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初三上学期一检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受到持续好评。下列名句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相一致的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得众者则得国,失众者则失国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亦余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

  • 2、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①制裁破坏湿地资源的犯罪行为     ②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④建立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2023年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1万公里。这一做法有利于(     

    A.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B.确保农村交通系统实现全面铺开

    C.推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向全世界

    D.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便利村民的出行

  • 4、今年夏天“村BA”“村超”等接地气的体育赛事多点开花,也带火了一波乡村旅游。到村里吃农家饭、品农家乐,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群众增收的“神器”。这说明,举办乡村体育赛事有利于(     

    A.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C.加快实现同步富裕

    D.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5、2023年11月26日,云南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通运营,全长139.7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香格里拉从此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②是贯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现

    ③有利于形成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④将对香格里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十年,我国(     

    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④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2023年9月,习总书记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的视频致辞指出,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让我们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分享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共同努力。习总书记的致辞启示我们(     

    ①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②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

    ④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主导着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2023年9月16日,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是因为(     

    ①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这表明(     

    A.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物质财富

    B.我国现阶段社会不公平、不正义

    C.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同时富裕已实现,共同富裕指日可待

  • 10、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A.增进民生福祉

    B.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C.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1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生动写照。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命力昭示了作为新生政治力量的强大能量,以胆识与魄力、以刚毅的精神与不懈的斗争描绘了一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可见,伟大建党精神(     

    A.发展并超越了中华民族精神

    B.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C.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

    D.是时代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具体表现

  • 12、下列有关中国式现代化说法错误的有(     

    A.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C.中国式现代化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13、2023年10月 18日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十年来,150多 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 能,为全球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了新平台 。这表明中国(     

    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②已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开始主导世界金融秩序

    ③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④全面深化改革,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这启示我们(     

    A.情绪不利身心健康

    B.愤怒是一种复杂情绪

    C.要压制自己的情绪

    D.要学会合理表达情绪

  • 15、2023年秋季开学季,广西共有83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校舍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万多个。自治区政府重视教育发展的原因是(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形成了抗疫精神。抗疫精神(     

    ①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

    ②成为判断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

    ③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的具体体现

    ④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7、《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通过它,2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①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一举措

    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属于我国政府解决这个矛盾的举措是(     

    ①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②播放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

    ③加强财政对民生领域的倾斜④完善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0、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本法。”这说明(     

    ①良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②我国逐步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③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政府应严格执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近年来,湿地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和蚕食,面积减少、功能下降。森林、海洋、湿地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森林和海洋都有专门的立法,而湿地一直没有立法。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走向法治化。

    阅读上述材料后,小明和小洋就湿地保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明:国家颁布法律,就能制止破坏湿地的行为。

    小洋: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国家的湿地就能得到保护

    请运用“厉行法治”的知识,对小明和小洋的观点进行辨析。

  • 22、辨析题

    有同学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益处不大,又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我们无须参与。

    请你对这个观点进行辨析。

  • 23、小明和小亮所在的班级到市电影院着电影。电影已经放映时,小明和其他同学说话,影响周围人看电影。小亮好心提醒小明不要说话,小明却说:“我又没和你说话,你管得着吗?”

    判断:

    理由: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    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6月30日成功定点,顺利进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北斗系统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北斗产业及其衍生产业将有力拉动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北斗系统是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从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中国北斗建设历时26年。北斗研发者始终致力于实现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标。在他们的努力下,北斗三号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自主可控,后期所有卫星上100%产品都实现国产化。同时,中国已形成完整北斗产业链,从产品到服务构成,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1)请列举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2)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 25、社会秩序不被破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一年多来,我国新疆、云南等地发生多起暴力恐怖事件2013年6月26日,新疆鄯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4人死亡,21人受伤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2014年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暴力恐怖事件,造成30多人死亡,90多人受伤……这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中你对新疆暴恐案持怎样的态度?1分作为公民为维护国家安全应该怎样做?4分

     

  • 2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1)为什么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以实际行动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号召?

  • 27、分析案例,回答问题。9分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投毒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1林森浩的行为体现了犯罪的哪些基本特征?3分

    2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分别属于哪一类刑罚?2分

    3林森浩投毒案给了我们哪些警示?2分

    4这个案例提醒未成年人应该提高哪些意识?2分

     

  • 28、   材料一: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的建成通车,将使珠海成为桥头堡,辐射范围延伸到其背后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不仅给港人创造再一次发展的机会, 同时也带动了粵西落后地区的发展。这是国家战略布局的深层次考虑。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始终,被视为海洋生态保护理念的重要样本。白海豚不搬家,是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建设目的之一而今,大桥已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实现了这一目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新发展理念?

    (2)材料二给我国经济发展什么启示? (答出三条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