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时候带着问题去读书,可以加快我们阅读的速度。
B.必要时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这样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C.要想读得快,一定也要想得快,要一边读一边想,不能只读不想。
D.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下列选项句意与例句不同的是( )
例:小白蛇说:“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应该报答您!”
A.小白蛇说:“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难道我不应该报答您吗?”
B.小白蛇说:“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怎么能不报答您呢?”
C.小白蛇对猎人说,猎人是它的救命恩人,它要报答猎人。
D.小白蛇说:“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难道我能报答您吗?”
3、选择词语填空。
鼓励 鼓舞
(1)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 )。
(2)这真是一个( )人心的喜讯。
庄严 严肃
(3)放学回家,我看到爸爸的态度很( )。
(4)我在国旗下( )地宣誓。
4、读拼音,写字词。
jù(____)绝 pǔ(____)素 pāo(____)弃 背sòng(____) huī huáng(____)
qī(____)黑 画méi(_____) 期xiàn(_____) lí(_____)明 qǐ dí(_____)
5、名句积累岛。
1.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2.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己亥杂诗》中作者呼唤社会变革,人才涌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临安邸》中讽刺宋朝当局纵情声色,苟且偷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原文(原意)填空。
1.学校开展光盘行动,食堂用“一粥一饭,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作标语。
2.小宇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时间的宝贵,成天玩闹,无心学习,老师用葛洪的话教育他“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读书,孔子告诉我们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谦虚的学习态度;朱熹教导我们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还要不断地读书,吸取新知识,心智才能永远充满活力,如朱熹诗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1)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 )
(2)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种种办法来破坏。( )
(3)海里布向大家发誓,他说的话非常真实。 ( )
(4)明明做事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的,老师考虑一下,决定不把这个任务交给他。( )
8、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2)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
(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5)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9、阅读。
尼亚加拉瀑布
①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它以其( )的气势,丰沛浩瀚的水量而著称,是北美最壮观的自然景观。
②尼亚加拉瀑布是尼亚加拉河跌入河谷断层的产物。尼亚加拉河仅长56公里,却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道上横亘着一道石灰岩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陡落,因而( ),声震如雷。
③瀑布以河床绝壁上的山羊岛为界,分为加拿大瀑布与美国瀑布两部分。其中尤以加拿大瀑布最为( ),加拿大瀑布又称为马蹄瀑布,形状有如马蹄。瀑布高达56米,岸长约675米,马蹄瀑布丰沛浩瀚的河水从50米的高处直冲而下。
④站在尼亚加拉瀑布的马蹄瀑布下面,仰头向上望,只看见白练滔天,直泻而下、浩浩渺渺、纵翻横出。远处,葱茏的树木,停止了树梢的摇动,它们被这瀑布的雄浑震撼得静立不动了。
⑤尼亚加拉瀑布在白天看波澜壮阔,入夜后则是另一番景象。为了方便观看尼亚加拉瀑布的全景,加拿大境内离瀑布不远处设有几个高塔,其中一座塔楼高达160米,通往塔顶的电梯半镶着玻璃,游人可以在电梯升降的同时欣赏风景。
⑥当华灯初上,各种颜色的灯光映照着尼亚加拉瀑布。人们纷纷登上塔顶,透过玻璃,望向尼亚加拉瀑布。惊叹声、欢呼声,随着瀑布的飞落而起伏。直至深夜,人们的赞叹声、车流的喧嚣声才渐渐散去,塔顶进入夜的宁静,只有尼亚加拉的马蹄瀑布还在奔腾、咆哮。
⑦在美国境内的美国瀑布又被称为婚纱瀑布,因其极为宽广细腻,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而得名。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呈漩涡状落下,与垂直而下的加拿大瀑布大异其趣,这也便成就了尼亚加拉瀑布独特的美。
【1】结合语境,选择下面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雄伟壮观 水势彭湃 雄浑磅礴 |
【2】下面关于“尼亚加拉瀑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亚加拉瀑布是尼亚加拉河跌入河谷断层的产物。
B.尼亚加拉瀑布的景色在入夜后,与白天大不相同。
C.尼亚加拉瀑布分为两部分:美国瀑布和加拿大瀑布。
D.“马蹄瀑布”宽广细腻,“婚纱瀑布”雄浑磅礴,成就了尼亚加拉瀑布独特的美。
【3】作者在文章第③-⑥自然段描绘了两幅图景,请你分别给这两幅图景拟写一个标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⑦段画横线句“与垂直而下的加拿大瀑布大异其趣”中的“大异其趣”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几自然段与《威尼斯的小艇》最后一段的内容安排和景物描写方法都相同?请你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说明文《大白鲨》,完成问题。
大白鲨
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
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会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 )
A.大白鲨应该会长更大 B.大白鲨还好就长这么大
C.大白鲨没法长得更大 D.大白鲨能够长到这么大
【2】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3】大白鲨捕食个子大的哺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是( )
A.怕被人类发现 B.隐蔽身子便于捕食
C.提高肌肉温度 D.锻炼肌肉的爆发力
【4】大白鲨“受到误解”后所产生的后果是( )
A.数量急剧减少 B.控制海洋中哺乳动物数量
C.促进生存竞争 D.吞食动物尸体,清洁海洋
【5】你认为最有可能转载这篇文章的杂志是( )
A.《民间故事》 B.《动物世界》 C.《科普童话》 D.《教育研究》
【6】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针对大白鲨被捕杀的现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至少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ù zú)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èng fé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i shi)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选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用“√”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____ 似乎——____ 颤动——____
【4】选文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
【5】你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关于班级同学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了解班内同学近视的情况,查找近视的原因,更好地进行预防,我对班内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观察、询问和计算,了解班级同学近视的人数和比例。
2.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用眼习惯。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视的原因,统计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的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四(1)班学生近视情况。
2.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率比较。
| 小学生近视率 | 中学生近视率 | 高中生近视率 | 大学生近视率 |
中国 | 26.96% | 54.43% | 72.8% | 77.95% |
德国 | 25.7% | 49% | 63.8% | 高于63.8% |
日本 | 8.8% | 15.6% | 20.4% |
(四)结论
1.一些同学没有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在年级升高、学习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休息时间呈递减趋势。
2.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对眼睛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同学们却没有引起重视。有些同学近视但未治疗和佩戴眼镜,说明对近视问题不够重视。
3.除遗传因素之外,姿势不正确、用眼习惯不良以及营养和睡眠不足都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1】这份报告调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次调查中,作者还了解了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的情况。有人说,这与所在班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关系不大。你认为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给四(1)班的同学提出用眼的建议。(至少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则富有情趣、能打动人的保护眼睛的提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父爱之舟(节选)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 )宿费( )学杂费( )书本费也贵了( )于是家里粜稻( )卖猪( )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文中“( )”应填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
A.、、,, 、,。
B.、、,,,,。
【2】片段中作者回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场景。
【3】读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圈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说说从这些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有诗为证。诗曰: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好杀——
【1】本段节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小说主要人物有________。
【2】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太一样,例如加点字“侮”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A.欺负
B.欺骗
C.同“捂”动词,指用手蒙上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属于( )态描写。
【4】给本文加一个小标题_____。
【5】概括美猴王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
15、松树的风格
陶 铸
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 )是你有意种植的,( )随意丢落的;也( )是风吹来的,( )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 )有一粒种子,它( )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便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画“——”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具有松树品格的人?请举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
材料一:
人们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为“碳排放”。也许你还不知道,我们身边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碳排放”!
衣:跟棉质衣服相比,化纤材质的衣服在原材料生产过程中提炼出许多化学纤维材料,期间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温室气体远远超过天然织物。这些人造材料难以回收使用,自然降解也需要很长时间。
食:肉食的碳排放量远高于素食。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最多的,每烧制1公斤牛肉,相当于烧制25公斤土豆的排放量。
住:在房间里每用1度电,碳排放为1千克;使用台式电脑1小时,碳排放约为0.06千克;冬季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度,夏季调高2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0千克。
行:二氧化碳的另一大来源是交通。出租车碳排放量最高,每公里0.5千克,私家车次之,自行车最少。减少出行带来的碳排放,第一步就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能步行的时候尽量步行。
材料二:
以下是2001至2013年碳排放量及增长速度统计表:
【1】阅读材料一,进行判断。
(1)暑假里,小明待在舒适的空调房里,想要降低碳排放量,他可以将空调温度降低2度。( )
(2)为了降低碳排放,我们要多选择棉质衣物。( )
(3)使用台式电脑1小时,碳排放约为0.06克。( )
(4)外出时,距离目的地不远,选择步行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 )
【2】阅读材料二中的图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至少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午,爸爸要开车带小明去远在郊区的奶奶家吃饭。小明想起老师讲过的环保知识,想让爸爸放弃开车,低碳出行。请你结合材料一,帮助他说服爸爸,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下面的话加上标点。
警卫员说 报告主席 为了不影响您工作 我和村长商量了 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毛主席皱了皱眉 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 这怎么行 他严肃地说 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 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 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 你也看见了 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 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照样子,再写几个形容人刻苦学习、工作的成语。
夜以继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毛主席还有很多爱民的动人故事,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伟大领袖毛主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选段节选自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鹰隼试翼,风尘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____________未来的光辉前景。如,以“红日初升”,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象征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19、阅读理解。
话说到了这年的三月,大麦地的春天无与伦比。五颜六色的野花,一朵,一丛,一两株,点缀在田间地头,河畔池边,到处是油汪汪的绿。喜鹄、灰喜鹊以及各种有名的、无名的鸟,整天在田野上、村子里飞来飞去,鸣叫不息,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大河,行船多了起来,不时地,滑过白色的或棕色的帆。号子声、狗叫声以及采桑女孩的欢笑声,不时地响起,使三月变得十分热闹。大地流淌着浓浓的生机。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三月里会发生什么。
只有青铜家的牛,这些天一直显得有点儿焦躁不安。到处是鲜嫩的青草,它却有一搭无一搭地啃几口,然后就将脑袋冲着天空——白天冲着太阳,夜晚冲着月亮,不时地会哞地长叫一声,震得树叶沙沙作响。
【1】仔细阅读第1自然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用直线画出静态描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2)作者描写春天时,抓住了“野花点缀田间、鸟儿 、 、 ”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大麦地的 。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的描写好在哪里?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句子。(8分)
①这最简单的道理你应该懂.(改为反问句)
②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了大雪。(改为比喻句)
③小树苗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的广场。(缩句)
21、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黄山。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按要求变换句式。
(1)对于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改为肯定句:
(2)谁能说这儿就不应该有个公园呢?
改为陈述句:
23、「片段练习」贾平凹的《月迹》中,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请你也说说印象中最美的月亮给你带来了哪些美好的感觉。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