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读了50页,剩下的页数正好是这本故事书的60%,这本故事书一共有(________)页。
2、电脑组男生有40人,女生有2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
3、一种树苗的成活率是85%,现在要栽1000棵这样的树苗,大约________棵能成活。
4、对六年级两个班的同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48名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这两个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率为(______)%,(每班有学生40人)。
5、下图所示的过程可列式为( ),表示( )。
6、在里填上“>”“<”或“=”。
÷
÷
×
1
÷
×2
÷
×
÷5
7、=0.375=( )∶16=24÷( )=( )%。
8、修一条小路,已经修了这条路的40%,还剩12千米,这条小路原长(_________)千米。
9、在国庆周年阅兵仪式中,共有
个装备方队、
台受阅装备,所有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
的装备为首次亮相,达到______台,是科技兴军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10、A圆的半径是3cm,B圆的半径是5cm,那么B圆与A圆的面积比是( )。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280( )。
一间会议室的面积是55( )。
一台冰箱的容积是610( )。
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
12、产品的合格率是96%,如果生产500件产品,可能合格品有(_____)件,不合格品有(_____)件。
13、一本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________折。
14、一个长方体纸盒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10厘米、6厘米、4.5厘米,做这样一个纸盒至少需要(______)平方厘米的纸。
1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用线段比例尺表示是。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大约长3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这两个城市之间铁路线的长度大约是( )厘米。
16、在0和﹣4之间只有3个负数( ) 。
17、一道数学题全班40人做对,4人做错,这道题的错误率为10%.(____)
18、三个圆锥体积的和正好等于一个圆柱体的体积。( )
19、直径是5分米的圆,它的半径是10分米。(_____)
20、真分数的倒数都比1大 (____)
21、五年级一班有36名同学,男生有19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A.
B.
C.
D.
22、下列四个圆,面积最大的是( )的圆。
A.r=6cm
B.d=1dm
C.C=25.12cm
D.边长为8cm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圆
23、一架朝北偏东30°方向飞行的飞机,接到指挥塔发出指令:“前方有不明飞行物,请立即返航”。返航的飞机应该朝( )方向飞行。
A.北偏东60°
B.北偏东30°
C.南偏西60°
D.南偏西30°
24、(1分)下列各图形对称轴数量最多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圆 C.长方形
25、下面三种冰箱,打折后( )种冰箱最便宜。
品牌 | 甲 | 乙 | 丙 |
原价/(元/台) | 1600 | 1500 | 1450 |
折扣 | 八折 | 八五折 | 八八折 |
A.甲
B.乙
C.丙
26、解下列方程。
|
|
27、看图列式计算。
28、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计算的必须用简便计算)。
29、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某校从八年级12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数据后绘制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该年级喜爱“科普常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30、 “回收一节电池,减少一点污染”活动中,六(1)班共收集废旧电池180节,六(2)班收集的废旧电池数量比六(1)班的多12节。六(2)班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
(1)阅读与理解。
六(1)班收集废旧电池( ),六(2)班收集废旧电池比六(1)班( )。
要求的是( )。
(2)画线段图。
(3)列式计算。
31、鲁明爸爸上个月稿费收入8000元,按国家规定,超过2000元的部分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鲁明爸爸上个月应缴税多少元?
32、下面是小明家十一月份各种支出情况统计图。
(1)这是( )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至少写3条。)
(2)如果小明家十一月份总计支出3000元,这个月食品支出是( )元。
33、随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物品越来越丰富,我们丢弃的生活垃圾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据2019年国家统计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统计数据,北京平均每人每天产生近1.1千克垃圾,并以每年20%的平均速度在增长。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速继续下去,那么到了2021年,北京平均每人每天产生近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4、画图表示×
的计算结果.
35、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
(1)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0°方向200米处。
(2)教学楼在校门的正西方向150米处。
(3)食堂在校门的南偏西45°方向100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