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海南三亚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阿长与<山海经>》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思念。

    B.《小石潭记》的“记”、《爱莲说》 的“说”、《与朱元思书》的“书”、《陋室铭》的“铭”、《送东阳马生序》的“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C.汉语中有很多运用借代的现象,如:“桃李”指学生,“布衣指平民,“手足”指兄弟,“巾帼”指女子,“桑梓”指家乡,“庙堂”指朝廷,“社稷”指国家等。

    D.“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是因果复句,其中“坐在院子里”是动宾短语。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uó   密(chóu   罩(lóng   锋芒露(

    B.起(dié   suǒ   嚼(   人不倦(huì

    C.   chì     沛流离(diān

    D.lán   红(yān   如(   目不园(kuī

  •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星宿   风餐露宿

    B.   怪样

    C.   肥拣瘦

    D.   不挠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

    B. 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

    C. 他们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栽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

    D. 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 5、下面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破晓或入暮,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②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就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

  • 6、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kāng   yǔn     然而止

    B.     bàn   zhuì   挑拨离jiān

    C. shà     liào    chěng   词夺理qiǎng

    D. líng         zhě     暴风zòu

  • 7、下列词语书写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宽慰   劫难   恬静   殆慢   叹为观止   草长鹰飞

    B.静穆   致密   砂砾   帷幕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C.狩猎   暄嚷   枯燥   弥漫   海枯石烂   周而复始

    D.震憾   踊跃   磅渤   严峻   蓦然回首   人情事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文: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忘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噘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饱腹,满腹。③故:本来。④欻然:忽然。⑤悼息:悲伤叹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屠自后断其( )                    (2)暇甚( )

    (3)其一蛇所吞( )                    (4)衔之而( )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屠户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B.乙文善于应用细节描写,例如,当一只老鼠被蛇吞掉后,另一只老鼠“瞪目如椒”,这一个词语将小老鼠的恨怒表现的淋漓尽致。

    C.甲文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D.乙文用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把一只小老鼠的愤怒、胆怯、聪慧、勇敢和哀伤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把一个有情有义的小老鼠形象真实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4】[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这里的“黠”和[甲]文“狼亦黠矣”在情感态度上有何不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借仙人乘鹤远去的传说,给黄鹤楼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B.颔联中“空悠悠”有“空荡荡”之意,表达了作者因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C.颈联写出了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草木荒芜衰败。

    D.尾联末句描绘了江上暮蔼迷蒙,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的景象,作者内心的愁结也因此景而更浓。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飞鸟和与还”,与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写到了夕阳。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夕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下面的请假条有许多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改正。

    尊敬的张老师:

    为了体会“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深意,我昨天吃多了荔枝,得了急性肠胃炎,在医院要进行抽血化验;肠胃镜检查和输液治疗。从今天起向您请假,大约三天左右。请务必批准。

    请假人:王佳

    2020年4月16日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

    (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3)《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你(傅聪)的中文还是比英文强,别灰心,多写信,多看中文书,就不会失去用中文思考的习惯。你的英文基础不够,看书太少,句型未免单调。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between lings【弦外之音】。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尽,他给人的启示往往有些还出乎他自己的意想之外。绘画、雕塑、戏剧等等都有此潜在的境界。不过音乐所表现的最是飘忽,最是空灵,最难捉摸,最难肯定,弦外之音似乎比别的艺术更丰富,更神秘。因此一般人也就懒于探索,甚至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弦外之音。其实真正的演奏家应当努力去体会这个潜在的境界(即淮南子所谓“听无音之音者聪”,无音之音不是指这个潜藏的意境又是指什么呢?)而把它表现出来,虽然他的体会不一定都正确。能否体会与民族性无关。从哪一个角度去体会,能体会作品中哪一些隐藏的东西,则多半取决于各个民族的性格及其文化传统。甲民族所体会的和乙民族所体会的,既有正确不正确的分别,也有种类的不同,程度深浅的不同。我猜想你和岳父的默契在于彼此都是东方人,感受事物的方式不无共同之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往往相似。你和董氏兄弟初次合作就觉得心心相印,也是这个缘故。大家都是中国人,感情方面的共同点自然就多了。

    ①《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在选文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了哪类话题?请再从原著中举出一类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选文,试分析写信者傅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染香

    麦淇淋

    ①初春的夜晚,读到晏几道的《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微风吹过,梅花蕊轻摇似在嬉闹,细雨纷纷,杏花飘香。

    ②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母亲总会在雨季后,挑一个阳光大好的日子,将衣物被套悉数搬到小院,或挂在晾衣绳上,或放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接受阳光的洗礼。不论多忙,母亲总会记得在太阳落山前,将这些衣物被套收回屋,一件件折叠好。

    ③后来我问母亲,为何总在雨天过后晒衣物?母亲回答:“雨天的空气里也会染着花香,而且味道特别浓郁。雨后初睛晒的衣物,不仅有阳光的味道,还有花的味道。”我不知道雨天的花香是否真的特别浓郁,只是惊讶,即便是阴雨天, 花朵仍然会绽放,它并不会因为天气的阴郁而改变其芬芳的本质。

    ④我居住的小巷里有位女瓦工,40来岁,带着5岁的女儿月牙一起生活。有一年秋天,一个糖果贩子误以为月牙拿走了他的进口糖果,与这个女瓦工争执不下。最后糖果贩子发现是自己漏数了糖果,才不好意思地道歉。女瓦工并无抱怨,只是说道:“找到了就好,月牙很乖,她不会拿别人的东西。”

    ⑤那年的台风天,我家门口的洗碗池遭到毁坏,母亲便找女瓦工来砌一个新的。女瓦工铺砖的手艺很好,为人也很随和。闲谈中,我大概知道了女瓦工的情况,她从小就是孤儿,没有读过多少书,年轻的时候跟师傅学铺砖,勉强能够糊口。

    ⑥5年前的一个傍晚,女瓦工下工回家,看见一个女婴孤零零地躺在树下瑟瑟发抖。女瓦工收养了女婴,给她取名“月牙”。月牙天生聋哑,她带着孩子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治病良方,这才辗转来到我们这座城市。

    ⑦今年夏天,我跟几个伙伴去海边玩,远远望见女瓦工在给人看自行车,而月牙则在一旁玩耍。我很惊讶,问她:“你不是在做瓦工吗?怎么又来干这个?”

    ⑧女瓦工挑了挑眉头,笑了:“那个活儿不定常有,没活儿的时候我看过自行车,卖过盒饭,摆过地摊儿,还承包过公司清洁的活儿。哪里有活儿干,我就往哪里去。”她很健谈,“月牙现在上了学,会看口型,懂得别人说什么,还学会了跳舞呢。”说这些的时候,女瓦工满脸微笑,月牙看看她,也微微笑着。

    ⑨有一回,我陪母亲去公园跳广场舞,看到女瓦工带着月牙也在跳。她们手舞足蹈的,脸上的神情十分快乐。我感到很奇怪:“月牙听不到音乐,没有伴奏,能学会跳舞吗?”母亲说:“没有阳光的日子,并不意味着太阳不存在。一个人听不到音乐也不意味着她心中没有音乐。”

    ⑩清朝诗人李勉有诗云:“粉墙经扫花落尘,一带楼台树影昏。雨细风斜帘未卷,纵无人在亦消魂。”诗中说粉红色的墙壁用拂尘一扫有如落花般,这一片楼台亭院掩映在树影中。斜风细雨中竹帘未卷,纵然无美人在赏雨也令人感怀。

    大抵,我们在尘世行走,偶有与困顿时光相互凝望时,若心中染着一缕花香,染着一幅美景,便可任岁月更迭,且淡然翻书写字,间或抬头一笑。无论走在怎样的境地,都如同走在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的风景里。这样的一颗心,便有如拥有一整个春天,整个灵魂便也会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选自《思维与智慧》)

    【1】本文记叙了关于女瓦工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⑥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加点词语。

    月牙天生聋哑,她带着孩子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治病良方,这才辗转来到我们这座城市。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刘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二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 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德才兼备谓之“圣人”;______谓之“愚人”;______谓之“君子”;______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摘编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器是“德”和“才”。

    B.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C.一个人若想成功,“德”最重要。

    D.有过人的德行才能获得成功。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把利器” 是比喻说法,使抽象的“德”和“才”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易于理解。

    B.文中讲述唐太宗与一张弓的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

    C.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内容上由对日常生活的叙述转到对人才的论述。

    D.填入第⑥段空格里恰当的词语依次是:才德兼无→德胜才→才胜德。

    【3】下列对选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论证结构类型是“总—分—总”式。

    B.第⑤段画线处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

    C.删去第④段加点的词语,内容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表达效果也不变。

    D.第⑧段中“由此可见”是对全文总结的提示语。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