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课文说法的选项全对的一项是( )
①《杨氏之子》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表现了杨氏子的机智聪颖。
②《威尼斯的小艇》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美丽风光。
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指作者杜甫听到朝廷收复失地后,要白日里饮酒放歌,趁着年轻好回到家乡。
④《刷子李》通过“曹小三”这个人物,正面写出了刷子李粉刷技术的高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埃及胡夫金字塔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一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作比较
C.下定义
D.列数字
3、下列谐音歇后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咸菜烧豆腐——言(盐)而无信
C.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D.用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4、比一比,再组词。
惶( ) 胎( ) 疆( ) 腾( )
煌( ) 跆( ) 缰( ) 藤( )
5、读拼音,写词语。
wū yán chōnɡ zú bàn lǚ yú lè bèi sònɡ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iān xiě cí xiáng líng hún xiāng piāo shí l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1.他的这套说辞,彻底rě nǎo(________)了爸爸,于是,爸爸就惩罚他,让他去面壁思过。
2.他一不小心huá(_______)了一下,摔倒了。
7、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_____________。
(2)那___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______,那____的长喙,那_____的脚,_____________则嫌长,_______则嫌短,________则嫌白,__________则嫌黑。
(3)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______,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______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_______为白鹭设计的_________。
(4)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8、欢聚一堂(写出同一读音的不同汉字)。
mò hé
唾( ) 干( )
( )尾 ( )水
淹( ) 杏( )
( )生 ( )花
寂( ) 温( )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操纵自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画线的句子用一个成语代替是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片段选自美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片段的中心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片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作者运用了 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牛郎织女(一)(节选)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眼中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哥哥和嫂子的____和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_____。他们是封建制度的一个缩影,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封建社会的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短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美文,做题。
萧伯纳与小姑娘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戏剧家。有一次他在前苏联访问时,遇到一位小姑娘。小姑娘长得白白胖胖,一对有神的大眼睛,头上扎着一个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萧伯纳非常喜爱这个孩子,竟同她玩了许久。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说完,萧伯纳暗想:当小姑娘知道是与一位世界大文豪玩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您就是萧伯纳伯伯?”“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可是,您怎么会说自己有多了不起呢?请你回去也告诉您的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位苏联小姑娘安妮娜。”
萧伯纳听了,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不禁一时语塞。回家的路上,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我( )离开了苏联,( )小姑娘给我的美好的东西,却永远留在我心里。是啊,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小姑娘真是我的一位好老师呀!”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语塞:________________
自以为是: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的括号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萧伯纳对小姑娘所说的话,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小姑娘对萧伯纳所说的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
【4】小姑娘与萧伯纳的对话很_________,却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后,这位小姑娘和大戏剧家萧伯纳,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草船借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课文时,我们要会同原著进行对比,请找出下面文字在文中对应的语句。“箭如雨发”对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对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断。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最能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是围绕“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4】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 训)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 娇 骄)健,四肢(轻 清 青)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 拢 垅)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晾)。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 座)着,(像 象)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 瓜)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选出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松鼠不是肉食动物的原因。
____________
【3】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原因。
____________
【4】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
15、仔细读课文,根据“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这句话回答问题。
(1)“三贯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贯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会三种本领的人。( )
③21世纪的人才是一种综合型人才,是适应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 )
16、课外阅读
__________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念,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他郑重宣布(大徒弟 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括号里的正确答案上画“——”。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的神情分别是:大徒弟_____,可见他______二徒弟____,可见他________。
【4】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______。
【5】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__;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__。
【6】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 _______。
17、课文片段阅读。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1】用文段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试着比较与下面句子的不同。
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织女不喜欢天上的“富丽堂皇”,喜欢人间的生活,你对此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你知道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合理利用时间
材料一:据调查,200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有超过15%的人在熬夜,其中一部分人经常熬夜学习。实际上,熬夜对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材料二: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
①首先,要合理分配时间。我们可以尝试按照一定时间段把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连续记录一周左右,再按照学习、活动、聊天等方面做分类统计,之后根据统计结果重新安排学习、活动时间。
②其次,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如果做过时间统计,我们就会发现每天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利用。例如,坐车回家时,可以和同学商讨综合性学习的小组计划。
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会使用高效的时间。据生物学家研究,一天中高效的时间段一般是清晨起床后、8:00-10:00、18:00-20:00、入睡前1小时。( )我们抓住这几个时间段专心地学习,( )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1】如材料一中所示,熬夜对人的身体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困倦疲惫
B.视力下降
C.身体素质差
D.失眠抑郁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采用了的_______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二第③自然段,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判断,做法合理的打“√”,不合理的打“×”。
(1)李明同学认为学习、活动等时间无须合理分配,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还经常熬夜写作业。______
(2)杨红同学离学校较远,她每天利用上下学坐车的时间听英语录音,提升听力。______
(3)王政同学晚上学习通常选择18:00-20:00这一时间段,人睡前还要读一小时书。______
【5】张亮同学为取得好成绩经常熬夜学习。面对这种现象,请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对他进行劝说(至少提出两点建议),语句要清楚、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①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②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 )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渑池之会”写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例子,改写句子。
例: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
雨水把我的衣服打湿了。
①我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阵狂风刮倒了路旁的那棵高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改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岸英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用恰 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23、活动二:习作
习作要求:
写自己成长中的一件事,或喜悦、快乐、幸福,或烦恼、悔恨、忧伤……总之,表达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感受,不少于400字。
习作指导:
1.选择材料。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中选择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来写。
2.围绕所选择的材料,确定题目,也可以灵活自拟,只要围绕主题即可。
3.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注意心理描写,写出自己在事件中的感受。
评价:☆☆☆☆☆(自我评价,也可以请同学、老师、家长来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