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班级公约,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班级公约一定要具体,便于落实。
B.班级公约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
C.班级公约只能针对学习、纪律、卫生三方面制定。
D.班级公约形成后,全班每个同学都应该自觉遵守。
2、下面哪一种鸟儿是我国珍稀动物?( )
A. 丹顶鹤 B. 珍珠鸟 C. 喜鹊 D. 百灵鸟
3、下列四组汉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材、偏、铜
B.森、削、放
C.鹉、雌、鸟
D.崖、宵、相
4、查字典填空。
1.如果你不认识“暝”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____部,再查___画,在“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
2.“歇”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再查___画。“歇”的意思有:①休息;②很短的一段时间;③尽。在“随意春芳歇”中“歇”的意思是____,在“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中“歇”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
5、修辞手法我知道
妈妈不让我看闲书,怎么办呢?我就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________
小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________
6、按原文填空。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
②纵有千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日方长。
③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________。
④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_______________朝窠里飞去。《四季之美》
7、看拼音写词语或给加点字注音。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本该休假,医院jǐn jí( )通知,让他返岗。他把孩子wěi tuō( )给邻居照管,连续奋战几昼夜,脸色cāng bái( )。志愿者们来wèi wèn( ),送来了崭新( )的服装。这次疫情,大家都chéng rèn( ),给各行业都带来了损失( )。
8、根据诗意写出诗句,并排序。
(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赏月,一边对月穿针。_________________
(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
( )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________________
( )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画横线的句子从鸟的_______、鸟的_______、鸟的______这三方面描写了鸟喧闹的景象。
【2】“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用横线画出表现“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是说昨天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了两次“鸟的天堂”,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 )富丽堂皇,( )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富丽堂皇: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
【4】织女在幸福生活中为什么还会发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力量
①大学毕业后,我幸运地成为了一家研究所的研究员,心中万分喜悦。我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是科研成绩平平,在项目研究上难有突破。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很痛苦。
②有一天,我来到老所长的办公室,低着头递给他一封辞职信。老所长直接把信收在了抽屉里,平静地说:“小伙子,辞职信我先不看了。但我想告诉你,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人的成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我年轻时也有和你一样的苦恼,再去试试,如果两年之后,你还要走,我就不拦你了。”老所长的话让我感动不已。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科研成绩来。于是,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加勤奋。
③两年后,我又走进了老所长办公室,不过,这次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因为,我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职业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④“我很想知道,当初您为什么会继续留用我呢?”我疑惑地问。老所长对我说:“自你入职以来,我常常看到你向别人请教问题,看到你起早贪黑地进行研究,看到你总结整理相关的研究材料。我深信,不断努力的你一定能够成功,只不过缺少时间、机会和经验。我又怎么舍得让你离开呢!”老所长的回答温暖了我。
⑤走出老所长的办公室,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
A.空间
B.事情发展
C.时间
D.先总述再分述
【3】阅读短文第①—③自然段,写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 )——痛苦——( )——( )
【4】短文主要通过_____描写,刻画出老所长这一人物形象。
【5】短文中的老所长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12、课外阅读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1)“裹”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杳部首( ),再查( )画,从造字法上看,它属于( )字。“裹”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缠绕;包扎②包裹好的东西③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在文中应选第( )种解释。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船 ( )的衣裳
( )地露面 量( )
(3)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像_______,像________,像________,像________。
(4)为什么裁缝师傅没法给月亮姑娘做衣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把下面描写月光的诗句补充完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13、重点段落品析。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______________ 粗糙----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亮饱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B.月亮不见了,奶奶让大家去寻找。
C.天阴了,月亮才不见了。
【3】通过阅读选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_______,它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如果 无论 只要
【2】什么是搭石?在文中用“___________”画出来。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一定会”“直到”“才肯”等词语,写出了___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搭石美,走搭石的乡亲们更美,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邓政委的棉衣
1947年8月,大别山上已经是寒霜季节。由于我军远离后方,被服供应不上,邓小平政委和十几万将士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战士们心疼地说:“我们没什么,要是把政委冻坏了,还怎么指挥我们打仗?”于是便聚在一起,专门为邓小平同志做了一套新棉衣。
第二天,副官长抱着这套新棉衣走进政委的小屋。他看到政委正伏在桌上聚精会神地看文件,便轻手轻脚地走到跟前,小声说:“首长,这是您的新棉衣。”政委放下笔,搓搓手,看到副官长抱着的新棉衣,一时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副官长说明情况后,政委站起来严肃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大家穿得和我一样单薄吗?棉衣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嘛!”他看到副官长左右为难的样子,又慈祥地笑了:“这样吧,棉衣既然做好了,就给通讯员小万吧,他年龄小,身体又单薄。”在一旁的小万赶忙说:“不行,不行!这是专门给首长做的。”政委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用手指了指棉衣,命令似的说:“就这样吧!”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了。
1.短文是按 的顺序记叙的。
2.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两个“单薄”的意思。
3.读完短文,你觉得邓政委是个怎样的人?
16、课内阅读。
①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②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 )着眼泪,( )着海力布的名字,( )着老人,( )着孩子,( )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 )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③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括号内。
走 领 赶 扶 含 念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迟误——__________ 沉着——__________
就义——__________ 自责——__________
【3】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海力布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少年王冕
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jì)。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收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mēn mèn)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第二天一早,母亲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交给王冕,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mǎo)湖,你就在那儿放牛。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你做事一定要勤快些,懒惰是要辞退的。”母亲谢了秦家,说:“你在这里要小心,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荫下看书。
不知不觉三四年又过去了,十三四岁的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mēn mèn)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天空中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荷花越画越好,王冕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画读书,和母亲过上了好日子。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把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意思不变:_________ 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内的句子按 的顺序描写了 、 、 、 等景物,这是一段 态描写,让我感受到 。
【4】学着梳理信息:课文写了王冕哪些年龄段发生的什么事?用简练的话概括,并照样子按时间顺序写在下面。
七岁:父亲去世,靠母亲供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八岁:和母亲过上了好日子。
【5】第二自然段中王冕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联系上下文思考,他真的这样想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王冕。
【6】读了文章你在哪里还存有疑惑?请用“ ”画出来。要解决这些疑惑你想查找什么样的资料?
18、课外类文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图书。小朋友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准备接受人生的第一课。
一位老师走到小朋友的面前,微笑着说:“小朋友,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小朋友们齐声答道。
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然后,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小朋友,”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讲了一个故事,他那幼稚的童声在图书馆里回荡。
虽然这位小朋友讲得语无伦次,但是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故事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还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她又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还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从小朋友们写的一本本“书”中,随意抽出了一本,高高地举着,说:“小朋友,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可见,写书并不难。因为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我相信,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课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师的某一种“灌输”。
(1)写出近义词。
精美—— 幼稚——
(2)根据意思写成语。(在文中找)
①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
②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3)仿写词语。
不知不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老师的“某一种‘灌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快乐阅读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1)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故事。(1)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1分)
①众皆弃__________
②光持石击缸__________
(3)短文写了司马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2分)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郎和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改为感叹句和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进行句段练习。
(1)“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请你用上例句的写法写一写“母亲做的蛋炒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句子从不同事物的表现描述“太阳的光很亮”。请仿照句子写一写“过年时,大家的忙碌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这句话写出了在紧急的时刻,“大家”关于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请你仿照例子写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演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从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词语:满怀期待 忐忑不安 垂头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的使你惊喜,有的令你气愤,有的让你惭愧,有的叫你感动……请你从中选择一件事写下来,写清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习作指导:1.确定好自己要写的事情;2.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做到重点突出;3.运用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