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叶剑英
B.林彪
C.刘少奇
D.周恩来
2、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
A.张謇 B.荣宗敬 C.卢作孚 D.侯德榜
3、抗战期间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4、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大步迈进。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是
A.青藏公路的修建
B.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C.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
5、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A.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 “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6、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最准确反映的是( )
A.艰苦奋斗传统已经过时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7、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中国关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非常有名的人物是
A.李大钊和陈独秀 B.鲁迅和蔡元培 C.蔡元培和蔡锷 D.李大钊和吴佩孚
8、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将清政府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正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官员正在用力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流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该漫画反映了( )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朝统治者榨取人民的血汗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香油榨制技术源远流长
9、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阶级掀起的救国行动。这两次救国行动( )
A.都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都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10、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七大
D.古田会议
11、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2、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3、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该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14、颜炳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一文中这样写道:“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的( )
A.背景
B.经过
C.目的
D.意义
1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 ( )
A. 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 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C.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16、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7、有学者这样评价某一事件: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懂得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从此,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该学者所评价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秋收起义
D.护国战争
18、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尖端武器的原因不包括
A.打破帝国主义国家核垄断和核威胁
B.是科技强军、强化国防建设的需要
C.为了炫耀自己的国力
D.保卫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
19、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残余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0、1901年初,慈禧就曾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1、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反映着不同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地点名称。
(1)中国革命的摇蓝,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 。
(3)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所在地—— 。
2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__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______________,作为都城。
(2)《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沙市、苏州、杭州、_______________为商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1927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_______作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5、____年,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26、林则徐领导的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7、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______”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______”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
2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______过渡时期,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在我国______建立起来。
29、清朝于________年废除科举制。
30、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刺激其开展(_____),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_____) 战争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____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 ”道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之后,因封建制度受到冲击而得到发展;(_____) 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 短暂春天 ”。一战后,(_____),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近代民族工业受到(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推残,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31、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回答: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指什么史实?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共十五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何举措?
32、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简述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3、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在哪里?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美丽中国)
材料五: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7)我党制定农业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你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