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湖北天门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对语文知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写说明性的文章,语言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但是无论哪种风格,对事物的描述都要准确、清楚,不能言过其实。

    B.阅读中我们要尽可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所以只要读得快就可以,对于文章的内容可以一知半解。

    C.民间故事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故事的创作者,讲述中我们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给故事“添油加醋”,让听众感觉到生动、有趣。

    D.作者的情感往往蕴含在场景和细节的描写中,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2、下列故事全都属于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B.牛郎织女 孟姜女哭长城

    C.八仙过海 指鹿为马

    D.三顾茅庐 完璧归赵

  • 3、锦上添花。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相应的括号里。

    满分5 manfen5.com

    (1)动物园里的小猴子们受到了   ,它们迅速地爬到了树上。

    (2)面对海啸的到来,人们 万分。

    满分5 manfen5.com

    (3)地球日益变暖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

    (4)老母鸡无论听到什么声音或是看到有什么东西飞过,它都立刻   起来。

    满分5 manfen5.com

    (5)我一直 母鸡。

    (6)店主对那位穿着破烂的客人感到十分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反义词

    危害—________   消弱—________ 柔和—________

     

  • 5、咬文嚼字。

    (1)“矛”字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 “盾”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____

    (2)之曰:“吾盾之,物莫能陷也。”“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 6、根据积累填空。

    1.寓情于物:白鹭是一首________的诗。色素的配合,_____________,一切都很_____________。白鹤太大而__________,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白鹭》)

    2.开卷有益:吾尝___________,终夜不寝,以思,无益,_____________。(《论语》)

    _______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_____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熹)

    3.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七夕的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民间故事是《__________》。

  • 7、看拼音,写词语。

    yōu rán     guǎng bō     zuì zhèng     yǔn nuò

    ( )          ( )            ( )            ( )

    bēng tā     xiāo huǐ     nán  zhì xìn

    ( )          ( )            ( )

    yǐn bì     kǒu zhào     zhòng xīng pěng yuè

    ( )          ( )          ( )

  • 8、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我爱阅读,爱那书中伸张正义的yīng xióng( )和毫不dǎn qiè( )的勇士;我爱大自然,爱那田间yōu rán( )的白鹭和lí míng( )时分的红晕;我爱生活,爱妈妈那zhì pǔ( )的语言和温柔的dīng zhǔ(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与理解。

    《西游记》(节选)

    ①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里,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撤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官与我。”

    ②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又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③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1】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的哪一回?(       

    A.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B.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C.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D.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一猜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中“庄尊”一词的意思是(       

    A.不正经

    B.正经、庄重

    C.假装能干的样子

    D.放心、不担心

    【3】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悟空大闹天宫,玉帝请来了佛祖。

    __

    __

    故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

    【4】读了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悟空有哪些性情特点?(至少写出两个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孙悟空外,《西游记》中还有哪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尝试写一写他的性情特点,并举一例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①(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②(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③(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④(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在括号里填上原文中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猜测一下,文中红日,潜龙,乳虎,鹰隼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末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列说明书,完成练习。

    急支糖浆说明书

    【药品名称】急支糖浆

    【成 份】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性 状】本品为棕黑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20~30毫升,一日3~4次;

    儿童:1岁以内一次5毫升,1岁至3岁一次7毫升,3岁至7岁一次10毫升,7岁以上一次15毫升,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②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③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④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⑤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医生给六岁的东东开了一盒急支糖浆,但他忘了该怎么喝,请你告诉东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东连续服用了3天急支糖浆,咳嗽仍不见好转,他应该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咳嗽烟痛,在服用了急支糖浆后,想与朋友出去喝酒,请你结合说明书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和平鸽

    我家隔壁张阿姨家养了两只鸽子,雪白的羽毛就像披着一件雪白的风衣。它们有一双圆圆的眼睛,红色的眼球闪闪发光,就像两颗晶莹的红宝石。眼球的周围还镶嵌(qiàn qiān)着一圈黄色的金边,大大的鼻包,尖尖的嘴,红色的脚趾,看起来十分美丽。

    这两只鸽子是一对亲热的伙伴,它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飞行,整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有一只鸽子不知怎样走了,另一只鸽子伤心极了。它不吃东西,不停地在笼子里转来转去,总是咕咕咕地叫个不停。每当我一走近它的面前,它就吓得扑闪躲藏(zàng cáng ),翅膀拍打在笼上飞出啪啪的响声,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咕咕声,好像对我抗(kāng  kàng)议,叫我不要伤害它。

    鸽子很爱清洁,经常洗脸、洗澡。洗澡的时候真有趣,它先把头伸进水里,然后把头一昂,身子一抖,全身撒满了水珠。有时还用它尖尖的小嘴梳(shū   shuō)理羽毛。日子一长鸽子就和我熟了,渐渐鸽子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去看它,它也不躲避我,甚至还飞到我的头上、手上、肩膀上。有时它也很淘气,把装水的碗弄倒,弄得满地都是水。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它飞向亚洲,飞向非洲,飞向世界各国,把中国小朋友热爱和平的心愿带给世界各国的小朋友。

    我热爱和平,我喜欢鸽子。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反义词。

    淘气_____ 清洁_____和平______ 形影不离______

    3用“~~~~”画出描写和平鸽子外表的句子。

    4用“————”画出文章中的比喻句。

    5“我”为什么喜欢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鼾声

    ①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老父。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风尘仆仆的儿子,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

    ④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⑤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⑥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您的崽,像您,也打鼾,您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⑦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那头,我这头,彼此傍着一双臭脚。

    ⑧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⑨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⑩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

    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我就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A.失望

    B.盼望与思念

    C.气愤

    D.理解与体谅

    【2】②自然段中写我第一次流泪是因为(       

    A.父亲蹲在路边,像是一块石头。

    B.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的父亲。

    C.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像是一块石头。

    D.想起了独自生活在老屋里的父亲。

    【3】给下面的词句按文章顺序标上序号。

    ( )月亮从窗口消失。( )窗外夜风起,虫吗渐深。( )月亮在窗外移。

    【4】自然段中,作者一回忆起以前与父亲同寝时的事就心痛的原因是(      

    A.父亲睡觉鼾声惊天动地。

    B.父亲的鼾声吵得我无法入睡。

    C.想起那时不知道关心父亲。

    D.想起那时被父亲训斥。

    【5】④自然段中写我为什么又一次流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可以吃的书

    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不仅能读,而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天的小男孩。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问他想吃什么,他说不饿。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这简直是个奇迹。原来,是书包救了他的命。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吃的,只能用书包里的书来充饥;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止渴。就这样,他度过了艰难的10天。

    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吸收,除非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吃。而现在,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这种“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或者磨碎的蔬菜、肉末,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一片,切成像书一样大小,用食用色素印上字,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在国外上市。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小朋友可以边吃边学习,是真正把书吃到肚子里去了。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等,朋友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不仅得到了知识,也得到了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看完后吃掉,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但要注意卫生呀!“看书”前一定要洗手,这样才不至于把病菌一同吃进肚子里去!

    1选文从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可以吃的书”。

    2“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等。”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3在“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这句话中,“相当于”这个词语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可以吃的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由淀粉、糖等原料和一些调味料加工而成。

    B.“可以吃的书”外形美观、颜色鲜艳,简单加工后即可食用。

    C.科学家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了许多种不同的味道。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丑菊

    这是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想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沉睡了一年的花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儿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再耐心等些天,花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极了。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便像收伞似的自动收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

    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呢?这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那人大不公平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事与愿违:________

    庆幸:________

    (2)丑菊又名___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白天________,晚上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 16、读下面短文,答题。

    ①蛙不仅善于捕食害虫,有益农事,它们还是田园音乐家。

    ②夏夜的乡村,便是蛙的世界。

    【A】太阳刚刚落下山坡,黄昏的薄霭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蛙声便(逐 遂)渐热闹起来了。这时候,劳作的人们要是从田埂上经过,就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呱呱跳入稻田去了,蛙声也暂时停息;但是人刚一走过,它们又扯开嗓子,放肆地叫起来了:呱呱,呱呱,呱呱……

    ④【B】一到夜里,又高又蓝的天空稀疏地缀着宝石一样的星辰,空气里(迷 弥)漫着泥土、雾露和稻子的清新气息。夏夜特有的像梦幻一样的寂静,使得一切生物似乎都朦胧入睡了。

    ⑤而这时候,蛙们却叫得格外起劲了。【C】无边的田野,一片蛙声,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千万只蛙各自歌唱,却组成一部和谐、动人的乐曲。这乐曲深沉、宏大、雄浑,殷殷洪洪,掩盖一切……

    ⑥古人称蛙鸣为“蛙鼓”,我想,只有富于战斗性的鼓声,才能组成这样壮丽的乐曲。它给人感情上的影响是健康、饱满、乐观,是和平与劳动的欢愉,是秋后丰收的喜悦。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划上横线。

    【3】短文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对例句【A】的赏析,请你从【B】或【C】处选择其中一句说说表达效果。

    例如:【A】作者把黄昏的薄霭比作轻纱,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山野在黄昏的薄霭笼罩下若隐若现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请选出回答正确的一项。(       

    A.蛙

    B.蛙声

    C.乐曲

    D.音乐家

    【5】对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呱呱跳入稻田去了。(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B.这乐曲深沉、宏大、雄浑,殷殷洪洪,掩盖一切……(省略号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古人称蛙鸣为“蛙鼓”。(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

    D.它给人感情上的影响是健康、饱满、乐观。(顿号表示词语和意思并列)

    【6】对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三自然段加点字“放肆”是贬义褒用,意思是“毫无顾忌,随意为所欲为”。

    B.文章第四自然段写夏夜田野的美丽和安谧,与下段蛙声殷殷洪洪对比,更衬托出蛙鸣曲的壮丽。

    C.蛙虽善于捕食害虫,但是呱呱声不绝于耳,在夏夜略显聒噪。

    D.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借赞美蛙鼓,来表达人们秋后丰收的喜悦。

  • 17、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再读书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商人发现石头都变成了宝石。他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自己捡得太少了。     

    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小时候从不为写作文发愁,考大学语文得了高分,后来考上电台主持人,直到今天开始尝试写作……这,都是读书的功劳。但我在庆幸的同时,也和那个商人一样懊悔:为什么不读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呢?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呢?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但我却领略过非洲的美丽风情,为南极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金色花》中的“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时,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懊悔:________                            身临其境:________                                                  

    蓦然:________

    【2】把句子“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3】读书使我们既高兴又懊悔,高兴的是:________             懊悔的是: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是“读书再读书”。由第一自然段引入,它的作用是:________

    【5】短文谈到了读书的好处及大家喜欢读书的原因,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的感悟。

    ________

  • 1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不论是(区  驱)车所过的路旁,还是我们住处的周围,到处都是一片片(葱  怱)绿的树林和草地。据说美国人曾搞过普遍的造林植草活动,空闲地都被绿化。我们曾遇到过六级风,但也不见什么灰尘。室内的什(shí  shén)物,就是几个月不擦,仍(rénɡ  rēnɡ)然是窗明几净。就连公路两边的树和草上面也不见什么灰尘,真可谓青翠欲滴。不过使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与人和谐相处的动物。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画出描写环境绿化做得好的句子。

    3读了这一段话,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绿化工作有什麽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面条》,完成各题。

    面条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20世纪60年代,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100亿块左右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尔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这其中的祝福也使它更加深入人心。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美味黏合剂”,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可能是( )

    A.古欧洲人

    B.新疆人

    C.不丹人

    D.阿拉伯人

    【2】对短文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条是一种面食,风靡已久。

    B.面条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C.面条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D.日本人吃素面象征好运,中国人生日吃面象征福如东海。

    【3】“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100亿块左右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做假设

    【4】面条普及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与商贸密切相关

    B.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相关

    C.与面条食用便捷的特点相关

    D.与面条制作成本低,口味单一相关

    【5】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根据要求写句子。

    (1)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群非常专注。(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扩句。

    双眼闪着泪花。

    同学们议论着。

    他们完成了任务。

     

  • 22、改写下面的句子。

    (1)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说的话,这不正是特别紧急的事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把老牛的尸骨埋在屋后边的山坡上。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表达

    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习作。习作时要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清楚,书写工整。写完后多读几遍,把不正确的地方改过来。习作中不准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1)题目: 《___即景》,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完成习作。

    (2)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大胆想象,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一写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变化等。

    (3)在日常生活中,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能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呢?快来动笔写一写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