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成功灵活的外交努力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英国殖民主义的衰落
2、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3、“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
4、下图为小明的读书摘记。导致摘记描述内容的是( )
摘记: 1919年温州港进口的外国棉花比1918年减少34.1%,日本海带减少60.7%,日本布伞减少24.7%。 ——摘编自周厚才《温州港史》 |
A.中国近代工业诞生,国货增多
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
C.五四爱国运动影响,抵制洋货
D.中日之间爆发战净,贸易受阻
5、下图所示为西方列强在侵华战争中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变成的废墟。犯下这一滔天罪行的是( )
A.英法
B.英德
C.英美
D.美日
6、下图是某某同学在课堂上做的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完善他的课堂笔记( )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后人留下的历史教训有。
①经济建设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③要大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④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某校八年级四班的学生收集反映近代史的影片,供同学们活动课上学习,如果将他们收集到的影片按所反映时间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应该是
①.《火烧圆明园》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林则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9、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讲话中谈到,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西方人文主义
D.自由主义
10、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甲午战争中日本( )
A.对南京居民的大屠杀 B.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
C.对台湾居民的大屠杀 D.对朝鲜居民的大屠杀
11、“清政府的统治日薄西山。在南方,革命党人正酝酿着一次大的起义……1911年10月10日,伴随着不慎引爆的炸弹声,这场起义终于爆发了。”据此判断,这场起义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西起义
12、红军长征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飞夺泸定桥
13、在研究《入城守则》的草案时,陈毅说:“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可见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群众支持
B.作战勇敢
C.国际支持
D.纪律严明
14、列强侵略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攫取中国主权和利益。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中日《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辛丑条约》——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沙俄割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它的提出是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6、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是中共的工作重点,通过会议制定正确的决策指导行动是党工作的方法之一。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维护民族独立
B.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C.实行改革开放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孙中山和黄兴一同为革命并肩作战九年,同盟会的成立和中华民国建立他们二人功劳最大,所以当时被人们并称“孙黄”。下列起义由孙中山和黄兴共同领导参加的是( )
①萍浏醴起义②安庆、绍兴起义③广西镇南关起义④黄花岗起义⑤武昌起义
A.②③
B.②⑤
C.①③
D.③④
18、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这纲领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自强、求富 C. 三民主义 D. 民主与科学
19、中国作家魏巍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作品中描述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三湾改编 D.井冈山会师
20、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
A.喜获丰收的喜悦
B.工业化的发展
C.人民政权的巩固
D.农业改革的成就
21、1992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是________。
22、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______;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3、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行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4、五四运动的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⑦_____、陆宗舆、章宗祥。
25、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6、________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__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28、1992年,邓小平的 _________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9、依据提示完成列举
(1)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标志是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
(3)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30、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______。
31、请写出近代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不平等条约。
32、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内忧外患,各阶级、阶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三次侵略战争。
(2)写出中国各阶级、阶层掀起的四例救亡图存运动。
(3)学习这些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33、问答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支持“三农”(列举两例即可)?这些措施对我国农业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34、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一损害了中国的哪些权益?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