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诗句描述的节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A.春节 元宵节 七夕 重阳节 B.春节 七夕 元宵节 重阳节
C.元宵节 春节 七夕 重阳节 D.春节 七夕 重阳节 元宵节
2、下列信息相匹配的一项是( )
A.《慈母情深》—中国—许地山
B.《忆读书》—中国—冰心
C.《观书有感》—清—朱熹
D.《松鼠》—法国—法布尔
3、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以下哪些同学读民间故事时的读书方法与他一样( )
①我读故事时都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这样读书才有效果。
②遇到难懂的故事,我只管一知半解地读起来,不用思考。
③带着问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这样我对故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④故事中的好词佳句我会用心读,用笔记,即使过了很久,我都能记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请你先补充词语,再结合语境,将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______)不自(______) ②(______)(______)勃勃 ③跃跃(______)(______) ④(______)有成(______)
在班级辩论会上,同学们一个个___________,都想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小明___________地站起来慷慨激昂地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同学们听得心服口服,___________地鼓起掌来。
5、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______
(2)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______
(3)花生的果实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______
(4)母亲吩咐我们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_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乱____八____ 恍恍________ 千________化
一________往 失____落____ 恋恋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神态各( ) 精妙绝( ) 惟( )惟( ) 举世( )名
引人( )目 ( )眉善目 断( )绝( ) 宏伟( )丽
( )风凛凛 ( )( )无能 ( )( )赞叹
8、拼写能手。
ài mù lǎn duò méi tàn miǎn lì chǐ r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hé pàn méi shāo zhì liáo fáng ài xián y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课外阅读。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爱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爱滋病的植物,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在一个月明星亮的夜晚,他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他们是沿着那条小河出发的。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个很结实的船。他们躺在小船上,听见流水哗哗的声响,看见满眼闪烁的星星,艾迪告诉德诺,到了新奥尔良,找到费医生,他就可以像别人一样快乐生活了。
不知走了多远的路,船进水破了,孩子们不得不改搭顺路汽车。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随身带的帐篷里。德诺的咳嗽多起来,从家里带的药也快吃完了。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呆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诺的手上,“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孩子们身上的钱差不多用完了,可离新奥尔良还有三天三夜的路。德诺的身体越来越弱,艾迪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带着德诺又回到家乡。不久,德诺就住进了医院。艾迪依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满了快乐。他们有时还会合伙玩装死游戏吓医院的护士,看见护士们上当的样子,两个人都会忍不住地大笑。艾迪给那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费医生,结果却杳无音讯。
秋天的一个下午,德诺的妈妈上街去买东西了,艾迪在病房陪着德诺,夕阳照着德诺瘦弱苍白的脸,艾迪问他想不想再玩装死的游戏,德诺点点头。然而这回,德诺却没有在医生为他摸脉时忽然睁眼笑起来,他真的死了。
那天,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两人一路无语,直到分手的时候,艾迪才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球鞋。
1、从文中找出成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听到这个坏消息,妈妈顿时 ,旁边的人也止不住的流眼泪。
(2)华华最后还是离开了小山村,离开我们这些他认为最好的朋友,从此 。
2、领悟内容,填空或回答问题。
(1)德诺是不幸的,因为他 ,德诺又是最幸运的,因为他
(2)本文的题目是《生命的药方》。这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把文中划横线的话加以提炼和概括,简单地说:生命的药方就是 (用两个字的词语回答。)
(3)有人说艾滋病是世界瘟疫,据了解,我国感染艾滋病的人已近百万。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号召人们远离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请你为此写一句广告语
(4)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艾迪是一个 的人。
(5)划出最使你感动的一句话,并写出使你感动的原因。
(6)读了《生命的药方》一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10、阅读说明文,完成习题。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茵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关于细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非常小,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
B.细菌有细胞壁,但不可以储存营养物质。
C.细菌大多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D.所有的抗生素都对细菌起作用。
【2】关于病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B.病毒一旦被排出体外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C.病毒不能完成生化反应,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D.病毒的生存能力弱,所以对人类的威胁很小。
【3】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昆虫的 “鼻子” 触角
①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秦朝死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 项羽频频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能蚂蚁集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妈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倒自刎身亡。 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 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妈蚁在宇迹上吃糖,项羽果然上了当。
②妈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其实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特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糙;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小麦德;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③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超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糜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④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噢觉器,工峰有6000多个,雄峰有3000多个;雄金电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 …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啊!
⑤触角除了有唤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竟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水中生活的仰泳蝽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1】第②一⑤自然段围绕昆虫的触角,介绍了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这句话放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A.第②自然段
B.第③自然段
C.第④自然段
D.第⑤自然段
【4】第⑤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有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瞭望塔。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片断)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 ),广泛( )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 )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下列各组词语用在文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查访 搜寻 考察
B. 寻访 搜集 考察
C. 寻访 查找 考查
D. 拜访 搜集 考查
【2】片断中标下划线的词“此”指的是________。
【3】对于谈迁来说,“崎岖和坎坷”指的是________;“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信念”指的是________。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根据这句话中的“终日”展开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____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____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____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5】用“________”画出文中揭示道理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多次的辗转,探望正在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带来的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之前,她在白天的劳碌后,每晚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一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完,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1】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1)出门在外或者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_______)
(2)衣服破烂不堪。(_______)
(3)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_______)
【2】本文讲了哪两个故事?你能概括出来吗?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儿子珍藏腰带,实际上珍藏的是 ______________。
【4】对“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的教育让儿子懂得自己的错误。
B.母亲的一大堆剥好的葵花子,让儿子无限感动,所以为自己的过错而忏悔。
C.母亲吃尽辛苦,作为儿子不能赡养母亲,担负自己的责任,所以非常忏悔。
【5】短文的结尾,有哪些好处呢?请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新冠疫情面前,中华儿女tóng xīn xié lì,打响生命保卫战。医护人员( )社区工作者( )甚至是快递小哥们都挺身而出,无私奉献。请愿书上,鲜红的手印诉说铿锵的shì yán;飞驰的列车里,载着奔赴前线的身影:湿透的kǒu zhào后,是满脸的龟裂和创伤:含着泪光的眼眸中,却透着无比坚定的神情。他们máng lù心着,与死神赛跑;他们战斗着,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长城;他们坚持着,用大爱迎来春的lí míng!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新冠疫情”中,“冠”的读音是 __________ (选序号)[①guàn ②guān]
【3】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
【4】划线的句子描写了人们抗击疫情的一个个感人的场景,我最想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 (用上古诗或者成语)。
15、阅读理解
[甲]中国的字画艺术源远流长。历朝历代,书法家、画家,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如同星月交辉,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只要你涉足中国字画的领域,你就会被中国字画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被中国字画的博大精深所感染。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看了张大千的画后,慨然说道:“艺术在你们中国。”连“野兽派”画家的代表人物马蒂斯都承认:“我的灵魂长来自东方的艺术。”客观地说,真正能把握中国字画神韵的还是中国人自己。历代那些或幼稚或淡雅或灿烂的绘画名品,本质上是书画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的形象记录。这种对话有时达到了哲学化的高度——在“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纵横笔画之间,在“微茫惨淡”“有风致、有缥缈”的笔情墨像之间,蕴含着情思,体现着“道”,表现着对人格乃至对宇宙、生命的体验。中国字画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是中华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一种表现。
[乙]我爱好音乐。我经常被那宁静如水、孔明如前的乐声所陶醉。这次深山听泉,我又产生了与聆听乐曲相同的感受。
深夜听泉,另有一番滋味。全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听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深潭。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繁衍……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我的心犹如溶于水中随泉而流,随乐起伏。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纯洁,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泉水就是大山的灵魂。我感觉用泉水荡涤过的心田,如同用音乐耕耘过一样,能开出清新、典雅的花朵。
【1】作者在甲文中的看法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文,甲评述了什么的美,乙文描述了什么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跟着自信走
我只身来到瑞士山区的游览胜地度假。下午两点钟,安顿好住宿后,我迫不及待的走出旅馆,顺着林间小道向前走。山苍苍,林莽莽,天蓝蓝,雪皑皑。一轮边缘清晰得可用刀子切割的红日,悬挂在山顶上方。我领略着旖旎的自然风光,赞叹造化钟灵毓秀。不知不觉已是四点,该回头了。我猛然收住脚步:糟糕,迷路了!
岔道上走来一对青年男女,八成是度蜜月的新婚夫妇。我正考虑向他们问个路,或干脆跟他们一块走,不知为啥,我忍住了已到舌尖的话,却悄悄扬起头,挺挺胸,脸上装扮出若无其事的自信来,转身,踏上归途。我努力在大脑记忆库里搜索每一个模糊的信息,睁大眼睛辨认岔路口每一个似是而非的标记,不时还用眼角瞟一瞟十多米远的那对年轻人——他们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走在我身后。我更自信了:没错,就是这条道!我走的从容而潇洒,沉着又坚毅。
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终于看到了旅馆的红屋顶,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晚上,坐在流淌着蜜也似的灯光的小酒吧里,我享受着第一次历险后的惬意。
【1】从短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
【3】用“迫不及待”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去哪度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更加自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享受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要是你迷路,你会选择怎么做?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悟空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对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剑砍悟空,他都毫发未损。气得铁扇公主从嘴里吐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悟空一颗定风丹,这回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悟空了。
次日,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她喝了一口茶,忽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铁扇公主喝了下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了悟空。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悟空方知自己被铁扇公主骗了。
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将真扇从口中吐出,悟空大喜过望,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悟空照铁扇公主说的口诀,将扇子变成一丈二尺长短,但他不知道变小的法子,只好扛着那大扇子走。再说牛魔王得知此事,连忙追了上来,他摇身一变,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悟空手里把扇子骗了回去。
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悟空。
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让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有删改)
【1】给本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
(1)恨之入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昏地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你对这部小说的了解,说说铁扇公主为什么对孙悟空恨之入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每次用的是什么办法?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______”在文中画出一处你认为最神奇的地方,并说说神奇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孙悟空和铁扇公主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理解。
白鹭(节选)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选文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中不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不足”在选文中指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白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达了作者对寻常之美的喜爱之情
B.“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
C.说白鹭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是因为白鹭长得像跳动的音符
D.选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给出了“白鹭是不是优美的歌”这个问题的答案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漫话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联语,雅称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最普及、最受欢迎的文学艺术形式。
关于它的起源,有五代说、唐代说、梁代说、晋代说,众说纷纭,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多数人认为,春联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时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贴春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习俗。每到过年,国内外华人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对联之所以千年不衰,之所以深入人心,恐怕与每年一次的贴春联大有关系。
春联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多为5~11言,还常配以4个字的横批;一般用红纸书写,不裱直贴;内容多与迎新辞旧、喜庆吉祥有关。如迎春咏春:“新联一副报春讯;妙对两行传福音”。
贴挂对联也有讲究。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的,所以贴挂对联时,必须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
【1】请简要地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会了飞。我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京戏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国人把京戏叫做北京歌剧。(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①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圆明园中有西洋景观。
②侵略者放火烧了圆明园。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了。
23、
小练笔。
你一定也参观或欣赏过许多美丽的地方和景色,请用你的笔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要求:1.题目自拟2.正面描写加侧面描写3.写的时候还要运用修辞手法。4.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