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大虫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比喻)
B.那猫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拟人)
C.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排比)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2、下列加点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B.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C.弗能应也(不)
D.青春作伴好还乡(指青年时期)
3、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客们登上了山顶观看日出,个个得意忘形。
B.狐狸为了吃到乌鸦嘴里的肉,想了很多诡计,真是足智多谋。
C.如今的农村己经大变样了,农民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
D.李时珍处心积虑,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
4、看拼音写词语。
fán zhí huī huáng miǎn qiǎng kù shǔ qǐ dí
( ) ( ) ( ) ( ) ( )
lí míng jiū zhèng zhào yào píng héng fēn fu
( ) ( ) ( ) ( ) ( )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标点使用。请给下列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桃树____杏树____梨树____你不让我____我不让你____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___
(2)我们经历了____参与了____看见了一次雄伟壮烈的事件____这次事件必将改变我们的生存现状并深刻地影响未来____
7、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的劳动 (____________)的威力 (____________)的爆炸声
(____________)的仪式 (____________)的成就 (____________)的科学
8、比一比,再组词。
替(______)喑(______)胎(______)式(______)
潜(______)暗(______)抬(______)试(______)
恃(______)杭(______)亥(______)供(______)
待(______)抗(______)该(______)拱(______)
9、空城计
①公元228年,诸葛亮带兵讨伐中原,由于马谡( )不听从诸葛亮的部署,( )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致使汉中咽喉——街亭失守。
②诸葛亮闻知街亭失守后,立即布置全军撤退计划。( )战事需要,诸葛亮身边的武将都被分派出去了,( )蜀军退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班文官。
③正在此时,飞来马报,司马懿带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众人听信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远望,只见烟尘滚滚,魏兵分两路冲杀而来。诸葛亮明白,此时他如果慌乱,必定导致全军覆没。于是,他神态自若,传令将旌旗收起,各军守住各营寨,有擅自出入和大声说话者“杀!”他又命令:“四面城门全部打开,每个城门口都派二十名士兵装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不要惊慌。”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披上大氅,围好头巾,带着两个小童,搬琴走上塔台,点上两柱香,气定神闲地弹起琴来。
④司马懿来到城下,见此情景,心生疑惑,越来越害怕。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城中无兵,诸葛亮故意迷惑我们?”司马懿摇摇头说:“诸葛亮办事历来谨慎,考虑周全,从不冒险。今天四面城门大开,城中必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城,定中他的诡计,赶紧退兵!”
⑤塔台上的诸葛亮,脸上依旧气定神闲,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看到司马懿率军队撤退后,他不由得拍手大笑起来。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由于……因此…… 既……又…… 只有……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大惊失色:_______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诸葛亮“空城计”的实施步骤____。
【4】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发挥想象,当司马懿知道自己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后,会说些什么?____
10、阅读与理解。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大吃一惊“的意思是___________,此时,海力布可能想:__________________。
【3】乡亲们为什么不愿意马上搬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海力布__________的描写,体现了海力布____________的品质。
【5】读文中画“﹏﹏﹏”的句子,此时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美文品鉴,沉入字里行间发现读写秘密。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滨滨:我勾划关键词语是“【1】”,作为本文段的情感基调词。
小小:本文段运用【2】的修辞,描绘出动物们【3】。
班琪:“见不到一个人影”表明草原的【4】和动物的【5】。文段中,动态的词语有“悠然自得”、“【6】”、“【7】”,使画面有了活力感。但却呈现静态美来,我们把这种法叫“以动写静”。比如诗句(勾选:①月出惊山鸟 ②鸟鸣山更幽)就是这样的。
静态描写,可这样说,(绿色)的草原,【8】的绵羊,【9】的猪群
动态描写,可这样说,(喧闹)的草原,【10】的绵羊,【11】的猪群
美美:此情美景,黑色的猪群不停滴呼噜着,像是在发出赞叹:“【12】”朗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时,重音落在“【13】”上,读出赞美之情。
12、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如果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用了拟人的手法,哪些地方用了想象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选自《少年中国说(节选)》
【1】本文作者___是近代资产阶级阶级政治家、学者。
【2】文段中通过___的手法,以___、___、___、___等事物,表现了少年中国未来的光辉前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日初升,其道人光”象征着祖国顶人立地的高人形象。
B.“河出伏流,一泻江洋”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来象征着中国的美好生活。
14、阅读《荷叶青青》一文,完成下题。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不屑一顾:__________
念念有词:__________
【3】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_______________
【4】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用?
【5】“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6】我家独特的风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
【7】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大业,但都没有见着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叫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青翠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成语概括为( )
【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进行了描写,描写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本文内容,选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著名士 下联:( )
A.三兄弟三顾茅庐
B.诸葛亮隐居隆中
C.刘玄德三顾草庐
【5】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想请诸葛亮出山的?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①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张飞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从刘备的语言、动作中,能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7】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金指按着紧锁的眉头,墙不自赞地喃喃着。
【1】“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岸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 ”的句子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再给这个问句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这句话通过对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致刻面,反映了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______________的内心世界。
(2)请至少用以上两种描写方法,描写表现人物非常焦急地一个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岸英!岸英!”当毛主席喊儿子的名字时,可能在想______
A.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 B.你为朝鲜人民献出了生命,值得!
C.你在哪儿,我想你啊! D.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尽了一名战士的义务!
(4)下列能形容选文中毛主席心情的成语是______(多选)
A.忐忑不安 B.心烦意乱 C.肝肠寸断 D.悲痛欲绝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充满趣味的汉字背后,藏着文化的秘密。①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②甲骨文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③三千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甲骨文蕴含的真正中华基因。④汉字也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
(材料二)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金文与甲骨文十分类似;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了。
(材料三)
国民汉字书情况调查统计表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因此,我们应正确使用中国汉字,加强汉字的规范化建设,不能为了书写方便,或者章法布局的美观性,随意增减汉字笔画。重视书法,学校应积极开设书法课程,提升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也应常用汉字交流,宣扬汉字的优越之处,让更多的人深刻了解和熟悉汉字。最后,对于流行的网络新词汇,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随意歪曲了一些汉字的本来含义。
【1】阅读材料一,说说甲骨文的含义。(找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材料二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根据汉字的演变过程填空。
【4】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比较明显。
B.三千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甲骨文蕴含着真正的中华基因。
C.小篆诞生以后,汉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笔形得到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了。
D.汉字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
【5】“它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比较明显。”这是材料一中的一个句子,应该还原到( )的后面?
A.①
B.②
C.③
D.④
【6】你从(材料三)图表中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国汉字文化?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上述材料,你想分享哪些有关汉字的歇后语?至少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请在下面括号中填上各年龄段的称谓。
(_______):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________):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_______):指人四十岁。 (________):指人七十岁。
18、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题
试验对象
①日本人嗜鱼如命,无鱼就没法过日子。在所有鱼类中,数河豚的肉最为鲜美。但是,河豚是有剧毒的,如果做不好,就会吃出人命来。所以,日本人喜欢吃河豚,也害怕吃河豚。
②一个周末,三个朋友驾船去河里钓鱼,恰巧钓上一条几斤重的大河豚。大家一起惊呼:“哇,今天有口福,可以美美享受一顿了!”于是,他们在船上生火,做了一大锅河豚汤。锅里香气诱人,可他们又心存顾忌,怕万一吃了河豚中毒怎么办?所以谁也不敢动勺动筷。
③“啊,对面桥洞外边有个乞丐在晒太阳,我们先送一碗给他吃吧。他要吃了没事,证明这锅河豚没有毒,我们就可以放心吃了。”
④大家把目光投向河岸,果然,桥洞外面有个蓬头垢面的乞丐,正懒洋洋地躺在那儿晒太阳。大家觉得这个主意妤,都表示赞同,便驾船靠岸,让一个人盛一碗河豚上岸,端到乞丐身边“喂,先生,你肯定饿了吧?”端河豚的那个人对乞丐说,“我们煮了河豚肉,送碗给你吃。”
“真的给我?”乞丐两眼一亮,站起来,走到他们身边,“你们可别骗我。”“骗你干什么,我们吃不了这么多,拿去吧。”“啊!真香,真鲜,太美了!”
⑤乞丐感激地接过河豚,尝了尝汤,咂咂嘴,赞不绝口地钻进桥洞。三个钓鱼人便坐在船上等着,看他们的“试验对象”吃了河豚后会有什么反应。
⑥过了一会儿,乞丐用袖子揩着嘴,钻出桥头,很满足地跷着二郎腿,又躺在那儿晒太阳了,
嘴里还哼着小调。又过了一会儿,见乞丐还没什么反应,三个钓鱼人确信这锅河豚汤无毒,便放开肚皮美食了一顿。
⑦吃饱喝足,又休息了一会儿,三个钓鱼人打算继续去钓鱼。这时,晒太阳的乞丐从地上一弹而起,跑进桥洞,捧出刚才他们送的那碗河豚,旁若无人地狼吞虎咽起来。船上的三个人惊
呆了。那乞丐得意地朝他们眨着眼说:“我看你们吃了那么一大锅都没事,想必是没有毒了,我可以放心享用了。”
【1】三个钓鱼人送乞丐一碗河豚,请他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的哪句话对三个自作聪明的钓鱼人最具有讽刺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_____)河豚煮不好会有剧毒,(_________)三个人谁也不敢动筷子。
(2)(________)乞丐吃了没有事,(____________)证明这锅河豚没有毒
【4】“大家觉得这个主意好,都表示赞同。”“这个主意”指什么?“这个主意”真的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题:_____________
19、课文内容回头看:(10分)
(1)读下面的话,在横线上填写带“然”字的词:(5分)
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是想为难他。可是诸葛亮却不当一回事,很——地说:“都督委托,——照办。——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我只要三天就能造好,——我甘受惩罚。”周瑜一听,——答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派人去取箭,诸葛亮——交出十万支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①郑人有买履者,先——,而——,至之市而——。
②我回味着这几天——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的——,这些都是我从未——的快乐。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船尾——,仍旧——,逼近曹军水寨去——。
20、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例句: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花骨朵儿了。
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改为陈述句)
3.上课是否专心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修改病句)
23、习作
看图画,联系生活,以“家乡的四季”为题,运用学过的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的方法,写一写家乡四季的美景。字数不少于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