人等。
2.重点要写出“趣”。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字数在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