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人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合适的是( )
(1)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 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
(2) 的星光下,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
(3)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 。
A.居然 微弱 搜查
B.忽然 虚弱 察访
C.忽然 微弱 察访
D.忽然 软弱 查看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子之歌(节 选)》、《和平宣言(节选)》与《圆明园的毁灭》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之情,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朗读基调是赞颂的。
C.朗读第2~4自然段时应体现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
D.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要带着悲愤的语气,体现出痛惜、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闯进、儿是、统统、任意”等关键词要重读。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正确的排序是( )
坚:①不动摇;②结实,硬,不容易破坏;③坚固的东西或阵地。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2)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勇敢坚强,不要灰心丧气。( )
(3)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无坚不摧。( )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4、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社会秩序安定。民风良善,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个四字成语)
2.清代朱用纯所著的《朱子治家格言》中,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果实:“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_____。”这首《___________》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___。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_____________。
5、我会根据本册语文书中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这些题目。
(1)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诗人雷震在诗中描绘了小孩“牧童骑牛吹笛”的情景;一首诗就是一份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从军行》中战士的豪情壮志。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既是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标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置问题的态度,显示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露从今夜白, ___________________ 。”季羡林老先生以此为题写下了一篇散文,表达了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3)《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可以用文中的这句话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同世而立。”《杨氏之子》中杨氏子巧妙地对孔君平进行了反击,他说:“_______________。”
6、补全本单元所学四字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 ) ( )痛哭 ( )( )人海 一如( )往
失( )( )魄 ( )( )欲聋 千变( )( )
得意( )( ) ( )( )及待 手脚( )( )
1.上面的词语中形容聚集的人极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词语是 ABCC式的,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再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
3.我考试考了满分,回到家就___________________地告诉了妈妈,一副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选词填空)
7、巧辨双胞胎(比一比,组成词语)。
吏( ) 瓤( )
史( ) 嚷( )
杷( ) 膜( )
耙( ) 模( )
8、基本技能:按要求写句子。(9分)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小树挺立在校园中。(改成比喻句)
(3)锡兵怎么会忘记自己的职责呢?(改为陈述句)
(4)加标点:( 6分 )
国王问汤姆 你父母是什么样的 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 汤姆说 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 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 也不比别人小
你到我的宝库里拿点金银给你的父母 国王笑着说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
①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山洪咆哮,狂奔而来……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画面。
②2016年6月16日深夜,一心牵挂着村里灾情的黄文秀,在开车赶回村里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这个30岁的年轻姑娘,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③1989年,黄文秀出生于百色市田阳县一个农民家庭,2008年考入山西长治学院思政专业,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文秀学习刻苦、勤奋努力,本科毕业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2016年硕士毕业后,理想高远、心系家乡发展的她,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选择,毅然返乡,作为选调生进入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2018年3月,她来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
④百坭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472户中有贫困户195户,且全村11个自然屯儿(村庄,多用于地名)散落在大山深处,有好几个屯儿离村委10公里以上。“穷了那么多年,能脱贫吗?”“一个女娃娃,能行吗?”……面对村民质疑,黄文秀没有退缩,知难而上。贫困户一次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到了贫困户家里,她不再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忙扫院子;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哩!”慢慢地,黄文秀的热情打动了大家,村民们接受了她。
⑤为了解决村里的道路问题,她实地勘察,带着村干部做方案、拿对策,积极推进;为了解决山里的产业问题,她和群众一起学经验、找路子,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为了打开销售渠道,她千方百计带着全村发展电商,仅砂糖橘去年在电商平台就销售2万多公斤,销售额22万余元……黄文秀到任时,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为22.88%;2018年,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贫困发生率降至2.71%。
⑥“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出贡献。”这是黄文秀当年入党申请书上的话,她始终践行这份庄严承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⑦黄文秀牺牲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荣誉称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组委会对她这样评道: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zhui)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
(2)千方百计: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全面而准确的一项是( )
A.黄文秀担任深度贫困村百坭村第一书记后,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村里的道路建设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许多群众远离贫困,她却牺牲在扶贫工作之路上,她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B.黄文秀担任深度贫困村百坭村第一书记后,经常走访贫困户,千方百计帮助百姓脱贫。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许多群众远离贫困,她却牺牲在扶贫工作之路上,她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C.黄文秀担任深度贫困村百坭村第一书记后,千方百计带着全村发展电商,销售砂糖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许多群众远离贫困,她却牺牲在扶贫工作之路上,她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3】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的“毅然返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毫不犹豫地返回长治市。
B.毫不犹豫地返回百色市。
C.毫不犹豫地返回百坭村。
【4】在文章第④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村民们逐渐接受了黄文秀”原因的语句。
【5】黄文秀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写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用“感动中国”颁奖词作结尾,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食料或废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②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③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1998年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取水口,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④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级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要抵制“白色垃圾”,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要采用经济手段。
【1】下列关于塑料袋的介绍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塑料袋在地下超过200年就会腐烂降解。
B.塑料袋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自然降解的。
C.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物理产品。
D.塑料袋的处理除了挖土填埋还可以高温焚烧。
【2】根据作者的意图,有效减少塑料袋使用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
A.征收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一定的税款。
B.商店向顾客提供塑料袋,但是需要付费。
C.进行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宣传,并收取使用费用。
D.向市民免费赠送布袋,号召少用塑料袋。
【3】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
A.举例子、列数字,说明了塑料袋对动物的危害。
B.打比方、作比较,说明了塑料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C.举例子、打比方,说明了塑料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列数字、打比方,说明了塑料袋对海洋动物的危害。
【4】文章第1自然段中提到“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似乎”这个词可以删去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天,小明和爸爸要去超市购买大量日用品,爸爸嫌麻烦不打算自备购物袋如果你是小明,结合这篇文章你会如何说服爸爸自备购物袋?(至少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逃难(nán nàn)的人流中,一位母亲带着她3岁的孩子,随着人流向远方走去。这位母亲把最后的一点干粮磨(mó mò)碎,喂给孩子吃,看着孩子瘦弱的小脸,禁(jīn jìn)不住落下泪来。她知道,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半个月的饥寒交迫,令她的身子极为虚弱。她怕自己支撑不住,最后孩子也无法活命。想来想去,这位母亲抱着孩子走到一位逃难的人面前。这个人,是她家以前的邻居,是个医生,为人非常善良,她知道,如果现在把孩子托付给他,他一定会把孩子养大成人。
“我一辈子感激你,”母亲给这位邻居跪下了,“请你带着我的孩子一起逃命。”
“不,我不能答应你。”邻居为她和孩子简单地检查了身体状况后,拒绝了她,“我的事情已经够麻烦了,我帮不了你的忙。”
母亲只好抱着孩子,重新上路。
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倒在路边,再也起不来了。可是,这位母亲却奇迹般地带着孩子,穿过边境线,住进了难民营。
在难民营里,她又遇到了那位邻居。“你和孩子都需要支撑。”那位邻居说,“只有你们互相支撑,才能母子平安。”这位母亲此时才明白了邻居的好(hǎo hào)心。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通读全文,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饥寒交迫”中的“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谈谈邻居为什么拒绝了这位母亲的请求?
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这位母亲起先觉得自己快支撑不住了,最后却奇迹般地坚持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请写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的主要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标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的舅父故事讲得怎么样?请用几个成语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有一种爱,带我们走远
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位运动员,她并没有获得金牌,却让世人为之动容,她就是体操赛场年龄最大的选手,33岁的丘索维金娜。
②丘索维金娜出生于1975年6月,1991年至2008年,6次参加世锦赛,赢得7枚奖牌;5次参加奥运会,1992年夺得团体金牌;3次参加亚运会,2002年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冠军、平衡木亚军……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而奇迹背后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最柔软而坚强的心,为爱无悔付出的感人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得白血病的儿子阿廖沙。
③1996年,丘索维娜参加完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退役,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三年后,活泼可爱的儿子阿廖沙出生。然而,2002年,一纸诊断书几乎摧毁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为了支付儿子昂贵的医药费,丘索维金娜毅然决然地选择复出,并尽可能多地参加比赛,争取赢得奖金的机会。这位本来专攻跳马项目的选手,从26岁起,努力使自己变成了全能型运动员,每次都能够参加所有的比赛项目。她本来只是一名身高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女子,为了儿子,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儿子,她就会激情饱满地在赛场上拼搏。她为儿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丘索维金娜说:“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④母爱,千丝万缕,牵动着我们每一处神经。母爱能让一个人走多远?33岁的丘索维金娜会告诉你。
【1】文章结尾画横线处是________
A.反问句
B.设问句
【2】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用“只要……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丘索维金娜没有获得金牌却让世界为之动容,是什么原因?在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后面打“√”。
(1)她很爱国,这么大的岁数还为国争光。( )
(2)爱儿子,为儿子付出一切的精神打动了人们。( )
(3)在每一个项目上表现都非常出色,让人们为之动容。( )
(4)她33岁的“高龄”仍然驰骋赛场,为荣誉而战的精神值得钦佩。( )
14、带着问题来读书。
(1)《松鼠》这篇课文的作者布封是____世纪________(德国 美国 法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生物学家 B.博物学家 C.作家)。这篇课文就选自他的巨著____________。
(2)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这篇课文就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写松鼠的。课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充满气泡的建筑》,完成习题。
充满气泡的建筑
①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而修建的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一个充满了魔幻色彩的气泡王国。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宏大、构造复杂、技术最全面的膜结构工程。它的外层结构由1437块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组成,营造出极具魅力的视觉效果:无论站在场馆内外任何角度,都能看到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半透明的水泡,却看不到一根多余的钢梁。
②那些水泡和钢梁融为一体,是基于怎样的设计原理?其实,这个淡蓝色的方型建筑,隐藏着自然界中一个关于气泡的秘密。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罗德·开尔文就提出了这个“气泡理论”:由14边形的三维结构球体组成的结构,接触界面最小。这一理论最终帮助“水立方”形成了复杂的节点,成为其庞大钢结构体系的依托。
③“水立方”的建筑规模宏大。A.它的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约30米,外层膜结构共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展开面积达26万平方米。
④尽管“水立方”是一个全封闭的室内场馆,但巧妙的设计让它能够自如地“呼吸”:在屋顶设置了自然排风机,8个自然通风口可实现馆内外空气流通,这样就能将建筑空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自然通风,保证17000人观赛时的透气问题。
⑤“水立方”的外膜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材料,它具有自洁功能,本身比较光滑、不易沾染灰尘。除了遇上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一般情况下,自然降雨就足以使之清洁如新。
⑥“水立方”的外膜材料具有不浸水性,雨水滑过,不留水痕。与此同时,“水立方”专门设计的雨水回收系统,一年回收的雨水量为1万吨左右,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⑦在“水立方”的表面,散落着许多闪闪发光的亮点,这些亮点是可以控温的镀点。B它们就像小小的遮阳伞,起到隔离、反射光线的作用,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挡在场馆之外。阳光负荷很少的北面,镀点密度疏一些,而在西面和东面,由于入射阳光较强,镀点密度就相对高一些。要想让“水立方”保持凉爽的温度,这些小小遮阳伞的分布就必须十分精确。设计者以北京市近30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进行精密计算,终于确定了每一张薄膜上所需键点的面积。
【1】文章围绕“水立方”的特点,主要抓住其视觉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水回收、温控设计等方面来说明。(填序号)
A.透气通风 B.建筑规模 C.设计原理 D.有自洁功能
【2】“水立方”的外膜材料具有哪些优点?下面哪一项表述不正确( )
A.能自然通风散热
B.具有自洁功能,本身比较光滑、不易沾染灰尘
C.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材料
D.具有不浸水性,雨水滑过,不留水痕
【3】文中画“ ”句子中,A句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B句采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举例子
【4】第②段中画“﹏﹏”中“关于气泡的秘密”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精密”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诚实的孩子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得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
一天,得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做客。
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朗诵的故事很优美,很动听。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
这时,得米特里耶夫亲切地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
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得比你写得更好。”
得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有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
可是,屠格涅夫却把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一走,妈妈就把儿子打了一顿。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小笨蛋,怎么在刚才那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而说别人好呢?”
屠格涅夫一点也不害怕,他大声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你难道让我做一个说谎话的孩子吗?我才不呢,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妈妈,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气消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呀!”
(1)把这篇文章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屠格涅夫的妈妈在客人走了以后生气地打了屠格涅夫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她后来又很高兴了?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屠格涅夫说什么?
17、阅读短文。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际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太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请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 请,可女人摇摇头,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代 带)孩子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枝荷叶。原来女人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枝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天,就妥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稀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jiàng xiáng) 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 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文中括号内选出合适的拼音或字词,在下面画“——”。
【2】写出第4、5自然段的意思。
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
第5自然段: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①“我家独特的风景”指什么?
______
②概括地叙述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__________
③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
④“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
18、阅读。
落花生(节选)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花生的______________。
【2】选文将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比较,突出了_________。
【3】下列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的内在很可贵,它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果实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
【4】你身边是否也有像落花生一样的人?举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
19、延伸阅读
一生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地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且从不练习。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发型。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锁上了。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上大学的费用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离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你。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建议,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痛击着你的心。
你哭了……(有删改)
【1】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文末“你哭了”是因为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
B.事情发展
【3】文章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来叙述母亲一生为孩子所做的事情。
A.拟人
B.排比
【4】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岸英是我的儿子。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认真倾听和注视着作报告的校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书”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明小天使”活动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解释下面词语。
灰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艰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