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浙江丽水四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莫格里被猴民抓走后,(  )第一个赶到冷巢来救莫格里。

    A.卡

    B.巴希拉

    C.巴鲁

  • 2、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等于战无不胜

    B.当他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别人后,便下定决心,登门造访,负荆请罪

    C.他理直气壮地接受了同学的道歉。

    D.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 3、《水浒传》中在接母亲上山的路上杀死了四只老虎的是    (   )

    A. 林冲   B. 武松   C. 鲁智深   D. 李逵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反义词。 

    安全(     坚硬(   新(     热(  

     

  • 5、课文再现。

    1.在《落花生》一文中,父亲对我们提出这样的希望: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会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要尽量____________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带着问题读,还要学会抓住__________来读。

    3.《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是_________描写;“清泉石上流”是________描写。

    4.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文中,用“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呼吁我们每一位中国少年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5.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_________的损失!

    6.《松鼠》是一篇________性的文章,与《太阳》一文平实的语言不同,作者布封运用_______的语言,抓住松鼠的鲜明特点进行介绍,让我们了解了松鼠。

    7.在作者梁晓声“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一细节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在谈读书时告诉我们:要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到、眼到、口到。

  • 6、读拼音,写词语

           ēn   huì                                      píng   héng                      yǐn                                    bēng                         màn   yóu

    ( )  ( )  ( )  ( ) ( )

    xiē   liáng                     shǔ                         zhì                          zhào   yào                            

    ( )  ( )   ( )  ( )  ( )

  • 7、根据学过的知识填空。

    (1)《落花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一篇文章,围绕“落花生”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全文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采用_________的描写方法,揭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句中的“这里”指的是______,我们从这句话里体会到浓浓的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两句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__,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白鹭》)

    (5)请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词语恰当地重复填进下面句中的横线上。

    我们既要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宁要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实际上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习近平语录)

  • 8、把下列诗句、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2.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

    3.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4.__________,必自毙。

    5.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新型玻璃》选段

    夜深了,在一座(陈设、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猛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 huá huà)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 kān kàn )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用“√”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词和读音。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写一句话。

     

     

     

    3这两段主要介绍了 这两种新型玻璃,在介绍后一种玻璃时,作者运用   这两个词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 10、阅读感悟

    金蝉脱壳(节选)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1从金蝉脱壳的过程看,这段话介绍的是  ( ) 的情景。

    A. 脱壳前   B. 脱壳时   C. 脱壳后

    2从作者写的语句看出,发生变化最大的是蝉儿的(  )

    A. 翅膀与颜色   B. 翅膀与肚子   C. 肚子与触角

    3与这段话内容不相符的一个说法是 (  )

    A. 蝉儿身上颜色的变化是逐渐的。

    B. 出壳的蝉儿全身没有一处不是灰白色的。

    C. 出壳的蝉儿触角渐渐显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4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用“ ”画出。

  • 11、阅读理解。

    挖竹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每年清明节回到家乡扫墓,我便带孩子到竹林里去挖笋子。在密密麻麻的竹林里,我们亮着眼睛寻找,看到刚冒出土,还很嫩,但长得粗壮的,我们就惊喜万分地欢呼着将它挖出来,这样的笋子最好吃了。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会长出这么多粗壮的胖笋子呢?我告诉他们,胖笋子当然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坚硬的地底下,利用漫长的寒冬默默成长。暗自孕育笋芽。等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他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的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挺挺拔拔,长成一棵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听了很诧异地说,那我们不要挖笋子了,挖掉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不容易长的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头缝里的孩子们努力挣扎,努力冒出头来了。我说这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是会忘掉努力的。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中国人喜欢吃笋子,在我最鲜嫩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但是,如果我没有被挖笋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因为我有足够的力量往上伸,往上长,只要我能够超过身边的长竹子,我就能得到雨露,也能享受到阳光。然后我要跟着同伴们在寒风和烈日下磨炼,等我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点点头,默默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更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真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忍精神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的内容,可知竹子的用途有( )

    A.可以食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太阳。

    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3】读文章画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材料一:

    来,喝杯水吧!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人到底为什么要喝水呢?因为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水实在太重要了!人体内无论是细胞、血液或是淋巴液等,都是由水构成的。水占一般人体重的60%-70%,孩童更高达80%,老年人也有50%左右,所以水是构成身体的重要成分。水不但帮助我们进食、吞咽及消化,身体也需要水分来运输养分、排泄废物、调节体温,所有器官运作与生理活动都需要水。通常人体只要少了1%的水分就会感到口渴,失去10%则会对身体有害,若失去20%的水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人可以好几个星期不吃饭,但是不能好几天不喝水,水对于身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医学已证实,若长期体内水分失调,容易引发疾病。口渴是身体缺水时所发出的最后警告,所以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就如同不要等到生病才保养身体,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来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喝什么水最好呢?最好的水其实就是白开水。市面上虽然有各式各味标榜多功能的机能水,却未必是补充水分最好的来源,比如运动饮料虽然可以帮助补充运动流汗所流失的电解质,但含有不少的糖分。所以,除非有特殊的需求,不然平时应该多喝白开水,虽然平淡无味,却最能帮助新陈代谢,对身体最没有负担!

    材料二:

    不能只喝饮料

    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喝白开水?饮料也是水,喝饮料也是可以的。”难道真的就可以不用喝水了吗?喝饮料的确可以补充水分,但市面上贩售的各种饮料,几乎都是高热量、低营养,而且添加了色素、人工香料及防腐剂等化学物质,长期摄入这些高热量的饮料,不但容易发胖、影响发育,还会进一步影响健康,惹病上身!爱喝可乐和汽水的小朋友尤其要特别注意,因为汽水里面含有磷酸盐,喝多了会妨碍钙质的吸收,也会造成骨质的流失。科学家的研究指出,若将含糖饮料代替白开水来饮用,患糖尿病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两倍;不仅如此,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的机会也会大大提高,还可能引发过敏及哮喘。喝饮料不喝水,这个小小的坏习惯,却可能带来日后的大麻烦。

    【1】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法是(     

    A.喝饮料

    B.喝牛奶

    C.喝白开水

    D.喝果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口渴表示身体缺水,若置之不理,可能会伤害身体

    B.运动饮料能补充电解质,是运动后最好的水分补充

    C.汽水里面含有磷酸盐,喝多了会妨碍钙质的吸收,也会造成骨质的流失

    【3】根据阅读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完成表格。

     

    体重(斤)

    身体中水分(斤)

    结论:______________

    奶奶

    96

    _______

    爸爸

    135

    _______

    72

    _______

    【4】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小朋友认为喝饮料也可以解渴,所以多喝饮料没关系。如果以后碰到这样的小朋友,你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讲了两个要点:“水对人体很重要”“不能只喝饮料”。为了让大家主动喝白开水,你认为在内容上还可以做哪些补充?

    _________________

  • 13、课文片段阅读。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这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反映了什么?

    3.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垃圾袋。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全国餐饮行业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暂不禁止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

    材料二 可降解塑料指一种在自然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完全降解为环境无害物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种类型:从原料看,可降解塑料既可以来自石化原料,也可以来自生物质材料;从降解机理看,可降解塑料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从降解效果看,又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这么多种可降解塑料,哪一种才是消费者可以选择使用的呢?当然是“全”降解,因为它的降解产物对环境无害。目前市场上技术路线较为成熟、产业链基础较好、标准检测体系较为完备的主要是全生物降解塑料。这种全生物降解塑料在土壤、沙土等自然环境中,或在厌氧消化等特定条件下,由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甲烷、水、矿化无机盐以及微生物死体等。

    那么“全”生物降解就是百分之百降解吗?不是的。从降解比例而言,依据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生物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率达到90%以上即认为是“全”降解。因为在堆肥、土壤等环境条件中发生降解时,生物降解塑料所含有机碳有一小部分(小于10%)变成了生物死体或矿化无机盐。

    全生物降解塑料会在使用过程中降解掉吗?不会的!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包括光、氧、热、水、生物与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尤其是微生物必不可少。而在日常使用中这些因素不会同时得到满足,因此大家不用担心全生物降解塑料在使用过程中降解掉。

    材料三

    图一 三类传统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图二 四种环保型替代品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内容,2021年1月1日起全国暂时允许使用的产品有( )

    A.一次性塑料棉签

    B.连卷袋、保鲜袋、垃圾袋

    C.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D.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下列对于材料二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可降解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降解为环境无害物。

    B.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类型,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C.从降解比例而言,生物降解率达到100%才算是“全”降解,否则算是部分降解。

    D.“全”生物降解塑料只要在具备光、氧、热、水、生物的条件下就能完全降解。

    【3】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三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环卫工人提醒居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对环境危害大。

    B.环保专家告诉市民,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的降解物对环境无害。

    C.超市收银员对顾客说,纸袋跟环保布袋一样经久耐用,完全可以循环地、永久地使用。

    D.外卖小哥对食客们说,竹木筷和竹木刀叉勺等竹纤维制品,它们材料纯天然,可降解。

    【4】为响应新版“限塑令”,学校准备举行“减塑”环保宣传活动。现在要制作一张主题为“我们是‘减塑’行动派”的公益海报,海报的插图部分已经做好,请你写几条呼吁广大师生和家长加入“减塑”行动的具体建议,作为海报的宣传语。要求: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作答,贴合主题,语言简练,不少于四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5、大自然的语言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1第一小节讲述的大自然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节讲述的大自然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小节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第二小节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 16、请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毛泽东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  )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  )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否则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毛泽东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毛泽东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毛泽东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毛泽东边说边笑嘻嘻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  )和智慧,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教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毛泽东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毛泽东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  )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毛泽东从容地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也不错。

      毛泽东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了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毛泽东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讲故事了。

    1我能在文中括号里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造句。

    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我知道文章讲了毛泽东小时候的三个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组学习的课文及平时的阅读,说说你对毛泽东的了解: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课文片段。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xiá       ),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méi       )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楼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按顺序在横线上填写汉字。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描写了____________这个时间看到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的情景。

    【4】本文动静结合,请摘录一个描写很多种鸟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画méi( )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楼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是对鸟的____________态描写,从它的鸣叫,感受到它的____________

    【6】把成语“应接不xiá( )”的意思用生活中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语段阅读。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好,还是用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填空。

    韩愈也是一位______________,他认为用“______”字更好些,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画“____”的句子,选出下面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

    B. 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

    C. 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

  • 19、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第一哨”热血铸军魂

    被誉为西北第一哨的新疆白略巴边防哨所,位于祖国西北边唔,防区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接壤(rǎng)。这里气候严寒,交通闭塞,每年大雪封山长达6个月之久。雪海孤岛的边防官兵常年守卫着祖国172公里的边防线。

    天色微亮,第一缕晨光越过山巅的峰顶,照在西北第一哨的岗亭上。当你站在两位年轻战士的身旁,可以看到壮美的自然景观。特别是秋天,河谷内金黄的杨树叶,山脚下火红的桦树叶和淡黄的落叶松针叶,山岗上一片褐红的草甸,再配以白雪覆盖的雪峰、飘着白云的蓝天,构成了一个奇妙的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更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驻守在这里的白哈巴边防连官兵。自19629月建连以来,一代代官兵,训练、巡逻、站哨,是他们一日的主要生活内容。他们56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西北边陲。在他们脸上,看到永远书写的是坚毅与忠诚。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是连队的优良作风、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是人民对连队战士的夸赞!连队建站之初,老一代戍边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挖地窝、筑工事、搭建简易木房,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连队官兵不畏艰难困苦,始终牢记使命任务,积极练兵备战。如今,边防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4G信号己覆盖营房的各个角落。连队大力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架设边境管控信息系统,对边防线实施全天候监控,有效提升了连队备战执勤和边境管控能力。

    白哈巴边防连不仅严守边关,还热心为当地群众服务。一次,一位牧民的孩子发高烧,执勤的官兵二话不说,马上把孩子带回连队及时治疗。这样的故事在边防连举不胜举。连队先后与村里20多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科技兴农等活动,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针对冬季牧民看病难就医难的实际,连队每周派军医走村入户义务巡诊,免费送医送药,修建具有现代风格的便民理发室,开通便民澡堂便民医务室,受到驻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连政府。与牧民融洽和谐的关系让连队完成边防任务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坚强后盾。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是诗人李白对新疆天山周边天气的描述,突出古代军旅生活的苦寒。如今,这里早已是今非昔比。在这里,能处处感到春潮的涌动,那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身影;在这里,能处处看到山花的烂漫,那是有西北第一哨戍边守疆战士热血铸就的军魂!

    摘自《央广网社会》报道(有删改)记者赵清建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闭塞:________

    (2)举不胜举:________

    2“”在第②自然段中画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

    4文中第③自然段中连队的优良作风内容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

    B. 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

    C. 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

    5从第④自然段中摘录一个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________

    6读文章结尾段,根据理解做简单批注。________

    7文章首尾呼应,这样表达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巧妙过渡 B. 承上启下 C. 总结全文 D. 结构严谨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2.松鼠跑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3.黄鹂的住宅难道不漂亮吗?(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 21、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训练营。

    (1)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造句)

    造句:  

    (2)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3)我喜欢的桂花。

    扩成比喻句:  

    扩成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题目:未来的学校

    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一个未来的学校,它不再是你熟悉的样子,而是一个充满高科技与创意的奇妙世界。未来学校什么样?你遇到了谁?你在这里经历了怎样的学习或冒险?请开启一段属于你的未来之旅,并写下来。

    要求:(1)内容要具体,想象要丰富,写出真情实感。

    (2)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

    (3)请不要透露你的姓名、所在学校及班级。

    (4)字数要求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