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 )
“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没说完就死了。
A.话未说完。
B.说话时断断续续。
C.引文的省略。
D.重复词语的省略。
2、下面哪个故事不属于“将相和”一文?( )
A.围魏救赵
B.完璧归赵
C.渑池会面
D.负荆请罪
3、下列语句中,不是讲学习方法的是( )
A.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喜不(___)(___) (___)(___)三更 神(___)妙(___)
(___)(___)立地 (___)(___)不疲 (___)(___)胜数
1.上面画线词语的意思是数不过来,形容多,这个词的近义词是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
2.刑警们________,一举抓获了犯罪分子。(选词填空)
5、看拼音,写词语。
chóu xiè dīng zhǔ fā shì xī shēng huǎng huà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hòu huǐ sǎo zi jiān yù chéng fá jié hūn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6、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不紧不慢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补全回目。
1._____夜走华阴县,_____拳打镇关西 2._____重修文殊院,_____闹五台山
3._____倒拔垂杨柳,_____误入白虎堂 4.梁山泊_____落草,汴京城____卖刀
5.____押送金银担,_____智取生辰纲 6.____剪径劫单人,_____沂岭杀四虎
8、经典诵读。
1.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
2.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
3.________,由奢入俭难。
4.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
5.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9、阅读训练。
远离海啸
日本有一个临海的小村庄,村庄后面有座大山,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过山坡上的稻田一直向上伸展。这里的农民一年到头都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大山之巅可以鸟瞰大海和村庄,那里住着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跟孙子塔达生活在一起。平常村民每次遇到难题便登门向老人请教,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天气异常闷热,老大爷坐在门口歇凉。他望着山脚下的村庄和一片金黄的稻田。那里有90多户人家和一座庙,村民们正在庙里载歌载舞,庆祝今年的丰收。
塔达走近爷爷身边,往山下望去,家家屋顶竖着竹竿,挂着灯笼,屋顶上色彩鲜艳的旗子,垂挂在阴沉闷热的空气中。
“这是发生地震的天气。”老人边说边注视着海岸四周,只见海水突然间变成黑色,从村庄的周围海岸退回去了,最后只剩下光溜溜的沙滩和礁石。老人预料即将发生可怕的海啸!必须立刻向村民发出警报。可是山路很远,送信已来不及,告诉山下庙里的僧人撞钟报警,也一样没有时间了!
在千钧一发之际,老人对塔达说:“快给我点着一个火把!”塔达立刻点着一个松枝火把,跑出去递给爷爷。老人拿着燃烧的火把向自家稻田跑去。田里的水稻早已成熟待收,十分干燥,这一片宝贵的稻子是他一年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他明年的生活来源。但老人毫不犹豫地将稻田点着了,稻谷立刻燃烧起来,浓烟滚滚。
塔达失声痛哭,赶忙阻拦。老人一手把他推开,在不同的位置点燃那成熟的稻田。山下的人看见山上滚滚浓烟,以为老人出事了,都不约而同地往山上跑。村民赶来救火了,老人却阻止他们,高喊着:“让火继续烧吧,巨大的灾难将要降临了!”众人以为老人疯了。所有的村民都上来了,老人的稻田已化为灰烬了。老人镇静地说:“稻田是我点火烧的,山下的人都上来了吗?”村长生气地说:“所有的人都让你骗上山来了!”老人抬手指向大海:“你们看!”大家回头一看,只见铺天盖地的海水已经卷着几丈高的浪头扑向小村庄,一会儿,小村庄不见了。
人们在痛失家园的时候,更感激这位可敬的老人,是他的大智大勇和一年的劳动果实拯救了大家,换回了400条宝贵的生命。
【1】从文中找出与句子意思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人们又唱又跳,形容非常欢乐热闹。 ( )
(2)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 )
(3)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 )
【2】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看”的一字、二字、四字词语各一个。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含有( )天( )地的成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请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知道海啸有哪些特征?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5】你能根据内容给短文换一个题目吗?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觉得老人可敬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大象的乡愁
①大象伏兰特来自印度,是一家马戏团的明星演员。它既温和又敬业,但辗转各地多年后,有一天它却 wú yuan wú gù“发疯”了,给马戏团和观众带来不小的wēi xié和 má fan。
②当地警察要求马戏团老板处死它,老板无(耐 奈)地答应了。临刑前,一位(戴 带)礼帽的小个子先生匆匆赶来,他(竟然 果然)要求老板给他两分钟时间治好大象,并自愿立下生死文书。老板同意后,这位先生径直进入铁笼。他(竟然 果然)只用两分钟就治好了这头“疯"象。马戏团的明星伏兰特得救了!观众们 。小个子先生感慨地对老板说:“大象伏兰特没有发疯,只是思念故乡想回家了。它从小就在印度长大,所以我用印度语同它谈了一会儿心……“
③后来,马戏团老板细看生死文书上的签名,发现这位小个子先生竟是英国一位有名的作家和诗人——19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先生原来,( )吉卜林从小就热爱动物,曾长期同印度象生活在一起,( )了解它们的习性,并学会了用印度语同大象“谈话"。
【1】根据第.节中的拼音写词语。
wú yuán wú gù wēi xié má fan
( ) ( ) ( )
【2】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处(chǔ chù)死
径(jìng jīng)直
【3】在第③节的括号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原来,(_________)吉卜林从小就热爱动物,曾长期同印度象生活在一起,(___________)了解它们的习性,并学会了用印度语同大象“谈话”。
【4】联系上下文,圈出第②节括号中合适的字、词。
【5】联系上下文,将第②节“ ” 处补充完整。(要求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写出不同观众的表现)
马戏团的明星伏兰特得救了!观众们
【6】简答。
文章第②节中这样写道:他(竟然 果然)只用两分钟就治好了这头“疯"象。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疯”字上加引号?(不少于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概括第②节节意。(字数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掏的。可是,当赚了钱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真是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齐襄公即位后每天只顾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齐桓公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后来管仲回忆起与鲍叔牙相交以来的事,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过于刚正,不能包容坏的一面。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交至深的故事。后来这个词常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深厚的交情。
【1】(阅读计时)本文约67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_分钟。
【2】(提取信息)“管鲍之交”的“管”指的是管仲,“鲍”指的是鲍叔牙。“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后人常用来比喻( )
A.管仲和鲍叔牙的深厚情谊。 B.朋友之间深厚的交情。
C.齐桓公和鲍叔牙的患难与共。 D.交情不太深厚的朋友。
【3】(整体感知)读故事,梳理本文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管仲一开始是辅佐公子纠的,后来被鲍叔牙推荐辅佐了齐桓公(公子小白)。
B.鲍叔牙和管仲是交情深厚的朋友,鲍叔牙数次在关键时刻帮助了管仲。
C.鲍叔牙辅佐齐桓公(公子小白)登上了王位,却把丞相的位置让给了管仲。
D.管仲在临终时恩将仇报,告诉齐桓公鲍叔牙不能接替他担任齐国的丞相。
【4】(策略运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完成下面的练习。
默读下面这段话,抓关键词句概括主要意思,最准确的一项是( )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A.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
B.管仲是齐国名相,鲍叔牙是齐国大夫,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C.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
D.管仲、鲍叔牙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5】(策略运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完成下面的练习。
边读边思考,概括下面语句表达的意思,下列概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鲍叔牙的仆人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
A.鲍叔牙的仆人对管仲不满。
B.鲍叔牙对管仲不满。
C.仆人觉得鲍叔牙不够意思,出钱少分钱多。
D.鲍叔牙的仆人想要出钱与主人一起做生意。
【6】(策略运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完成下面的练习。
读到第4自然段时,我不理解“内乱”这个词语,在不影响阅读速度的前提下,下面做法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赶紧请教同桌。
B.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弄明白。
C.举手向老师提问。
D.暂时不管它,继续往下读,再结合下文的内容来理解。
【7】(问题探究)鲍叔牙推荐管仲当宰相的原因是( )
A.管仲是他的好朋友。 B.管仲的能力更能胜任此职。
C.管仲对母亲很孝顺。 D.齐国内乱时管仲帮助了齐桓公。
【8】(问题探究)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结合具体事件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拓展运用)历史上,体现友谊深厚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将相应典故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舍命之交 B.刎颈之交 C.忘年之交 D.鸡黍之交
(1)范式和张劭(______) (2)羊角哀和左伯桃(______)
(3)蔺相如和廉颇(______) (4)孔融和祢衡(______)
12、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_____,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____、____、____。
【3】选文画线部分主要写出了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
(2)“天堂”在这句话中解释为(______)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5】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13、读课内语句或语段,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駛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文中“____” 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段话是按照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3】画线句用了___的修辞方法,是为了表现______
【4】下列不能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项是( )
A.行船速度快,操纵自如
B.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地驶过。
C.拥挤时,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D.我们的眼睛不知看哪一处好。
14、阅读。
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0年11月的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
那次比赛,有六名选手进入了60米栏的决赛,我在第5道。发令枪响,起跑,发力。奔跑中,我隐约听到身边有几声异响,直觉告诉我,有人摔倒了。我当时无暇顾及,冲过终点后,才听师傅说,原来第六道的美国选手,在第一个栏就摔倒了。这时,我和他不约而同地向巨大的电子屏幕望去,想看看这次究竟跑了多少时间,但屏幕上显示出的一切让我和师傅目瞪口呆:“第五道,刘翔,没有成绩!”
我一下子就傻了:“摔倒的不是美国选手吗?怎么我被取消成绩了?”师傅跑到裁判那里去交涉,但裁判一口咬定是我摔倒了。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那一刻我感到的只有愤怒!裁判那略带不屑的眼神已经证明了一切:在他看来,中国人,甚至黄种人,是不可能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成绩的,更别说第三名了,所以摔倒的肯定是中国人。
那次比赛是没有电视转播的,我有什么证据证明摔倒的不是我?还好,师傅很早就养成了自带摄像机,拍下比赛过程的习惯。通过摄像机,一切真相大白,裁判红着脸向我道歉。我并没有过分责怪他,但这件事对我的感触很深:凭什么黄种人在这个项目上就一定要被别人看低?我刘翔以后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黄种人绝不会比别人差。
这一幕一直印在我脑海里,雅典夺金之后,我激动地说:“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无暇顾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教练因为什么目瞪口呆?( )
A.因为“我”这次的成绩很好。
B.因为“我”旁边那个美国人没有成绩。
C.因为大屏幕上竟然显示“我”没有成绩。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裁判为什么一口咬定是“我”摔倒了?“我”从裁判的_____________也能看出来,这说明裁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教练用自己的____________让一切真相大白,这件事给了“我”哪些感触?通过这些语句你能够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童年的时光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留给我长久的回味。
童年是清香的。那时的天很透明,蜻蜓、蝴蝶、“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风在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
童年又是甜蜜的。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相比较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是能省就省啦。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叫。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童年偶尔会酸。7岁的阳春三月是我忘记不了的。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本甚至课本,火山爆发的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起我的衣领,把我放进办公室。面壁“思过”了一节课,我终于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啊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犯了错,您可以批评我、骂我,但不要不让我读书,您不让我读书,我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不了本领,将来找不到工作,是会来找您算账的啊。”当语文老师当众宣读这段话的时候,全班爆笑,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我时时喝它,越喝越想喝,越喝越回味无穷。
1.文章的总体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童年是清香的?请画上横线。
3.童年是甜蜜的,这种甜蜜表现在( )
A.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叫。“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B.老师让“我”面壁思过一节课,“我”终于写了一段话,让全班同学爆笑不止。
4.当语文老师宣读“我”写的那段话时,全班同学爆笑的原因是( )
A.“我”写的话真实可信,同学们认为“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B.“我”不怎么懂事,写出来的话幼稚可笑。
5.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除此之外,你感觉童年还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西风胡杨
①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②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③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⑤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⑥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1】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胡杨的了解是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四点)
【2】第②段的三个数字说明了胡杨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3】对第⑦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用三个“祈求”深切地表达了希望胡杨存活下去的强烈感情
B.第三个“祈求”是希望人们能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C.“哪怕几十年”的意思是希望胡杨给人们一些改变这里的环境,改善胡杨生存现状的时间
D.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迷信的人
【4】第⑦段中提到的“那些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酿
吱呀—声,门轻轻地开了。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奶奶挽着袖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他蔫头耷脑的,有点儿吃惊。平时他放学回来,总是高高兴兴的,不是拿着腔调儿朗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喊“奶奶,我饿了”,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实劲儿。该不是病了吧?奶奶担心地抚摸一下他的额头,凉丝丝的,一点儿也不热。他是怎么啦? “东东,告诉奶奶,出了什么事儿?”
“奶奶,语文老师读课文,我给她挑了一个错儿,她会不会生气?”他仰着脸问。
奶奶一听是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不过,照例又数落了他几句:“你这个孩子,总好多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师。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
他轻轻地“啊”了一声,心里还有些想不通。说他不尊敬老师,实在委屈,尤其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给学生的印象一直很好。她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脸色有些苍白,扎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一点儿老师的架子也没有。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东东喜爱听她朗读,时常模仿她的腔调和姿态,练习朗读。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没精打采(_____) 蔫头耷脑(_____) 掷飞碟(____)
数落(_______) 单薄(____) 仿佛(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不声不响 ______ _______ _______
高高兴兴______ _______ _______
凉丝丝 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______朝诗人______的____。
【4】文中划横线部分处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描写老师外貌描写的句子。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抄下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东东喜欢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蘑菇转了一个弯
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 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第一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_________→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________→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________→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19、课外阅读。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紧急 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 妄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 夹丝网防盗玻璃 博物馆可以采用 银行可以采用 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 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的原文中一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种玻璃,以上文段介绍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括号内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给第一自然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
【4】第一自然段有一处使用到排比的修辞,请用“ ”画出来。
【5】“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准确地描绘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6】把选文中的过渡句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0、桂花开时很香。(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扩句:列车开动了。
________
22、老师每天的工作都很沉重,但他们毫无怨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与表达。
题目:我最心爱的
同学们,你一定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吧?是你最喜欢的玩具,还是你亲手制作的小作品?是你养的宠物,还是你外出旅行带回的纪念品?……请选择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写一写它的样子,你为什么爱它,记得要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