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绝活 眷恋 沉睡 出谋划策
B.慈详 辽阔 笼罩 肃然起敬
C.豆桨 奔赴 瞄准 碧波万顷
D.神圣 妒忌 享乐 龇牙裂嘴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C.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D.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3、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桓心 所谓 敏而好学 合久必分
B.剀歌 某人 牵肠挂肚 念念不忘
C.限制 浅显 不耻下问 流光溢彩
D.连环 孤独 兴亡盛哀 悲欢离合
4、区别字组词。
锐( ) 搅( ) 绪( ) 辈( )
兑( ) 觉( ) 者( ) 悲( )
5、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__没有人看管,我们采完桃子________把钱塞进了钱箱。
2.________知道这样大的县城找修鞋姑娘不好找,________我仍在找,________我不能辜负她对我的信任。
6、用“精”字组词填空,不能重复。
本学期课文中不少人物个性鲜明:刷子李( )的刷墙技术,令徒弟曹小三佩服至极;孙膑对马的出场顺序( )安排,让田忌反败为胜;杨氏之子用( )的语言,回应了孔君平,令人拍案叫绝。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雪白的蓑毛,那______________,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________,______,黛之一忽则嫌黑。
2.垂绥饮清露,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光溢( ) 囫囵( ) 呕( )沥( )
( )肠( )肚 ( )一律 津津( )
不( )而( ) 不求( ) 别出( )
( )不同 ( )联翩 废寝( )
(1)我爱看书,只要有空,我就会拿起书__________地看起来,甚至达到__________的地步。
(2)书中的故事情节让人__________,各种人物的悲欢离合又常常使我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①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jǐ bèi) 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②“妈——”
③“妈——”
④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⑤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⑥“我……”
⑦“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⑧“我……要钱……”
⑨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⑩“要钱干什么?”
⑪“买书……”
⑫“多少钱?”
⑬“一元五角就行……”
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⑮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rěn xīn) 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⑯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⑰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⑱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⑲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选自《慈母情深》)
【1】默读选文,根据拼音补充空缺的词语,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工整地抄写一处让你感受到“慈母情深”的语句。
【2】选文“我”的话语中使用了较多省略号,第⑧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 。
A.引文的省略
B.列举
C.说话断断续续
D.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
【3】有同学认为选文第④、第⑰自然段中的语句有语病,重复啰嗦出现“我的母亲”“立刻又”,你认为是否有语病?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第⑭自然段的写法写1~2句话,描写父母为你操劳的一个细节。
_______________
【5】“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作者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假如你就是作者,当你跑出去时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心里有哪些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莎士比亚说: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老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面词语。
(1)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
(2)千篇一律:__________________
【3】“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得到了什么报偿?那么阅读使你收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奇特的家书
10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是少数民族,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片叶子在空中翻转几个来回,缓缓地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瞎子。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呼喊她的声音……”
一时间,教室里寂静无比。我听到几个小女生抽起了鼻子。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1】填空。
多吉与母亲的家书奇特之处是:娘给多吉的信是________,表示__________;而多吉给娘的信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写出句中加点字所蕴含的感情。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多吉为娘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有哪些感悟?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三)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 )许多人一齐吹,( )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由这个寓言故事浓缩成的成语是 。故事的主人公南郭先生,使你联想到寓言故事《 》中的 。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造句。
3.文章最后一句“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中“只好”一词说明 。这个词还可以替换为 、 等词。这个结局也告诉我们 。
4.你认为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哪个选项形容他最贴切呢?( )
A.很聪明,懂得见机行事
B.很狡猾,只懂投机取巧
C.很狡猾,只懂取悦别人
D.很聪明,懂得装腔作势
5.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却能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呢?尽量多地写下你能想到的原因吧。
13、课外阅读。
南郭先生后传
话说南郭先生逃出齐国王宫后,心中十分怨恨齐湣王打掉他的“大锅饭”。但他思前想后,也想明白了:千怪万怪,只怪自己没有真本事,愧对堂堂五尺之躯。他发誓要洗心革面,挽回名声。
想到这里,南郭先生打消了种种念头,直奔终南山,找到簧管乐宗师,一头拜倒在地,泪流满面,泣( )不成声,哀求宗师无论如何收他为徒,教他吹竽。簧管乐宗师见他痛改前非,心中甚喜,更见他心诚意切,便欣然将他收为弟子。宗师对南郭先生管教极严,言传身教,精心栽培。
为了激励自己,南郭先生将“知耻后勇”立为座右铭,不管数九寒冬,还是盛夏酷暑,他总是秉烛南窗,鸡鸣而起,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才一个春秋,南郭先生已能熟练地吹奏各种曲子,并达到一流水平。“你已经学成了。”一天,宗师当着众弟子面宣布。南郭先生依依不舍地告别宗师下了山。
到了王宫,齐湣王听了后也拍手叫好。齐湣王见南郭先生不再是滥竽充数之徒,大喜过望,当即封他为吹竽技师,恢复名位,继续留用。齐湣王指着南郭先生对文武大臣说:“‘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此话不假,南郭先生便是一例。”
南郭先生连声说道:“南郭不才,‘只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罢了。”众大臣纷纷称赞:“本该如此。”
南郭先生重( )登竽坛的佳话,很快传遍了齐国。
【1】给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2】文中用了不少成语,请你把它们积累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知耻后勇”是什么意思吗?南郭先生哪些想法表明他已经“知耻”,哪些做法表明了“后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意思吗?南郭先生有什么表现让齐湣王刮目相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南郭先生的经历中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时事,立长志。
禾下乘涼梦 一梦迅一生——怀念袁隆平
新华社长沙5月23日电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老百姓把袁隆平划进自己心里。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用“ ”画出人们夹道送别袁隆平爷爷时的感人情景,我想,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15、课外阅读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 )刮风下雨( )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很多,( )我一点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 对孔雀说 听了蚕的介绍 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颜六色——( ) 谨小慎微——( )
兴致勃勃——( ) 光秃秃——( )
【5】想一想,为什么蜘蛛觉得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多一个烧饼
一天黄昏,我去家附近的小巷口买烧饼。因为经常打交道,烧饼店的女老板和我很熟。正说着闲话,一个收破烂儿的老人在我们身边停了下来,递给女老板一张皱巴巴的两元钞票。女老板很快给他装好了一摞烧饼。他拿在手里,打量了一下,似乎想查一查数。
“别查了老规矩,9个。”女老板笑道。他走了。
“你多给了他一个呀。”我yóu yù了一下,忍不住提醒女老板。“每次我都多给他一个。”女老板很平静。“为什么?”“多给他一个烧饼,你也眼馋?”女老板开玩笑。“那当然。”我也笑了,“一样都是消费者,为什么优惠他?”女老板叹口气对我说:“不仅是他,所有干苦活儿的人来买,我都会多给一个,因为他们不容易。”
“我也不容易啊。”“如果你真不容易,就不会每次都吃豆腐串儿了。”女老板白我一眼,“在他们眼里,一块钱的豆腐串可没有一块钱的烧饼实惠。他们决不会拿这一块钱去买豆腐串。因为这一块钱是他们打100块煤球拾20斤纸才能够挣来的。”
在她的辩声里,收破烂儿的人已经走远了,我也笑着告辞。我xiàn mù这些底层劳动者之间所拥有的高尚的怜悯和理解。我心里充满了一种无以言说的感动。
【1】看拼音写词语。
yóu yù xiàn mù
( ) (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告别——( ) 提示——( ) 同情——( )
【3】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如果你真不容易,就不会每次都吃豆腐串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老规矩”具体所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三、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女老板认为干苦活儿的人“不容易”在于_________________,于是每次干苦活儿的人来买烧饼,她都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女老板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些底层劳动者”在文中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说“我”感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①众所周知,人体的许多生理机能都离不开水。生活中,人们每天喝各种各样的饮料或瓶装矿泉水、纯净水补充需要的水分,而饮用白开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我们将水加热到100℃,持续沸腾3分钟,停止加热,然后自然冷却到20-25℃,就是白开水。
③别小瞧这极其普通的白开水,它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很重要的调理作用。白开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将人体内代谢出的各种毒素、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和机体的抗病能力;它还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甚至还能润滑组织和关节,使眼睛、鼻子、嘴巴湿润,皮肤柔软有弹性。
④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成的。自来水不同于其他饮料,不含糖分和热量;却含有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钠、钙、镁、铁、锌、铜、铝等。其中矿物质含量是矿泉水的1/___1___,是纯净水的10倍。因此,白开水的确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⑤饮用白开水也要讲究科学方法。首先,喝水的时间尽量在两餐之间,以免用餐时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其次,每天除吃饭外,再喝1000~1500毫升的水,大约6~8杯,才能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再有,白开水不宜长时间放置,会产生大量细菌,最好当天喝完;最重要的是,没喝完的白开水绝对不能重复煮沸!白开水重复煮沸会造成亚硝酸含量超标,人饮用后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乏力、昏迷、全身青紫、血压下降、腹痛、呕吐等症状,日久还能引起恶性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1】给文章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①段中最后一句,作者为什么要加上“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几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称什么样的水为白开水?用“ ”画出相关语句。
【4】“感冒了要多喝点白开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8、阅读。
《母亲》(节选)
梁晓声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dēng dèng)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偎(wēi wèi)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dàn tíng)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yūn yùn)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我不能够那样说……
终于,“葛里高利”又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里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的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里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照样子,填写四字词语。
虎视眈眈地瞪 _____________地盯 ____________地赏
【3】从短文中我们能看到母子俩现实中的力量是______的,但母子俩精神上的力量是______的。请从文中画出两句体现母子精神力量的句子。
【4】“葛里高利”是罗马教皇的名字,在这里作者将没收“我”小人书的民警冠以这个名号,是因为____________,但从结尾处的“笑”和“咕哝”二词中可以看出,“葛里高利”原本__________的态度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变得_____________。
【5】本文中所提到的《水浒》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分别是《红楼梦》《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 )“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支力气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外,用得最多的两种是 、 。
【3】)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
【4】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脊”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
(1)
(2)
【6】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7】第三段文字在数字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两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用“新鲜”写句子。
新鲜
(形容食物没有变质) _____________
(形容空气经常流通) _____________
(形容事物少见、稀罕) ___________
21、把下列直述句转为转述句后,用行楷体字规范抄写在空格中。
曹操说:“江上雾大,我们看不清楚,不能轻易出动。”
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快乐写作。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会画出坚固的大堤,解救被洪水围困的村民;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让警察叔叔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让违法的歹徒尽快落入法网……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请以“假如我是___________”为题写出你的美好愿望。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