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正确的选项是( )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2、 ,关山阵阵苍。 ,落日故人情。诗句的前一句分别是( )
A.古台摇落后 笛中闻折柳
B.五月天山雪 装点此关山
C.雨后复斜阳 浮云游子意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及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诲(huì)人不倦(教诲)
B.默而识(shí)之(认识)
C.心到最急(jǐ)(要紧,重要)
4、读拼音,写汉字。
朗sòng(_____) háo(_____)迈 xiàn(_____)量 kǎi(_____)旋 shuāi(_____)老
suǒ(_____)碎 期kān(_____) jiù(_____)妈 kuī(_____)探 quē(_____)少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水浒传 (chuán zhuàn) ________
挨打挨骂(āi ái)________
北风怒号(hào háo)________
6、读句子,完成练习。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给”指的是________,“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歌词表达的意思相似。
7、在下面这段话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4分)
(1) 同学们 你们今天交的作品有剪纸 书法 绘画 雕刻 等等 可真丰富 张老师说
(2) 你先别走 李军说 要下雨了 把伞带上
8、运用自己掌握的关联词语填空。
①(________)我不是班级干部,(_________)我也要关心爱护班级。
②(________)有了这奇山异水,(_________)张家界便成了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
③(________)明天不下雨,我们(_________)去游玩。
9、 背书
上学时,我是住校生,喜欢早早地起来到校园背书。那时没有手表,一觉醒来,便不敢再睡。有时起得太早,开门一看,天上繁星点点,亮亮的月儿还挂在半空中。轻轻地掩了宿舍的门,走过校园那条长长的甬道。月光下的校园,影影绰绰,迷迷蒙蒙,一片肃静。不到起床时间,学校不供电。所以我早起背书时,手里便提一盏煤油灯。我的煤油灯是自己做的。一个普通的墨水瓶,一绺(liǔ)棉纱,一枚废弃的平板车轮胎上的气门芯。气门芯当灯芯,上边有螺母拧上拧下,灯光便可大可小,可明可暗。为了防风,我又在煤油灯外翠了一圆肚短颈的玻璃罩。有时,一阵夜风吹来,上了罩的煤油灯,闪闪烁烁,提着它,真像提着一颗星星在走。
我是个爱静的人,( )是早起背书,( )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我选中了校因墙角的一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的圈栏,薄薄的雾气,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诵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一首一首,一页一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我琅琅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渫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娥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清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及时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的速度。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描写了作者在冬天背书的场景,想象当时的画面,我能从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句式,写句子。
一首又一首唐诗,从我琅琅的读书声中背过去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从我背的一页页书中翻过去了。
一____又一_____,从_________过去了;一______又一_______,从________过去了。
【6】本文作者爱读书背书,古人对读书也有深刻的见解,比如末朝朱熹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钱很紧”中的“紧”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钱很紧”,但是家里仍然凑钱给“我”缴学费,这表现出____________。
【2】由“十分心酸”“心酸的哭”可以看出“我”是个懂得____________的孩子。
【3】“新滋味”指的是( )
A.对生活的艰辛的深刻感悟。 B.对家乡的思念。 C.对母亲的思念。
【4】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平谷大桃
①平谷区是全国大桃生产第一区。素有“桃乡”之美称。大桃种植面积达22万亩,在那桃花盛开的时节,壮观的桃花海相当于32个西湖。这里从三月底至十一月底均有鲜桃销售,每年产量达2亿千克之多;拥有黄桃、白桃、蟠桃、油桃四大系列218个品种。
②平谷大桃不仅销往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到亚、欧等洲十几个国家,被评为全国知名的商标品牌,被欧盟确定为进入欧盟10个中国农产品之一,成为欧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③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规程是平谷大桃驰名中外的原因。
④独立水系,水质优良。平谷境内多河流,共有常年河和季节河10多条,年平均径流量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属于独立水系,且水质好,无污染,有“神水”之称。
⑤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平谷三面环山,呈西南开口的敞开型地形,绵延百余公里的山前暖带非常适合果品生产。这里平均光辐射总量为每平方米5103焦耳,平均日照率为58%,且处于长波辐射地带,昼夜温差大,有效形成了大桃糖分和养分的积累。
⑥土质独特,营养丰富。平谷平原由沟河和海河冲击淤积而成,属于微酸性沙质透气性土壤,加上周围群山储藏着大量富钾火山岩这一独特的地理特征,不仅适合大桃生长,而且还天然为桃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微量营养元素。
⑦平谷大桃严格按照大桃标准化技术规程的要求生产,科学疏花疏果,加大农家肥料施用量,尽量少施或不施化肥,杜绝使用化学农药,确保了果品生产的内在品质和食用安全性。平谷大桃在出口商检时百分之百合格,无一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
【1】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平谷大桃: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平谷大桃驰名中外的原因之一,这“独特的地理环境”包括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谷大桃科学疏花疏果 B.平谷大桃一律使用农家肥料,不施化肥
C.平谷大桃杜绝使用化学农药 D.平谷大桃在出口商检时,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
【5】第③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平谷大桃是平谷人引以为傲的特产。我们的家乡莒县有什么令你引以为傲的特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至少两种)简单介绍给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 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上面的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出自《_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__
【2】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愿意……就……”写一句意思明确、通顺的话。
愿意…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1】《绿色蝈蝈》的作者法布尔是国著名 学家。
【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哪个方面的习性?是什么样的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色蝈蝈为什么偏爱蝉的肚子?
14、综合运用
【材料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彻底火了,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作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调查数据。
《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武亦姝,人们纷纷对她表示赞赏,但也有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三,下列诗句属于“造境”的一项是( ),“写境”的一项是( )
A.青海长云暗雪山 B.春风不度玉门关
15、读懂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节选自《圆明园的毁灭》)
【材料二】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同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见此情形,另一个装满了箱箧(qiè)。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节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删改)
【材料三】近期有人大代表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对此国家文物局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2日)
【1】请结合【材料一】,揣摩【材料二】中加点词的意思和表达效果,完成批注。
【2】下面对三则材料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合【材料一】可知,【材料二】中的“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
B.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C.重建圆明园虽然不会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但是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
【3】围绕“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话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晒书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
“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 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 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 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 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 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 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 “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 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 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 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 年 6 月 2 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 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 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 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
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 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 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 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___________、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中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草船借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早寨调来六千名弓驽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插鼓,一边大声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用“ ”找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写下来。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4】鲁肃的“________ ”和诸葛亮的“______”形成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下列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解释正确的是( )
A.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
B.诸葛亮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
D.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18、阅读
父亲的“柔软”
①清展,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体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鄘,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解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④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解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的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⑤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⑥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内,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要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海黑的蚊怅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⑦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1】用简短的话概括两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3】选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4】仿写句子。
父爱如山,造就我坚韧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选文将拳师父亲“满脸横肉,彪悍异常”的形象和他为孩子们捉萤火虫的慈爱浪漫之心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父亲的”柔软”。 _____
②“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是解释说明的作用。____
③文段中“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_____
【6】父母的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她的照耀和温暖,面对父母之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回报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看不见的爱(节选)
①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那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④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蹲下 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⑤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
⑥“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⑦“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⑧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漫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⑨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往回走。
⑩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我”为什么想教那孩子怎样打瓶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④自然段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短文中画“ ”的句子包括了对孩子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__________,但小男孩__________,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故事的美好结局。
【5】短文中母亲说:“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话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删去吗?( )
A.不可以,它使文章有了完整的结局,证明了孩子坚持去做,最终获得了成功。
B.可以,这篇短文是写母亲无形的爱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些画蛇添足了。
【7】发挥想象,故事中的男孩以后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老师每天的工作都很沉重,但他们毫无怨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改为把字句。
那巨大的看板,挡住鹭鸶回家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陈述句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我们在这里遗失了蓝色的一个湖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写句子
①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缩写句子)
②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了。
23、作文。
题目:二十年后的学校
提示: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留下我们无数美好的童年回忆。二十年后我们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呢?环境会有什么变化?老师们的工作、同学们的学习有什么变化?……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到二十年后的学校去看一看吧!
要求:大胆想象,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写下来。叙述要有条理,语句要通顺。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